滇南红厚壳(Calophyllum polyanthum Wall. ex Choisy)是红厚壳科红厚壳属植物。乔木,高约25米,幼枝被灰色微柔毛,微四棱形,老枝圆柱形。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长5.5-9.5厘米,宽2.5-4.3厘米。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稀腋生,通常短于叶片;花白色,梗长4-10毫米。果序通常着果1-2,果椭圆球形,长2-2.5厘米,顶端具尖头,1室,种子1个。种子大,卵形。
形态特征
乔木,高约25米,幼枝被灰色微柔毛,微四棱形,老枝圆柱形。叶片革质,长圆状椭圆形或卵状椭圆形,稀披针形,长5.5-9.5厘米,宽2.5-4.3厘米,顶端渐尖,钝头,基部锐尖或楔形,下延成翼,下面通常苍白色,边缘微反卷,侧脉多数,密集整齐,中脉和侧脉两面隆起;
叶柄长1-2厘米,腹面具宽的沟槽。
圆锥花序或总状花序顶生,稀腋生,通常短于叶片,总梗短或近于无梗;花白色,梗长4-10毫米,密被锈色微柔毛;
花萼裂片4枚,外方2枚不相等,长圆状卵形或宽椭圆形,稀倒卵形,长约2.5毫米,内方2枚等大,椭圆状倒卵形,长约4.5毫米,裂片顶端浑圆,边缘具睫毛;
花瓣4,倒卵形,长约5.5毫米,顶端浑圆,边缘具睫毛;雄蕊多数,花丝线形,长约3.5毫米,基部或多或少合生,子房卵球形,无毛,高约1.7毫米,花柱约与子房等长。果序通常着果1-2,果椭圆球形,长2-2.5厘米,顶端具尖头,1室,种子1个。
种子大,卵形,长2.53厘米,直径22.2厘米,外种皮浅褐色,薄壳状,质地较硬,种子外面为厚约3毫米的果肉包被,不易分离,种子千粒重4700-5300克,不去果肉的鲜种千粒重达14.3千克。
产地生境
分布于中国、印度(北部)、缅甸至泰国;在中国分布于云南南部(景洪、澜沧)。生长于海拔1100-1800米的山谷密林中。
滇南红厚壳是热带山地雨林和南亚热带湿性常绿阔叶林的成分,在热带雨林中极为罕见。喜温凉、湿润,分布区年均温为16-19℃,绝对最低温0℃左右,年降雨量1500-2000米米,空气湿度80%,冬季无霜至有轻霜,不耐干旱,幼树耐荫。分布区内的土壤主要是山地黄红壤、红壤,少数为砖红壤性森林土,pH值4.8-6.0。适宜在土层深厚、肥沃的地方生长,在排水不良的沼泽地和土壤干旱的地方不见生长,在箐沟两旁的山坡上和半阴坡上生长最好。与滇南红厚壳伴生的树种有
金平木姜子(Litsea chinpingensis Yang et P.H.Huang)、
长柄油丹(Alseodaphne petiolaris (Meissn.) Hook.f.)、
山桂花(Bennettiodendron leprosipes (Clos) Merr.)、
大叶木莲(Manglietia megphylla Hu et Cheng)、
大叶茶(Camellia sinensis var. assamica (Mast.) Kitamura)、
锯叶竹节树(Carallia diplopetala Hand.-Mazz.)等,在云雾缭绕的山顶上也偶见生长。
生长习性
滇南红厚壳花期4-5月,果期9-10月。生长速度中至略快。树干解析测定,生长在天然林中的43年生植株,胸径达33.4厘米,树高22米,单株材积0.94立方米。树高生长的高峰期出现在1035年,最高达1米/年;直径生长高峰则出现在15-40年,最高0.73厘米/年;材积生长高峰来到较晚,出现在25年以后。据调查,在人工栽培条件下,其生长速度大为加快,20年生胸径即达31厘米,树高16.6米,单株材积0.61立方米,每公顷蓄积量达256.20立方米,即直径年平均生长达1.5厘米/年,树高平均生长量0.83米/年,材积平均增长量12.75立方米/年·公顷,20年生树木平均冠幅仅为4.9米。树高生长的高峰期出现在5-10年,年生长量达1.2米;直径生长高峰期出现在10-20年,年年生长量达1.52厘米。人工造林约20-25年达到工艺成熟,可开始采伐利用。
繁殖方法
滇南红厚壳种子大,在常温下不耐贮存,应随采随播。因裸根苗移植难以成活,故宜培育容器苗。可在种子成熟季节将采收的种子(果实)运至育苗地点,剥去外种皮,选择无缺陷的种子直接播入事先准备好的营养袋中,每袋一粒,播种深度2厘米左右,以平卧状排放为佳。由于其苗木主根发达,宜用径8-10厘米,高20-22厘米中号营养袋育苗,袋底封口,打5-6个排水孔。育苗用土以含腐殖质丰富的森林土为好,或用壤质的菜园土拌入10%的火烧土和1%的过磷酸钙。滇南红厚壳种子发芽时为子叶留土型,首先向下长出胚根,然后胚芽才出现并向上生长。
滇南红厚壳幼苗性喜湿润,不耐强光照,出土后要及时搭盖透光度30-50%的荫棚,每天浇水1次。在管理良好的情况下,苗木出土后2-3个月即可长至15-20厘米高,可以出圃造林。如果要培育大苗第2年造林,在出土4个月后需将穿出袋底的主根切断,促进侧根发育,或更换更大的育苗容器,否则移植成活率大为降低。
栽培技术
滇南红厚壳原生热带山地,喜湿润、深厚的土壤环境。在中国云南宜选择北纬23°以南,如思茅、德宏、文山、红河等水分条件较好,海拔高度为900-1500米的低山丘陵地带造林,造林地以半阴坡为好,年降雨量要求在1300毫米以上。在干旱地区不能生长,不耐瘠薄,幼苗怕霜冻。中国南部如广西、广东、福建、海南等可以试种,土壤以腐殖质含量高的酸性土、pH5.0-6.0,土层厚度0.8-1.0米为好。
造林地可实行带状整地,株行距3米×3米或3米×4米,穴植,穴深40-50厘米,将表土回入穴底,每穴施磷肥100克左右。
造林一般应在雨季开始后(中国滇南为6-7月)土壤充分湿润时进行。苗木栽植高度与地面平齐或略高,有条件的地方应浇定根水以保证成活。滇南红厚壳第1年生长较慢,在条件好的地方高可达40厘米,第2年生长加快,高可达1.0米,3年以后可形成圆锥形树冠。
病虫防治
苗期病虫害极少发生,可采用
敌百虫或
马拉松1/1000稀释水液喷施防治。
主要价值
材用:滇南红厚壳树干通直、圆满,树冠塔形,材质优良,为中国滇南产区少数民族喜爱的用材树种之一。用于房屋建筑、家俱、箱盒、室内装修、地板等,工业上用于造船、车辆等,是制造胶合板和刨切单板的好材料,可以作人造板贴面装璜材料。
油用:滇南红厚壳种仁含油率为干种仁的29.4%,其油脂含蒎烯,是一种优良的润滑油原料。
保护现状
列入《
中国生物多样性红色名录-高等植物卷》(2013年9月2日)——近危(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