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湖区
江苏省无锡市辖区
滨湖区,江苏省无锡市辖区,位于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北接梁溪区、惠山区两区,东连梁溪区、新吴区,西临常州市武进区,总面积572平方千米。属太湖湖积平原,低山残丘环湖。为北亚热带季风气候。截至2023年6月,滨湖区下辖1个镇和8个街道,区人民政府驻蠡湖街道。2023年,滨湖区常住人口为59.60万人。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49年12月,无锡市委为了适应城市建设和工商业发展的需要,根据城市郊区的具体情况,组建了城郊工作队,着手开辟郊区工作。
1950年5月,无锡市委决定建立中共无锡市郊区委员会这一党的领导机构;同年7月,无锡市人民政府郊区办事处正式成立。
1980年7月,成立无锡市人民政府马山办事处,辖原属郊区的马圩地区和马山公社。
1984年,马山公社改为马山镇,隶属于马山办事处。
1987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马山区。
1988年9月,马山区成立。
1992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成立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与马山区合署办公。
1995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无锡县,设立锡山市;同年8月,锡山市正式成立。
合并发展
2001年1月,无锡市行政区划调整,将原马山区和原锡山市的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锋、雪浪、南泉7个镇并入无锡市郊区,郊区更名为滨湖区。滨湖区因濒临太湖而得名。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2001年,滨湖区下辖南站、扬名、蠡园、大浮河埒、山北、黄巷、广益、胡埭、马山坊前、梅村、新安、华庄、东峰、雪浪、南泉、渔港等18个乡镇,河埒、荣巷、中桥、青山湾、刘潭、溪南、芦庄、西园、梅梁等9个街道,以及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蠡园经济开发区、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等3个开发区。年末有219个村委会和88个社区居委会。
2002年至2004年,滨湖区区划多次调整,辖区的南站、扬名、山北、黄巷、广益、坊前、梅村、新安、华庄等乡镇,中桥、刘潭等街道全部或部分划归南长、崇安、北塘和新区。
2005年末,滨湖区下辖太湖、华庄、胡埭、马山、滨湖等5个镇,河埒、荣巷、蠡湖、蠡园等4个街道,以及无锡太湖国家旅游度假区、蠡园经济开发区、无锡太湖山水城旅游度假区和滨湖经济技术开发区等4个开发区,设68个村委会和60个居委会。
区划详情
截至2023年6月,滨湖区下辖1个镇和8个街道,拥有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国家级工业设计园、国家级数字电影产业园、2个省级开发区等,共有72个社居委和7个村居合一社居委。区人民政府驻蠡湖街道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滨湖区地处长江三角洲腹地,江苏省东南部,无锡市西南部,南依太湖,北接梁溪区、惠山区两区,东连梁溪区、新吴区,西临常州市武进区,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9.33'—120.38',北纬31.7'—32.2'之间。辖区面积572平方千米,其中陆地面积206平方千米。
地质
滨湖区地层隶属于扬子地层区江南地层分区。
地形地貌
滨湖区地貌属太湖湖积平原,低山残丘环湖。因受长期的剥蚀构造作用,山顶多呈尖浑及馒头状。一般沿湖岸一侧坡度较陡,坡角20—35°。受湖水长期侵蚀,致使港湾和浪蚀崖较为发达,东部是太湖冲积平原,地势低平,为粘土,粉质粘土、粉细砂、中粗砂堆积而成。
滨湖区山、平、圩交错,以惠山三茅峰(海拔328米)为最高点,共分两支:一支以惠山(头茅峰海拔229米、二茅峰海拔301米、三茅峰海拔328米)、青龙山(海拔68.5米)、舜柯山(海拔133米)、桃花山(海拔80米)、华藏山(海拔157米)、杨湾山(海拔135米)入太湖遥接马迹山(冠嶂峰海拔263米、灵山秦履峰156米),另一支自横山(海拔84米)、独山(海拔40米)、充山(海拔69米)、太湖三山、宝界山、直至山军嶂山(海拔230米)、雪浪山(海拔142米),两列山之间环抱着太湖一角。低洼圩区也大多临湖,主要圩区有马圩、大湾圩、梅圩、黄泥田港圩、农场圩、长广溪圩、新湖圩、沙滩联圩等。山丘高度大部分在100至320米。平原区高程在3.5—6.2米之间(吴淞高程,下同),圩区高程较低约1.0—3.5米左右。
气候
滨湖区位于中亚热带北缘和北亚热带过渡的地区,属北亚热带季风气候,季风的环流是支配气候的主要因素,自然气候具有过渡性、海洋性、季风性的特点,四季分明,气候湿润,雨量充沛,日照充足,无霜期长,冬季北风多,受北方大陆冷空气侵袭,干燥寒冷,夏季偏南风居多,受海洋季风影响,炎热湿润,春夏之交多“梅雨”,夏末秋初多台风。
滨湖区多年平均气温17.4℃,极端最低气温-8.6℃,极端最高气温39.7℃,年高温日数(日最高气温≥35℃)21天,年低温日数(日最高气温≤0℃)27天。
水文
滨湖区河网水系格局以武澄锡虞区域和无锡市区水网为基础,区域内河道纵横,水系沿太湖周边布置,水网密布,是典型的江南水乡。截至2022年,滨湖区共有县级河道9条,河道总长度12.50千米;乡级河道48条,河道总长度113.28千米。县乡级河道合计57条,河道总长度125.78千米。其中,湖泊太湖、蠡湖2处,塘库7个涉农板块马山、胡埭、雪浪范围内河塘数92个,全区水域面积约359.6平方千米(含太湖水面积345.1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62.9%。
土壤
滨湖区山体由泥盆系石英砂岩、粉砂岩组成,土质以黄棕壤和黄红壤为主,质地粘重,颗粒甚粗。
自然资源
水资源
滨湖区水资源历年平均总量24210.86万立方米,地表水平均总量20464.81万立方米。全区水域面积约369.3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的58.8%。除太湖外共有大小河道250条,家塘37个,重点塘坝7个。
土地资源
滨湖区耕地18.85平方千米、园地27.18、林地93.16平方千米、用地17.18平方千米、其他土地0.67平方千米,水域面积365.2平方千米(其中太湖面积207.18平方千米)。
生物资源
滨湖区境内拥有蠡湖、梅梁湖、太湖水域。湿地资源主要集中在太湖、蠡湖以及主要的入湖河道(梁溪河、直湖港、长广溪等),全区保护与恢复建设的湿地项目有:长广溪湿地、马山湖滨湿地、十八湾湖滨湿地等修复工程,总面积约15000亩(不包含太湖、蠡湖水域)。湖泊湿地对维持生物多样性、调蓄洪水、防止自然灾害、降解污染物、提供水资源和观光与旅游具有重要作用。
滨湖区区内动植物资源相当丰富,植被种类兼具温带和典型亚热带的特点。境内沿太湖丘陵山地植被种类丰富,有2000种左右,植被覆盖率达95%以上,且古树名木众多,野生动物主要是鸟类和鱼类,鸟类600多种,鱼类107种。
人口
2023年,滨湖区常住人口为59.60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5.52万人,城市化率达到93.15%。据区公安部门统计,年末户籍人口为37.87万人,人口出生率4.77‰,人口死亡率10.49‰,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71‰。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滨湖区常住人口为592984人。
截至2005年末,滨湖区境内汉族人口485629人,占全区总人口的99.81%,有壮、土家、苗、回、满、侗、朝鲜、蒙古、布依、瑶、彝、哈尼、畲、藏、黎、维吾尔、俄罗斯、独龙、锡伯、仡佬、水、羌.仫佬、白等24个少数民族,共920人,占总人口的0.19%。
政治
经济
综述
2023年,滨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5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2年增长6.5%。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93亿元,比2022年增长2.0%;第二产业增加值406.60亿元,比2022年增长6.7%;第三产业增加值690.05亿元,比2022年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由2022年的0.3:37.7:61.9调整为0.4:36.9:62.7。
2023年,滨湖区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3.94亿元,比2022年增长6.9%,其中税收收入81.03亿元,比2022年增长6.2%;一般公共预算支出97.27亿元,比2022年下降3.5%。
2023年,滨湖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45.90亿元,比2022年增长13.5%。分产业看,第二产业投资76.49亿元,比2022年增长15.5%;第三产业投资269.25亿元,比2022年增长13.0%。
2023年,滨湖区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516元,比2022年增长4.8%,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76516元,比2022年增长4.8%。2023年全体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1129元,比2022年增长7.1%,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为51129元,比2022年增长7.1%。
第一产业
2023年,滨湖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02亿元,比2022年增长0.3%。粮食作物总面积3383亩,比2022年增长1.5%。粮食总产量1487吨,比2022年增长5.9%。
第二产业
2023年,滨湖区5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30.48亿元,比2022年增长6.2%;实现销售产值878.43亿元,比2022年增长5.4%;实现营业收入870.83亿元,比2022年增长3.7%。
2023年,滨湖区54家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83.23亿元,比2022年增长8.8%;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20.54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14.3%;房屋竣工面积208.17万平方米,比2022年下降43.8%。
第三产业
2023年,滨湖区完成协议注册外资2.95亿美元,完成实际使用外资3.6亿美元。完成外贸进出口总额34.5亿美元,比2022年下降7.3%,其中:出口总额26亿美元,比2022年下降4.3%。完成服务外包执行总额24.42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5.3%,其中离岸外包执行总额15.44亿美元,比2022年增长5.8%。完成境外投资19家,中方实际投资额2.72亿美元。截至2023年底,全区在业内资企业40449户,2023年新登记内资企业6074户。在业外资企业501户,2023年新登记外资企业57户。
2023年,滨湖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20.46亿元,比2022年增长12.4%。限上批发业销售额563.50亿元,比2022年增长11.4%;限上零售业销售额146.71亿元,比2022年增长9.5%;限上住宿业营业额7.4亿元,比2022年增长40.0%;限上餐饮业营业额40.21亿元,比2022年增长27.4%。
2022年,滨湖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50.33亿元,比2021年下降10.3%;房屋施工面积367.10万平方米,比2021年下降27.3%;竣工面积47.84万平方米,比2021年下降67.3%。全年实现商品房销售面积144.49万平方米,比2021年下降11.0%,其中住宅销售面积132.74万平方米,比2021年下降8.4%;实现商品房销售额341.67亿元,比2021年下降8.9%,其中住宅销售额326.66亿元,比2021年下降6.3%。
2023年,滨湖区实现规模以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00.68亿元,比2022年增长2.6%,其中营利性服务业实现营业收入142.84亿元,比2022年增长7.5%。截至2023年末,滨湖区银行业各项存款余额达2287亿元,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2250亿元,全年新增上市企业2家。
2023年,滨湖区接待游园人数6000.87万人次,比2022年增长14.1%;实现旅游总收入334.65亿元,比2022年增长10.1%。
交通运输
滨湖区境内有环太湖公路、京杭大运河、锡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2023年,滨湖区公路总里程315.793千米,公路密度达50.21千米/百平方千米,航道总里程157.95千米(含断航航道28.8千米)。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23年,滨湖区拥有普通高级中学2所,普通初级中学10所,小学16所;在校学生普通高级中学5477人,普通初级中学10336人,小学25713人;专任教师普通高级中学456人,普通初级中学951人,小学1694人。幼儿园49所,在园幼儿12669人,幼儿专任教师1125人。
科学技术
2023年,滨湖区拥有省部级以上科研院所12家,省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6家,全区研发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3.88%(2022年,当年反馈上一年数据),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76.8%。全区拥有有效发明专利7357件,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123.56件。
文化体育
2023年,滨湖区拥有区级公共图书馆1个,群众文化馆、站8个;图书馆藏书18.94万册,阅览坐席数347张。文化产业增加值71.97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6.54%(快报数)。全区拥有公共室外健身器材5675件,社区百姓健身房3个,人均体育场地面积5.95平方米,每万人拥有社会体育指导员50人。
医疗卫生
2023年,滨湖区拥有卫生机构374个,其中医院36个,含三级医院5个,二级医院9个;床位数12261张;卫生技术人员10978人;卫生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3912人,执业助理医师137人,注册护士5140人,药剂人员580人,检验人员458人。
社会保障
2023年,滨湖区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81万人,其中:各类城镇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就业再就业6434人,援助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1788人。全年全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对象214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239.95万元,发放各类救助资金1860.05万元。
历史文化
截至2018年10月,滨湖区有国家级文物保护点2个、省级文物保护点26个。
风景名胜
灵山胜境景区坐落于马山,距无锡市区三十余千米,是一座佛教文化主题景区。景区主要有88米灵山大佛等景点,大佛总用铜700余吨,大佛脚下占地面积25万平方米的灵山文化园内有各类佛教胜景、人文景观,如灵山梵宫、佛足坛、五智门、大型仿石窟青铜浮雕“降魔”、阿育王柱、祥符禅寺、天下第一掌、江南第一钟、佛教文化博览馆等。
鼋头渚是横卧太湖西北岸的一个半岛,因巨石突入湖中形状像神龟昂首而得名。鼋头渚风景区始建于民国五年(1916年),面积达539公顷。有充山隐秀、鹿顶迎晖、鼋渚春涛、横云山庄、广福寺、太湖仙岛、江南兰苑,中日樱花友谊林等众多景观,当代诗人郭沫若曾称赞“太湖佳绝处,毕竟在鼋头”。
荣誉称号
参考资料
滨湖区地区概况.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孙海东接待来访群众.无锡市滨湖区人民政府.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17 18:3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