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溜须”一词,难见于“辞典”、“辞海”,而于宋史中则有
丁谓溜须的记载。
“溜须”一词,难见于“辞典”、“辞海”,而于宋史中则有
丁谓溜须的记载。
丁谓在宋真宗时即在中央政府的监察、财政部门担任领导职务,他伙同王钦若大营道观,屡上祥异,以迎合帝意,不久升任副宰相,即参知政事。时宰相是寇准,丁谓对之毕恭毕敬,唯寇准之言是听。 某日,中央政府开办公会议,宰相、副宰相等在一起用工作餐,汤污寇准的胡须,丁谓起而为之揩拂,即溜其须,寇准笑曰:“参政,国之大臣,乃为长官拂须耶?”说得丁谓既羞又恼,从此对寇准怀恨在心,这大概就是“溜须”的由来。 寇准何许人也?北宋的政治家,有大功于国家的大忠臣,小说、戏曲多记载其事,1004年任宰相,就在这一年,辽邦萧太后,辽圣宗率大军南下攻宋,深入宋境,大臣王钦若,陈尧叟主张迁都以避其锋,寇准力排众议,建议宋真宗御驾亲征,鼓舞士气,打败辽军,皇帝勉从其议,至澶州(今河南濮阳)督战,果然初战告捷,射死辽邦大将萧挞凛,胜而议和,订和约,史称澶渊之盟,从此宋辽和平共处了120年。 丁谓何许人也?此人身居高位,而用心险恶,常玩弄权术以陷害人,如王钦若贬官外放河南府,有疾,累表请就医京师,丁谓密使人欺骗王钦若说皇帝很想见你,你直接到京里来吧?王钦若舆疾而归,丁谓又对皇帝说,王钦若擅离职守,无人臣之礼,皇帝派人查处,王钦若惶恐伏罪,结果再降王的官职,并通报天下。还牵连到其他官员。 宋真宗晚年,丁谓抓住寇准工作中的一些错误,与刘皇后合谋,对寇准三贬其官,直至流放广东雷州任参军,丁谓取寇准而代之,升任宰相,独揽朝政,贪污受贿,为所欲为,后与刘皇后发生冲突,结果也被贬官,流放崖州,即今海南省三亚市,路过雷州,求见寇准,寇准拒而不见,故人称寇忠丁奸,寇君子丁小人也。 京师之人相传曰:“欲得天下宁,当拔眼中钉,欲得天下好,莫如召寇老”,这个“钉”即丁谓之“丁”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