溪钓
在山溪等水域的垂钓
溪钓,特指喜清水、高溶氧、冷水性的鲑、茴、鳟等鱼类在其生存水域的垂钓。
溪钓场地选择
溪钓指在山溪等水域的垂钓。
溪流并非局限于一两米宽的山间小溪,可在阿尔泰山区半米左右的山溪,也能钓到北极茴。钓大红鱼(哲罗鲑)当然只有在高山湖和深山较大河支流,10米、30米和百米不等较宽阔的水域。
河边常有大小山石拦阻水流,形成鱼窝,河中明暗石头都是鱼各自固定的窝,几乎每个石头背后缓水处都藏有一条或数条茴鱼。河面上,波浪千姿百态,这是河底地形变化形成的景象,从浪花的变化似乎就已经看到了河底的复杂结构:深浅不一、凹坑、沟槽长短、暗石大小等历历在目。当看到一片水面,水溜浪花变化多端,在渔者的眼里展现的是一个个诱人的鱼窝。二三十米半径的各个钓点,重点抛钩往往一竿上鱼,有时在一个钓点不动就能钓一两个小时。减少空竿、提高上鱼率的关键是学会看水溜,才能有的放矢。钩甩出的远近距离要以能盯住钩落水和控制漂流路线为准则;出手远近要在个人视力以及甩竿的准确性所能及的钓点范围之内。
溪钓技术要点
一般来说河里明暗石头越多,水面浪花多变,鱼也多;石头越大,鱼窝也大。鱼多时总是大个儿的先吃,钓到小个儿的开始上钩就该换窝了。浮钓深水处鱼上钩见少、渐小改浮为沉,半沉或近底顺水流动中,马上会有意外惊喜,深水窝往往是藏龙卧虎之处。
较平坦的河底,水波均匀滚动中一片微小的浪花,偶遇露顶石阻水分流形成的两股水溜,飞钩上游漂到此处总有鱼跃出捕食。一个窝钓空了,很快就有游鱼来占据这个家,数小时后再钓仍有鱼上钩,如果不幸跑了鱼,一闪的影子还会回到原来的位置,再钓恐怕就不易上当了。钓脱钩的鱼最好是换一只毛钩,或大小不同,或变换颜色。
也有钓友将初钓的几条鱼解剖,胃里的昆虫一般都比较完整,根据胃里的昆虫可知这一带以哪种昆虫居多,再选用近似的拟饵毛钩施钓,这是一种探索,但对老手,凭几竿试探不仅知道此河段鱼的喜好,甚至近日已有钓友扫荡都心知肚明。反之,鱼不择食,说明长期无钓友光顾和选点属人迹罕至的河段;鱼傻,人尽兴。小心返程背不动。
走到河流平缓的地段,所有好的钓点,鱼却相对难钓,水缓鱼有时间判断真假,捕食也不那么迅猛和盲目了。顺水任其漂流,此时往往能看到鱼在水下跃跃欲试,有些经不住诱惑了,牵动钩饵再变换漂流角度,鱼从水底直冲钩饵,眼看咬钩却又擦钩转回原处。被识破的时候常令人暗自发笑,鱼并不总是那么傻。心不甘换一只钩,再换一招;竿尖微微抖动,使钩饵离水面十厘米上下跳跃,如蜻蜓点水从窝上顺水至窝点,钩饵点了一下水离水同时鱼也突然腾空完全跃出水面,竿尖随之一沉。双钩垂钓中前钩在水面时隐时现,上钩常离开水面,鱼不吃前钩却跳出水面,空中吞饵,动作优美准确。
深秋正午阳光格外温暖,飞虫也特别活跃。山谷坡度落差大,水流急缓处都有鱼。缓水中不时听到鱼跃出捕食的响声。落水的昆虫顺流而下,鱼在窝点等待随时出现在水面上的食物。大面积匀称浪花中,没有固定的窝点,鱼类仍在顽强的与流水抗衡,投远竿,边漂边收线,常有收获和惊喜。在流速较高的小浪汹涌中,其视觉敏锐、动作迅速、准确令人赞叹。也难怪,急流中鱼必须果断捕食,过眼的食物瞬间就会漂走,不容细辨。拟饵的形状和颜色像某种昆虫,就立即做出反应,毫不迟疑的捕食。缓水面漂浮的朽木颗粒,随水流漂忽不定,常被鱼误食,片刻后木屑从水下缓缓浮出水面。渔人利用鱼这种本能反映特点,创作出仿生鱼钩,使拟饵在使用技巧模仿昆虫动作和流动中以假乱真,诱鱼捕食。
一块石头形成小溜,也只是一个小窝;河底一片卵石平整,河面一片浪花匀称,这是夏、秋季鱼大面积分散的大窝。激中找缓、缓中找激、激缓交错,处处都有鱼。有的放矢、出手见鱼、甚至竿竿见鱼,极大的减少了空竿率。必要时勤换钩饵,磨刀不误砍柴工、千般水流、万般乐趣尽在其中。
综上所述,溪钓找鱼或者通常意义的鱼窝是从浪花、水纹、水流能判断河床构造,也就是鱼喜欢停留和觅食的点、面、溜,这是溪流的天然鱼窝,也随季节改变而有所变化。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1 02:09
目录
概述
溪钓场地选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