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庭芳·题元人芦洲聚雁图》是清代词人
纳兰性德创作的一首词。上片摹写雁聚芦洲诸情事,是对画图之景的描画,为下片抒情做铺设。下片抒写由画图之景所引来的情怀,由楚天之下的群雁而联想到楚国的三闾大夫屈原,想到娥皇、女英,于是不胜叹惋,又倾心向往,并遥遥祭奠。全词上景下情,构思着实巧妙。
作品原文
满庭芳1·题元人芦洲聚雁图2
似有猿啼,更无渔唱3,依稀落尽丹枫4。湿云影里5,点点宿宾鸿6。占断沙洲寂寞7,寒潮上、一抹烟笼。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红8。
楚天秋欲尽,荻花吹处,竟日冥蒙9。近黄陵祠庙10,莫采芙蓉11。我欲行吟去也,应难问、骚客遗踪12。湘灵杳,一尊遥酹,还欲认青峰13。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1.满庭芳:词牌名,又名《锁阳台》《话桐乡》《满庭花》等。双调九十五字,前片四平韵,后片五平韵。
2.芦洲聚雁图:为元末明初朱芾所绘。朱芾,江苏华亭人,字孟辨,号沧洲生,明洪武初年为中书舍人,工书善画。
3.渔唱:渔人唱的歌。
4.丹枫:经霜泛红的枫叶。唐李商隐《访秋》诗:“殷勤报秋意,只是有丹枫。”
5.湿云:指水面上湿度很大的云气。
6.宾鸿:鸿雁,语出《礼记·月令》“鸿雁来宾”。
7.占断:占尽。沙洲寂寞:化自苏轼《卜算子》“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8.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红:语出白居易《暮江吟》:“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9.冥蒙(míng méng):幽暗不明。
10.黄陵祠庙:即黄陵庙,在今湖南,传说为舜之二妃娥皇、女英之庙,也称二妃庙。《水经注·湘水》:“湘水西流,经二妃庙南,世谓之黄陵庙。”
11.芙蓉:荷花。
12.“我欲”二句:语出《楚辞·渔父》:“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骚客:指屈原。
13.“湘灵”三句:语出钱起《省试湘灵鼓瑟》:“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传说舜帝南巡,死在苍梧之野,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和女英南下寻夫,在悲恸之下投湘水而死,化为湘水女神,是为湘灵。《楚辞·远游》有“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酹(lèi):以酒浇地,是祭奠或立誓的一种仪式。
白话译文
仿佛能听到猿啼,却没有渔人歌唱的声音,红色的枫叶已经落尽,云雾掩映里,能看到点点雁影飞过,轻烟朦胧,笼罩在寂寞的沙洲与寒冷的水面上,一点不像白居易所描绘的江边傍晚美丽的景象。
已近深秋,芦花处处,一片空蒙的景象。在靠近黄陵庙的地方,千万不要采摘荷花。我想要行吟而去,而这荒凉的路上应该寻不到前辈诗人的踪迹湘灵的踪影更是无从寻觅,于是我举杯遥祭,然后细细辨认那几座青峰。
创作背景
纳兰容若与严绳孙等好友一同欣赏《芦洲聚雁图》,各自填词题画,容若所作的就是这首《满庭芳》。严绳孙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南归,则性德此词当作于康熙十二年至十四年(1673—1675年)之间。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上片摹写画图之景,对象是雁,聚集芦洲的大雁。“似有猿啼,更无渔唱,依稀落尽丹枫。”推出聚集地点——芦洲,谓其仿佛听得到猿猴的啼叫声,但听不到渔人的歌声,眼下只有快将落尽红叶的枫树,依稀可见。这是大雁聚集的处所。“湿云影里,点点宿宾鸿”是对于雁群自身的描绘。谓水面上,充满湿度很大的云气。云影里,点点宾鸿,正在寻找自己的栖身之地。这是刚刚聚集一起的情状,似乎仍未完全安定下来。“占断沙洲寂寞,寒潮上、一抹烟笼”则是对于雁群的进一步描绘,谓其占领沙洲,朦胧烟水,有如一抹轻纱,将整个沙洲掩盖。其中,“寂寞”二字,说明此时大雁已安稳栖息。“全不似,半江瑟瑟,相映半江红”是个总归纳。谓此时所见芦洲景象,已完全不是以往诗篇所呈现江边傍晚“半江瑟瑟半江红”的景象。这是上片,雁聚芦洲诸情事,列述已毕。
下片抒写由画图之景所引来的情怀,叙说观览画图的感受及联想。“楚天秋欲尽,荻花吹处,竟日冥蒙”,谓天高云淡,但秋天终于也到了尽头,荻花飘处,整日里都是冥蒙一片。节气的变换,为画图中情事,亦为人境之情事。这是一种承接与过渡。“近黄陵祠庙,莫采芙蓉”,道及黄陵庙,由自然物象,转向社会事相。这是传说中大舜二妃娥皇、女英的祠庙。谓眼下,野庙半间,芙蓉相对而泣,但舜妃的踪影,已杳不可见。“我欲行吟去也,应难问、骚客疑踪”,道及屈子,由帝妃到骚客。谓将游于江潭,行吟泽畔,同样寻找不到踪影。结尾三句,以酒浇地,表示祭奠,对于楚天湘水包括帝妃、骚客在内的所有精灵的祭奠。这是下片,由雁聚芦洲,宾鸿的活动,联想到楚天湘水人物的活动。
纵览全篇,上片写画境,“似有”、“更无”、“全不似”是虚写;天际湿云,江上寒烟,点点归鸿是实写。虚实结合,以虚衬实。下片写情思,在芦花冥蒙中,浮想联翩,楚文化瑰丽的词章,神奇的传说,都注到心头。全词上景下情,构思着实巧妙。
名家点评
华东师范大学教授徐燕婷、朱惠国《纳兰词评注》:“这是首题画词,作者将对画图景物的描写与个人情怀有机结合,意境深远。”
作者简介
纳兰性德(1655年1月19日—1685年7月1日),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
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大学士
明珠长子,其母为英亲王
阿济格第五女爱新觉罗氏。
纳兰性德于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溘然而逝,年仅三十岁(虚龄三十有一)。纳兰性德的词以“真”取胜,写景逼真传神,词风“清丽婉约,哀感顽艳,格高韵远,独具特色”。著有《
通志堂集》《
侧帽集》《
饮水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