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解有机磷(DOP),是溶解于海水中磷的有机化合物的总和。磷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生源要素,不同形态磷的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不同,DOP在海洋环境中的生态效应不容忽视。科学家们发现,浮游植物能有效利用可被酶水解的DOP 来促进自身生长,DOP 对海洋浮游植物具有
生物可利用性。
磷是海洋环境中重要的生源要素,不同形态磷的化学行为和生物效应不同,溶解态有机磷(DOP)在海洋环境中的生态效应不容忽视。科学家们发现,浮游植物能有效利用可被酶水解的DOP来促进自身生长,DOP对海洋浮游植物具有
生物可利用性。另一方面,
有机磷农药在农业中大量使用,施于农田的有机磷农药被雨水冲刷入海,以及沿海一些农药厂的排污,已对某些近海水域构成严重污染,其致毒机理为抑制动物体内
乙酰胆碱脂的活性和浮游植物体内
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对海洋初级生产造成影响,海洋生态系受到破坏,因此有机磷农药在设计过程中要有合理的半衰期,农药污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入海。
一般认为,海洋环境中浮游植物只能吸收溶解态无机磷(DIP),细菌能够利用溶解态有机磷(DOP)。但有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浮游植物可以利用DOP和颗粒磷(PP),
碱性磷酸酶(APA)在这一过程中起重要作用。DOP和DIP共存时,相互间存在竞争关系,浮游植物先吸收DIP,DOP的利用受到抑制,当DIP耗尽后,APA跃迁,APA活力的增大引起DOP降解速率加快。说明介质中DIP被耗尽后,海洋微藻可以通过激活碱性磷酸酶来分解利用DOP化合物,而且DOP浓度较低时,吸收速率更快。
海洋沉积物中的磷与底层水之间存在着复杂的化学反应和交换平衡,磷可以通过间隙水与底层水进入海洋。水环境中DOP含量较低时,吸收相对较快,可以认为低磷海域能够驱动沉积物释放磷,沉积物磷的溶出能够促进浮游植物的繁殖,还有可能诱发赤潮。这种驱动沉积物释放磷的过程,有可能在常规监测中体现不出来,应加强这方面工作的研究。因此,溶解有机磷在磷的
生物地球化学循环和海洋初级生产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分解DTP的方法很多,主要有硫酸和
过氧化氢消化法、高氯酸消化法、过二硫酸盐化学氧化法、紫外线光化学氧化法、硫酸镁高温氧化法、硝酸盐氧化法和氢化物–
气相色谱法。这些分析方法各有其自身的优缺点,回收率差异也较大。现在实验室常用碱性
过硫酸钾氧化法。
基于Menzel提出的用5%过硫酸钾作为氧化剂加入到海水样品中,之后在120℃下反应30min以分解DOP,经改进后得到现行方法:取一定量水样,加入K2S2O8-H3BO3-NaOH溶液作为氧化剂,在一定压力和温度下消化30min,使
有机磷化合物转变成无机磷化合物,然后用磷钼兰法测定。
一定浓度的溶解态有机磷在海水体系中是具有生态意义的,近年来,
有机磷农药入海后对海洋生态体系构成了威胁,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和
海洋动物致毒性的生物学研究已有许多报道。
低浓度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微藻生长具有一定促进作用,这是一种普遍现象,称为“毒物的兴奋效应”。随着有机磷农药浓度增大、作用时间延长,就会显现出毒性,抑制微藻生长,与多环芳烃联合,毒性更强。不同的有机磷农药其毒性大小不同,这表现在对微藻的半抑制浓度(EC50)不同,而且不同的海洋微藻对有机磷农药的耐受力也不同。
有机磷农药抑制藻类生长的机理是在农药胁迫下,藻细胞内产生大量自由基,SOD和POD活性降低,细胞内部自由基的产生与清除失衡,细胞膜被氧化,细胞内蛋白质与核酸减少,藻细胞被破坏,从而抑制藻类生长。
有机磷农药对
海洋生态系统的破坏还表现在能够抑制海洋动物乙酰胆碱脂酶(AchE)的活性,乙酰胆碱脂酶是生物神经传导中的一种关键酶,在生物体脑部活性最高,能够被有机磷农药专一性抑制。作用机理为:有机磷农药作用于神经突触中的AchE,对其活性部位进行丝氨酸磷酸化,生成不可逆的磷酰化酶,从而阻碍AchE对
乙酰胆碱的水解作用,乙酰胆碱积累,导致神经不能正常传导,如此抑制
海洋动物的生长,特别是近岸养殖品种数量锐减。
针对有机磷农药对海洋动物乙酰胆碱酶(AChE)具有专一抑制作用,穆大刚等做了海鱼AchE监测海水有机磷农药的可行性研究,发现在一定浓度范围内,鲈鱼AChE活力与有机磷农药具有显著的先行响应,认为鲈鱼AChE可以作为准确指示目前海水中有机磷农药的微污染。目前,实验室大多采用
气相色谱仪监测水体中有机磷农药的残留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