溉澜溪
重庆古镇
溉澜溪是座古镇,溪沟两侧全系竹木民居,有石桥相连,情牵两岸。绿水青山,袅袅炊烟,长路一条,直通江边,其情其景,真有点“小桥流水人家”的古风余韵。
简介
朝天门外,渝水北岸,原有一座建于清代的古城,那就是江北老城。
也许是太显陈旧,也许是真有点老态龙钟之相,伴随着机器的轰鸣声响,老城终于走完了它的历程,在高楼群厦之中黯然消亡了。惟一令人欣慰的是,老城沿长江一线,寸滩、头塘、溉澜溪三个水乡古镇依稀尚存。说完寸滩故实,接下来再略述一下寸滩、头塘、溉澜溪的掌故吧。
重庆朝天门放舟东下,过梁沱、绕打渔湾,长江北岸有一条小溪入汇长江,涓涓溪流源自江北九龙山,入大江处为乡村集市,一个临江水码头就这样形成了。每当洪水季节,大河奔涌,江水倒灌,江水溪水,两相撞击,泛起朵朵浪花酷似兰花,无名小渡口,因是得一美名-溉澜溪。
历史背景
清代江津人程衡曾造访小镇,他在《溉澜溪访友》诗中这样唱道:“果然此地绝风尘,/几欲相求已暮春。/竹里遗孙摇凤尾,/溪边小浪纤龙鳞。/到来恰见如珪月,/坐久浑忘卖药人。/却忆当年杜陵老,/寒山无伴语津津。”
据此推断,清代的溉澜溪,人烟并不稠密。随着岁月变迁,小乡场变成了大集市,1939年设溉澜溪镇,1954年遂有了溉澜溪办事处的设置与萌生。
头塘,地处溉澜溪下方,此地原为乡村集市。清代兵部麾下的国家通信机构称驿站,各驿站因其地理位置或所承担任务不同,又分别称为驿、站、塘、台、铺等。那时候,重庆府至成都府的水驿第一塘站恰好设在这里,该地因之得名头塘。
过了头塘,与之相接的便是寸滩古渡。关于寸滩旧景,今人不甚了解,好在有乾隆年间巴县知县袁钖夔的《夜泊寸滩》诗,如是道来:“小艇摇明月,/停桡得寸滩。/犹闻城市话,/渐觉水云寒。/蛙鼓喧清夜,/渔灯乱急湍。/高崖有老纳,/安坐一蒲团”。
悠悠百年,弹指一瞬。今日之寸滩,一座国际现代化集装箱大码头横空屹起,昔日的小港湾变成了贯通江海的西部水运中心。溉澜溪也在开发的进程中沦为废墟,不见了昔日的绿阴古道、小桥流水、缕缕炊烟。“蛙鼓喧清夜,渔灯乱急湍”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诗人之遗篇,让今人一窥旧时的古镇容颜吧。
风景
沿溉澜溪、头塘、寸滩一线的长江边,有三洞桥、茅溪桥、塔子山、人头山等景观。小桥、江流、古塔、山峰,一幅经典的中国山水画浑然天成,展现着巴渝文化的无穷韵味。
不见面的“三塔”,说的是南岸的文峰塔、报恩塔、龙门浩江边的小鹅卵石塔,与塔子山之塔全然无关。塔子山的宝塔,是清光绪十四(1888)年在数百年废塔基上重建的,既作行船标志,也为山川风光景色之点缀。这塔,与南岸文峰塔同名,也叫文峰塔。
其实,溉澜溪的河边也别具特色。每到涨水季节,原来河边的大石礁被淹去一部分,在长江里形成一个个“岛屿”,这些岛屿又叫作“外梁”,岛上绿草丛生,有时还会有几只野鸭或是白鹭上岛歇息,在岛上游玩真是别有一番情趣!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28 10:51
目录
概述
简介
历史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