漓江民俗风情园
桂林市临江路的风情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位于桂林市临江路两江口,地处漓江之滨,是将广西壮族自治区四个主要少数民族苗、瑶、侗、壮的文化、艺术、民俗、歌舞、餐饮汇聚一体的游乐区。
简介
漓江民俗风情园位于桂林市临江路两江口,地处漓江之滨。此处水面宽阔,视野极佳,不仅白天便于游客参观游览,夜间更是欣赏漓江月色与 渔火的好去处。
民俗风情园是将广西少数民族苗、瑶、侗、壮的文化、艺术、民 俗、歌舞、餐饮汇聚一体的游乐区,是广西最大的旅游娱乐场所及最大的少数民族建筑群。
到园区内,可观赏到少数民族的图腾柱, 最高的侗族鼓楼,风雨桥,戏台与苗寨风光;设有广西最大的歌舞场所,让游客欣赏到宏大、地道的少数民族歌舞及其特有的美食文化;最地道的民族工艺制作演示场,可购置少数民族独有的民俗物品,充分享受和领略少数民族的艺术创作与民俗文化。
漓江民俗风情园位于漓江与小东江上游汇合处。园内的民族建筑、民俗风情和民间艺术均源自广西四个主要少数民族壮、侗、苗、瑶,是一座融观赏性、刺激性和参与性为一体的文化艺术公园。
漓江民俗风情园现已接待了首届中国金鸡、百花电影节开幕式;第一、第二、第五届山水旅游节等大型活动,党中央领导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刘华清、吴学谦、邹家华、宋平等都曾莅临风情园参观考察。
漓江民俗风情园位于桂林市临江路两江口,地处漓江之滨。此处水面宽阔,视野极佳,不仅白天便于游客参观游览,夜间更是欣赏漓江月色与 渔火的好去处。
壮族风情
“三月三”和歌圩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婆节”。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歌择配为主要内容;夜歌圩在村子里,主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 其起源有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 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于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壮族青年传统的文娱体育活动和表达爱情意愿的独特方式。
瑶族风情
长鼓舞
长鼓,又称黄泥鼓。长鼓舞是瑶族传统舞蹈。长鼓多用燕脂木制成,长约2尺5寸,两端粗,中间细如蜂腰。鼓身绘有花鸟或龙凤图案。有些长鼓,两端和腰部系有铜铃,起舞时,鼓声咚咚,铃声当当,组成“和弦”。形式有双人舞、4人舞和集体舞等。舞者腿扎绑带,身着短装,肩挎长鼓,双手击拍,
时而漫步轻舞,时而跳跃急转,鼓声伴随舞姿,时徐时疾,使人眼花缭乱,心神振奋。长鼓舞历史悠久。传说瑶族祖先盘瓠,被凶猛的羚羊撞下山崖而死,后人便用羚羊皮做鼓面,舞时挥掌击打,以示对羚羊的仇恨和对祖先的纪念。长鼓和长鼓舞有时用于瑶胞唱盘王歌时的伴奏和伴舞。
侗族风情
月也和拦路歌
“月也”,侗语,意为集体出访做客。时在农历正月和八月。
拦路歌,侗族迎客送客时唱的歌,多用于“月也”场合。“月也”时间长短由内容决定,参加人数一般是一家一名代表。由寨中有威望的人率领,集体到某友好材寨拜访。甲寨客人快到乙寨时,乙寨众人要到寨口迎接,同时用日常生产工具或生活用具等,设置重重路障,双方摆开歌阵,对唱拦路歌。主队用歌提问,客队用歌回答,答对一次撤除一个路障。如答错,客队就燃放鞭炮,表示歉意和敬意,主队就尽撤路障,迎客人寨,参加丰富多彩的联欢活动,如演侗戏、唱侗歌、舞龙舞狮、赛芦笙,等等。“月也”结束,主寨又集结队伍欢送客人,送至寨口又唱拦路歌,表示挽留。彼此别情依依,表现了同胞之间的团结友爱情谊。
民俗风情
苗族风情
苗年
苗族传统节日。无统一节期,一般在农历九、十、十一月的卯(兔)丑(牛)亥(猪)日。桂北苗族则在农历十二月。节日早起开门后,要放鞭炮或用鸟铳对天连放3炮,以示吉庆。节日期间,人们走亲访友,互致祝贺。有些地方还举行盛大的斗牛、赛马活动。芦笙踩堂是苗家年节的传统娱乐,男青年们组成芦笙队,大小芦笙一齐吹响,几里外都能听到。芦笙音调悠扬,轻快宏亮,振奋人心,充满活力。姑娘们着节日盛装,头戴龙凤银角、银簪、银梳,踏着笙歌节拍,翩翩起舞。通过踩堂,男女青年自由选择情侣,芦笙吹得出色的后生,很快会赢得姑娘的青睐,得到纯洁的爱情。
三江侗族
能歌善舞,音乐形式多种多样,民间活动丰富多彩。悠扬的琵琶歌,悦耳的笛子歌、和谐的蝉歌动人心魄;“多耶”和芦笙踩堂场面热烈,蔚为壮观;传统的斗鸟节、斗牛节和花炮节深深吸引着众多的国内外游客。侗族传统的酸鱼、酸肉和油茶更是别具风味,地道的糯米酒醇香扑鼻,令人陶醉。侗族服饰极具特色,民间工艺品做工精细,技艺高超,种类繁多,深受宾朋喜爱。
目前三江共有风雨桥108座,鼓楼159座。主要景区有:程阳景区、孟江景区、老堡景区、丹洲景区、斗江景区和八江景区。程阳景区的程阳永济桥举世闻名,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八江景区的马胖鼓楼是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融水苗族
融水拥有苗、瑶、侗、壮、汉等多种民族,全县人口48万,苗族占38%,故俗称大苗山。这里民族节日多姿多彩:有正月十三的芦笙节、正有十六的古龙坡会,正月十七的芒哥节、二月初二的抢花炮、三月初三的唱龙亭、四月二十四的廿四炮、六月初六的新禾节,还有苗年、斗马节、闹鱼节等。那多姿多彩的芦笙踩堂、拉鼓、芒哥、踩脚求爱等风情,令人赏心悦目,还有世界独一无二的斗马,令人动魄惊心。这些原始古朴的节目,与独特的木楼建筑,手工精巧的服饰、别有风味的民族餐饮,奇异的恋爱婚俗等,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姿的民族风情画卷。
印象
漓江民俗风情园内有壮寨、侗寨、苗寨、瑶寨,分别体现了各自民族的文化和建筑特色,四个民族的建筑中,吊脚木楼、鼓楼、风雨桥、亭廊相连,浑为一体。
在大门正前有极富民俗色彩的图腾柱群,刻画出了自民族的原始图腾,神秘富有美感。图腾柱的北方有一个大广场,轮流演出各民族的特色节目:壮族的板鞋舞,苗族的芦笙踩堂,侗族的多耶等还有斗鸡、斗马、上刀山、射驽等民族游乐活动
园内导游可用中、粤、英、日语解说,其中还设有民族餐厅。
鼓楼
据侗族古歌记载,侗族祖先每迁一地必先建鼓楼,人则搭临时窝棚暂住,待古楼建成之后始建各家楼房,各户楼房都不得高过鼓楼,鼓楼是集体权威的象征。侗族鼓楼是侗族特有的建筑艺术,也是侗寨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有“见到鼓楼,必是侗寨”之说。
侗族建鼓楼是吉祥如意的象征,兴旺的标志。因此侗寨修建鼓楼是全寨所有人的共同荣誉和意愿,寨中人民把它当作一件喜庆大事来看待,家家为此出钱出力。侗族的鼓楼是按族姓分别建造的,一个族姓一座鼓楼。
有鼓楼处便是侗乡,鼓楼是侗乡最主要象征,没有鼓楼,就没有侗族的生活。侗乡鼓楼完全以木材建构,不用一砖一石一铁钉,整座鼓楼都以木榫、木栓穿合,极富朴实之美。鼓楼顶层悬挂一个长形细腰的牛皮大鼓,鼓楼就是因此得名。如遇兵匪骚乱劫掠,或发生寨火,族首便派人上楼击鼓求援。
风雨桥
有山就有水,有水就有侗家人,有侗家人就有风雨桥。风雨桥亦称花桥,是侗族的一种交通风俗。苗寨喜欢依山而立,侗寨则大多修在河溪两旁,跨水而居。因此,侗寨就出现了石拱桥、石板桥、竹蔑桥等。而最富民族特色的便是风雨桥。
风雨桥通常由桥、塔、亭组成。用木料筑成,靠凿榫衔接,风格独特,建筑技巧高超。建桥时,不用一颗铁钉,只在柱子上凿通无数大小不一的孔眼,以榫衔接,斜穿直套,纵横交错,结构极为精密。其坚固程度不亚于铁、石桥,可延二三百年而不损。桥面铺板,两旁设置栏、长凳,形成长廊式走道。石桥墩上建塔、亭,有多层,每层檐角翘起,绘凤雕龙。顶有宝葫芦、千年鹤等吉祥物。
风雨桥,也是侗族建筑艺术的一朵奇葩。在侗乡,纵横交错的溪河上都建有风雨桥,人们根据自己的爱好和河床的宽度大小,设计出各式各样的风雨桥,不过在众多的风雨桥中,以亭楼式的风雨桥居多,这种风雨桥于长廊顶部竖起多个宝塔式楼阁,楼阁飞檐重叠,少的有三层,多的达五层。桥身庄重巍峨,如巨龙卧江,气吞山河,十分壮观。桥面两侧有精致的栏杆和舒适的座位,可供人们憩息。桥壁上或雕或画有雄狮、蝙蝠、凤凰、麒麟等吉祥之物图案,形象诙谐洒脱,古香古色,栩栩如生。据传,风雨桥建在溪河上不仅仅是给人们交通提供便利,而且还有镇邪和留财之意。
由跨河过溪的桥不仅是交通渠道,也是年轻男女谈情说爱,以及人们休憩的去处,风雨桥因而成为极富诗意的侗桥景致。
壮族婚俗
桂林地区龙胜县龙脊一带壮族,结婚时有背新娘的独特婚俗。新娘出嫁时,通常由一个父母健在、子女双全的男子或者由姑娘的父亲,背着出门,叫做背新娘。背时,要脱去新娘的鞋,到门外才给穿上,表示她脚印已经出门,日后一心向着夫家。也暗示姑娘离家并不情愿,是让人背走的。新娘出夫家,不坐轿,由十几位伴娘和歌手陪送。嫁送中必须有给新郎的一双鞋、一套衣服,给家婆、伯娘各人一块胸围,给家公、伯伯各人一条腰带。新娘到达夫家,要踏着临时搭的竹梯上楼,再走过为她架的“新桥”进入洞房。
板鞋舞
板鞋舞是生长于壮族民间艺术沃土上的一朵瑰丽奇葩,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表现力丰富,它借助道具敲打和音乐伴奏,跳出协调一致的优美舞姿。一般由九位壮族男女青年三人一组,穿着六只近两米长的板鞋,踏着优美的旋律走动,险象环生,饶有风趣,随着乐曲转换,姑娘小伙们还能穿着长板鞋欢快地跳起现代三步舞。
“板鞋舞”起源于明朝广西那地土司的木枷练兵法。明朝嘉靖年间,倭寇侵犯江浙沿海,明王朝要广西出兵,广西要那地土州出三百兵士灭倭寇。土司罗武杰立即征招三百人进行训练,新兵初次操练,步伐很难一致,土司下令用木枷将新兵的双脚夹住,三人连成一伍,九人排成方队,统一步伐,只能向前,不准后退。经过严格训练后,这支队伍战法独特,勇猛顽强,为平倭寇立下了功劳。从此,三人木枷练兵法流行民间,演变成“三人穿板鞋”比赛。三人穿板鞋这项体育比赛项目经过艺术加工,发展成了“板鞋舞”。
在壮族的文体技艺中最妙趣横生的就是像军阵般有威有势的“板鞋竞技”和“扳鞋舞”。板鞋竞技是以几个人为一队,大家同穿一对长板鞋赛跑;参加者必须步调一致,同心全力,谁要是一个不少心,就会令全队人仰马翻。相传板鞋舞源自明代。嘉靖年间,壮族女英雄瓦氏夫人率领广西郎兵赴浙江抗击倭寇,她用三人缚腿赛跑的方法训练郎兵,使得军纪严明、同心协力,后来便演变成这种有趣的运动了。
斗马
斗马是融水苗族的传统娱乐活动,各种节日期间均常常举行。现以每年12月26至28日的斗马节最为隆重。
节日头一天,家家户户杀鸡宰鸭、蒸糯米饭、酿甜酒,还要到田间放水捉鱼,煮鲜鱼粥招待来自远方的亲友。第二天至第三天举行斗马和赛马活动。
斗马是一项非常惊险、激烈、引人入胜的比赛。上午10时许,斗马场周围人山人海,在一排“过山冲”土枪响过之后,在芦笙队、舞狮队的引导下,威武雄壮的马队雄赳赳地进入斗马场。几十匹精选出来的好马个个膘肥体壮,精神饱满。比赛开始,裁判宣布上场斗马名单,两列马队各牵出一马。松缰解带之后,两马便向对方猛扑过去,或相互撕咬,或翘蹄猛踢对方,或双脚腾空站立相峙。斗马场上烟尘滚滚,泥沙飞溅。紧张激烈的格斗场面令四周观众时而屏息宁气,时而欢呼雀跃、高声喝彩。经过若干回合的拼搏争斗,一匹马倒地或不战败走便决出胜负,接着另外两匹马入场比赛。斗马实行单淘汰制,第一轮获胜的马进入下一轮比赛。这样每一轮均有一半的马匹被淘汰出场,直至最后的两匹马一决雌雄,争夺冠军宝座。
比赛结束以后,人们要给获胜的马披红挂彩。马的主人在受到奖励的同时,更为自己拥有这样一匹勇敢、强悍的骏马而自豪和骄傲!
旅游贴士
最佳出游时间:
桂林市地处低纬,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四季分眀,年平均温度19.3℃。可谓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秋季为最佳旅游时间。
地址:桂林市区临江路,漓江与小东江汇合处。门票:白天45元,晚上60元(身高1.00米~1.40米半价,1.00米以下免票)。
开放时间:08:30~21:30
交通:乘13、14路至解放桥下车,沿临江路向北步行5分钟即到,或乘58路公交免费公益车可达。
住宿:风情园在市中心,住宿非常方便,市内有低、中、高档各种宾馆,可根据自己的需要和实际情况选择,但最低住宿费也需要四、五十元。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25 07:03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