湫水山发脉于天台山之华顶峰,
横亘于三门县境中部,离县城仅11公里。岗峦交错,沟壑纵横,蟠结耸峙,路深林密,构成
潭、瀑、岩、峰等景点。
主峰皇戏梁,海拔882米,是本县最高峰,东望浩瀚大海,海天一色,可观海上日出奇景。1957年建湫水山林 ,总面积2万余亩,还建有森林保护区。湫水山是建设公园理想的处所,可开发
森林生态旅游、科学考察旅游和健身登山旅游等项目。
该次生阔叶林的面积约为3万多亩。由于海拔高度不同,气候条件不一,林木分布层次清晰。山顶有黑松,短叶松,金钱松,马尾松等高山树种。山腰有杉木,木荷,山刁樟等阔叶林树种,有成片的橡仁及映山红等灌木丛。下层有板栗,野桃,猕猴桃,柑橘等经济类作物。所产的“珍眉”“秀眉”茶叶为茶中精品。此外这里还盛产金银花,七叶一枝花,独叶一枝花等药材,是著名的
药材生产基地。这里茂密的阔叶林中还生长着上百种野生动物。如山豹,野猪,狼,山兔,
黄鼠狼、山鸡等,溪水中也生长着大量的野生鱼类,有溪鱼,娃娃鱼等。特别是溪中所产的香鱼,鱼身细长,香而不腥,被称之为鱼中精品。谷底是一条自上而下,自西向东的大岙坑,长30余里,终年泉水长流。坑中布满了鹅卵石,也有巨石,大小形状不一,色彩光泽各异,大小卵石长年累月经流水冲洗,光滑可鉴,形成了许多象形石。大岙坑最著名景点当数龙游涧,含珠潭和九叠泉。龙游涧涧底是一整块宽15米,长约100米的白色岩石,而中间底部宽约60公分,长约十余米的岩石,呈现黑色,形如龙鳞纹。据说是源头处龙潭内的湫水山龙游出去留下的痕迹。含珠潭系两巨石夹一块珠形卵石,水流只能在珠旁孔隙中通过,水势湍急,形成上下两个深潭,水深约三四米。九叠泉在龙游涧之上,泉水冲击形成一个个深潭,水深不一。大岙坑近源头有一潭,俗称湫水山第三龙潭,又名玉溪潭。潭上悬崖壁立,瀑布飞挂,俗称湫水白帘。沿潭而下有一段长百米,宽五米的山涧,其上山岩险峻,树木茂盛。
具有丰富的动植资源,如珍贵稀有的红楠、
细叶香桂、金钱松等180余树种;林海中有山羊、山鹿、野猪、山甲等野兽与啄木鸟、杜鹃、画眉等鸣禽。
大岙坑在湫水山东麓,横度镇木西部。谷深林茂,谷底是大小不一的鹅卵石,大多白色,也有黑色,最难得的是红里透白,闪闪发炮的斑斓彩石。经长年累月的坑水冲洗,光滑可鉴。两崖山势陡峭,面积居全省第一的7000余亩次生林阔叶林,郁郁葱葱地覆盖着山坡,终年常绿,幽邃寂静。谷尽头,有一潭,俗称湫水山龙第三潭,亦名玉溪潭。潭壁悬崖似刀切,瀑布悬挂,飞珠溅玉,湍流雷鸣。瀑布从玉溪潭盘旋流出,两壁陡崖高耸10米,坑淘4米,悬崖之上,林木森森,漏下几个光圈,坚在涧水上荡漾。即使炎夏酷暑,一进入此涧,清凉宜人,暑气全消。谷中有长100米,宽15米的山涧,涧底呈白色,中央有50公分,却是黑色,石质光滑,极似湫水山龙从龙潭游过此潼出海留下的痕迹,故名龙游涧。清澈的坑水泻过,犹似水银流淌过玻璃般的晶莹。大岙坑的另一支峡谷底部,亦有一龙潭。潭面百余平方米,深不可测。坑水从滴水岩泻下,形成上折20米的双折瀑奇观。 除大岙坑的三潭瀑布和滴水岩瀑布外,湫水山景区还有二潭瀑布,白沙龙潭瀑布,松树坑的一线瀑与双挂瀑、小蒲的三折瀑等等。落差高低不一,水流量多少不一,但都是喷珠溅,水声轰鸣,景观各异。尤其是的白沙龙潭,悬涯百仞,形式刀削,点点飞瀑倾泻而下,潭面广约数百平方米,水色随天气变化,莫测深浅。
湫水山巍峨耸峙,峰岩石突兀,构成奇形怪状的岩石,亦是一大景观。如二潭上有三脚蟾岩,留下龙无三脚蟾不行雨的美丽传说。箬帽岗上有开口岩,似巨龙大开口,站在下颌,可遥望山下村落。便岭坑现已通公路,两旁有回头狮子、将军岩。鬼叫坑亦名桂桥岭,道极险阻,两石屹立如门,有鬼头岩、帖壁岩、奶头岩、鹰嘴岩、宝珠岩,拇指岩。松树坑是未开发的山区,古道古村古屋,保留着山村原有的旧貌,有响岩、老人岩、八字岩、双屏岩、飞来石群和天鹅月岩。尤其是响岩,形象倒扣的木杓,用石块击之,会发出鼓鸣的响声。这些形状各异的巨石,酷似毕肖各种动物与物件,呼之欲出,观之不尽,使人流连忘返。
湫水山自古就是佛教建设经的圣地,主要寺院在西面山麓,有湫水寺丹丘寺。湫水寺原系三国尚书仆射屈晃之子屈坦与母隐居的地方,亦为隋智 大师飞锡所,唐元和五年(公元810年)建湫水寺,宋氏赐玉溪寺,原规模宏伟,文革中拆毁,现旧址尚存。丹丘寺系南北朝宋文帝元嘉元年(公元424年)建,为晋章安县令下诗词多篇;亦为
亭旁起义革命军中捣毁,尚有遗址可寻。山中有大明寺与迥龙庵。大明寺尚存,迥龙庵 拆后重建。迥龙庵 坐落深山老林中,且距各景点不远,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旁有湫水林 场场部,并有公路直达,是建设度假村的理想处所,以接待县内外及附近市县会议和散客休闲游览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