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科技大学
中国湖南省公办高校
湖南科技大学(Huna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简称“湖南科大”,位于湖南省湘潭市,是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共建高校、湖南省人民政府与原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共建高校、“十三五”国家百所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支持高校、湖南省“双一流”建设高校。
历史沿革
学校前身
湖南科技大学肇始于解放前夕的湘北建设学院。1949年湖南和平解放后,中共长沙专署(后改名为湘潭专署)在同年8月创办了湘北建设学院。它是中国共产党在湘潭开办的第一所新型革命学府,校址位于湘潭文庙,该学院继承和发扬延安“抗大”、陕北公学的革命传统,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作为校风,以培养青年知识分子充实地方政权建设为宗旨。湘北建设学院从1949年8月至1951年9月,共办学7期,培养和轮训干部7300多人。
在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潮中,为了培养又红又专的教师队伍,湘潭专区师范专科学校于1958年7月诞生,1959年更名为湘潭师范专科学校,校址在湘潭市雨湖区城正街学坪,即湘潭文庙所在地,是一所为基础教育培养师资的大专院校,曾经历三年困难时期和“文化大革命”,时办时停,几度易名。1973年,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中国科技大学校长郭沫若为湘潭师范专科学校题写校名。1977年,全国恢复统一高考,该学校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1985年10月,湘潭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湘潭师范学院。次年,该学院招收首届本科生。湘潭师范学院作为湖南省第二所本科师范院校,培养了大批献身教育事业、合格的中等学校师资。1988年起,该学院的改革发展逐步上层次、上水平,顺利实现了“三年入流,八年晋级,十年突破”的目标。1998年,湘潭师范学院被批准为新增硕士学位授予单位。进入21世纪,学校提出“四上一改”发展战略,即上规模、上层次、上质量、上效益,力争在2003年左右建设成为有自身特色和优势的教学科研型师范大学。到2003年,湘潭师范学院占地1263亩,拥有27个本科专业,6个硕士授权点,全日制在校学生9382人,先后培养了2万多名全日制本专科生。
1978年4月,湘潭煤炭学院成立,这是湖南科技大学的又一开端。学院在筹建伊始,就争取到100个高校招生计划,录取一批优秀学生作为师资,分送到当时的九所知名高校代为培养。1980年9月,湘潭煤炭学院首届招生62人,分设地下采煤、煤田地质与勘探两个专业。湘潭煤炭学院在当时作为国家部署在长江以南的唯一一所煤炭院校,为解决煤炭工业在“文革”十年所形成的人才紧缺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
1981年,经原煤炭工业部批准,湘潭炭学院更名为湘潭矿业学院。该学院适时提出了“八十年代上规模,九十年代上水平”的发展战略,并且具有引导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和扩大对外学术交流的行业特色。20世纪90年代初期,湘潭矿业学院的党政领导班子提出了“立足教学抓科研,抓好科研促教学”的工作思路,着力推进各项改革,加快了学校事业发展。湘潭矿业学院历时16年,是学校发展史上重要的阶段,定位更为明确,管理日趋规范。
为了与市场接轨,经国家教委同意,1997年3月,湘潭矿业学院正式更名为湘潭工学院。1998年9月,原隶属煤炭工业部所属高校的湘潭工学院转变为湖南省属高校,并正式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地方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经教育部批准同意,湖南省委省政府统筹安排,湘潭工学院于2002年7月开始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筹建湖南科技大学,进入为期一年的筹建期。到2003年,湘潭工学院拥有本科专业29个,为中国煤炭行业输送了近2万名人才。
合并组建
随着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大调整,2003年6月湘潭工学院与湘潭师范学院合并组建成湖南科技大学,实行中央与湖南省共建、以湖南省管理为主的管理体制。合并之初,学校坚持以融合求发展,以发展促融合,以提高总揽工作全局,推动思想融合、干部融合、学科融合、制度融合。2006年,湖南科技大学顺利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获得优秀成绩。2007年12月,学校召开第一次党代会,坚持“巩固、创新、拓展、提升”工作方针,实施“621”战略,确定了高水平教学研究型综合性大学的奋斗目标。次年,学校被湖南省学位委员会确定为湖南省唯一的新增博士学位授权建设单位。
2015年12月,湖南科技大学召开第二次党代会,坚持“服务需求,聚力特色,协同创新,内涵发展”工作方针,实施奋进战略,深化综合改革,全面建设特色鲜明高水平综合性大学。2016年9月,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在北京召开国防科技创新基地和共建高校座谈会,正式公布了湖南科技大学为国家国防科工局与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7年7月4日,学校被湖南省教育厅拟推荐为湖南省2017年新增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普通高等学校。同年8月,湖南省政府和国家安监总局签署协议,决定共建湖南科技大学,旨在促进湖南科技大学各项事业改革与发展,提高学校办学质量、科研水平和社会服务能力,把学校建设成为地矿和安全生产特色鲜明的高素质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
湖南科技大学于2021年5月召开第三次党代会,大力实施“353”战略,努力建设高水平的综合性大学。2022年,学校未来技术学院、地球科学与空间信息工程学院以及纪检监察学院相继揭牌成立。2023年3月2日,湖南科技大学附属九华中学、湖南科技大学附属九华江声中学及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小学3所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学校揭牌仪式的举行,标志着湖南科技大学与湘潭经开区深度融合发展,特别是在基础教育方面的合作取得实质性进展,进入了发展新阶段。4月、5月,学校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和海洋装备与工程技术学院先后成立。11月7日,湖南科技大学召开第一次妇女代表大会暨妇联成立大会,大会选举产生了湖南科技大学妇联第一届执行委员会,校党委委员、副校长谢慧当选为第一届主席。
2024年7月24日,湖南科技大学人工智能学院正式成立。7月24日,湖南科技大学三亚研究院正式揭牌。10月13日,湖南科技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揭牌。11月17日,湖南科技大学职业技术师范学院揭牌。
办学条件
院系设置
截至2024年5月,湖南科技大学设有24个教学院和继续教育学院、国际教育学院、潇湘学院(独立学院),学科专业覆盖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交叉学科等12个学科门类,93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7月,湖南科技大学有6个学科进入ESI全球排名前1%,拥有7个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9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48个硕士学位授权点(29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9种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个湖南省“世界一流培育学科”,5个湖南省“十四五”重点学科,1个湖南省高校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国防特色学科。学校具有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硕士研究生推荐资格、“硕师计划”推免资格。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5月,湖南科技大学有教职工2727人,其中专任教师1775人,正高职称352人,博士学位教师占比约69%;拥有特聘院士2人,在聘国家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相当层次人才11人,省级高层次人才计划入选者及相当层次人才106人;首届国家卓越工程师、时代楷模、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最美教师”、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获得者1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4月,湖南科技大学拥有24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特色专业、1个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专业、28个省级一流专业、17个省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教育部“卓越计划”校外实践教育基地、93个省级实践教学平台,1个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个国家级新文科研究与实践项目,8门国家级一流课程,112门省级一流课程,74门省级优秀课程、重点课程和精品课程;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2个,1个国家级教学团队、16个省级教学团队。
2023年,湖南科技大学教育教学成果再创佳绩,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网站公示了2022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拟授奖成果中,获得3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湖南科技大学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刚果(金)以及中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具有留学生招生权,已招收2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5月,湖南科技大学有44个国家、省部级自科类科技创新平台,18个省级社科类研究基地。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十二五”以来湖南科技大学承担“863计划”项目、“973计划”项目、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计划项目900项;荣获国家和省部级科研成果奖211项,获得国家授权专利、软件著作权等3488项,转化科技成果214项。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5月,湖南科技大学办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矿业工程研究》《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等刊物。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双月刊),创刊于1999年,是由湖南省教育厅主管、湖南科技大学主办的人文社会科学综合类学术期刊,湖南科技大学期刊社出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刊号ISSN 1672-7835;CN43-1436/C。该期刊坚持“政治性、学术性、规范性、时代性”的办刊理念,以创新性、理论性、思辨性为选文原则。《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CSSCI来源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全国高校权威社科期刊,先后获得“全国高校社科名刊”“全国高校精品社科期刊”“全国高校百强社科学报”、湖南省“十佳社科期刊”、湖南省“湖湘优秀出版物奖”等荣誉。该期刊开设的“毛泽东研究”栏目是“全国学报优秀栏目”“湖南省资助优秀理论栏目”,“逻辑今探”栏目是“湖南省期刊优秀栏目”。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创刊于1983年,常设栏目有:矿业·安全、地学·土木·建筑、机械·电气、信息·计算机、化学·化工·材料、环境·生物、数学·物理等。《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被多家文摘及数据库收录,是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精品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教育部优秀科技期刊,中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荣获湖南省第五届“湖湘优秀出版物奖”,入选中国地学领域和煤炭领域高质量科技期刊T2级目录。
《矿业工程研究》
《矿业工程研究》(季刊),1983年创刊,是公开发行的矿业类学术性期刊。该刊依托湖南科技大学矿业工程学科优势与专业特色,主要刊发采矿科学与工程、矿山安全与灾害防治、矿山地质与勘探、矿物加工与利用、矿山机械与电气、矿山自动化与信息化、矿区环境保护与职业健康、矿山经济与企业管理等矿业工程及其相关学科学术论文。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双月刊),2009年创刊,是公开发行的教育类学术性刊物,报道内容充分体现“当代教育”特色,入选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扩展期刊、RCCSE中国准核心学术期刊(B+),是中国科技论文在线优秀期刊。该期刊主要刊登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学科与专业建设、教学方法等教育教学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创新性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5月,湖南科技大学图书馆官网显示学校图书馆馆藏文献资源总量750万册,其中纸本图书近300万册,电子文献450万余册,其中电子期刊为151万余册,音频为11万多小时,学位论文1225万册,数据库72个,其中中文49个,外文23个。此外,学校还有中国知网、ScienceDirect、Willey等有影响、高质量、学科覆盖面广的中、外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与ACM、ACS、APS等专题数据库;建设有移动图书馆、微图书馆等资源平台。
校园文化
学校标志
湖南科技大学校名标准字为特定集成毛体字,字体颜色为学校标准色(深蓝色C/100,M/80,K/10)。
湖南科技大学标志为象征“科技之峰”“以人为本”的图案。,以“Technology”的第一个字母“T”字和汉字“人”字为设计元素,以三角形构图,巧妙地构成了稳定的“山峰”造型。同时,象征“科技之峰”“以人为本”的标志图形,辅以叠影,充分体现了学校“唯实惟新,至诚致志”的办学理念。重叠的峰峦,连绵不断、由近及远,形象地表现出学校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学科林立、实力雄厚、与时俱进的发展态势;相聚的人群,稳健有力、跨步向前,生动地展现出历代科大人的不懈追求和以诚相待、聚精会神、全力以赴的精神风貌。
湖南科技大学校徽采用圆形图案,以标志为中心,配以与标志同色的外环,外环上半部分标有学校英文全称,下半部分标有毛体字学校中文全称,中英文全称之间以圆点分隔。校徽分正形、负形两种图案,正形图案其标志颜色为学校标准色(天蓝色C/90,M/5),负形图案为正形图案反白效果。
湖南科技大学校旗为学校标准色(天蓝色C/90,M/5)长方形旗帜,旗帜中部偏左上位置标有以白色标准组合的校名与标志,旗帜下方配浅蓝色专用辅助图形。
精神文化
湖南科技大学校训是:唯实惟新,至诚致志。
“唯实惟新”中的“唯”和“惟”相通,是“独、只有”、“为、是”之意。“唯实”指严谨治学,体现了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惟新”是追求创新之意,体现了与时俱进的时代精神。
“至诚致志”中的“至诚”,指道德修养的最高境界,强调以诚相待,和谐相处。“致志”指聚精会神,含咏孕育,尽心尽力,从而实现确立的志向和目标
“唯实惟新,至诚致志”倡导严谨治学,坚持与时俱进,崇尚以德为先,强调全力以赴,传承了湖湘文化传统,彰显了现代大学精神,是学校办学传统和校园文化的凝炼,更是学校办学理念和精神风貌的体现。
湖南科技大学的校训“唯实惟新,至诚致志”在单独使用时采用特定的魏碑字体。
湖南科技大学校歌为《湖南科技大学校歌》,由湖南科大集体作词、黎晓阳作曲。
社团文化
截至2024年5月,湖南科技大学有晨曦文学社、康龙企划中心、非凡摄影协会、数学建模协会等100多个学生社团,以及芳菲之歌、青春之歌、理想之歌、主持人大赛、周末驿站、新生才艺大赛等品牌学生活动。
晨曦文学社始创于1992年,是广大爱好文学的青年自发创办的学生组织。这里是以文会友的知识阵地,社员们不仅仅谈论文学,还进行着绘画、影视等艺术赏析与解读。社员们也可以参加如花灯节会,读书分享会,樱花摄影题诗,商业策划写作赛、剧本征集大赛、见字如晤书信交友、传统文化知识竞赛等活动。晨曦文学社的社员们秉持着“百家争鸣”的理念一起探索文学技巧,在文学的世界里遨游;也以兼容并包的态度一起去分享生活心得互帮互助。晨曦文学社获得过校甲级杜团、五四红旗团支部、百优十佳等荣誉。
康龙企划中心成立于2000年,是一个以提高专业技能和服务社会为目的学生创业性团体。该中心曾策划过多次社会性的市场调研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和赞誉;多次开展了如营销知识培训、营销实践挑战赛、康龙大讲堂、策划书写作大赛、商业精英挑战赛、个人简历设计大赛和营销策划大赛、创意广告大赛等多项特色活动,培养了大批具有企划能力的学生,为培养与时俱进的创业型和复合型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发展平台。2007年,康龙企划中心被评为校甲级社团,并在校院领导下成立了团支部。
非凡摄影协会创立于2000年10月,隶属于校团委挂靠于商学院,本协会秉持着“光影轨迹,非凡传奇”的理念和宗旨,旨在利用社团活动时间让学生理解和实践摄影的魅力,为大家提供了一个学习摄影和交流摄影的优秀平台,也是热爱摄影的同学开启摄影大门的钥匙。社团活动丰富多彩,包括摄影比赛、摄影课、户外采风、时尚约拍等。非凡摄影协会曾获得湖南省百优十佳社团、校十佳社团、校五四红旗团支部等奖项。
数学建模协会成立于2006年,隶属于湖南科技大学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在湖南科技大学刘东海教授的指导下,长期从事数学建模与各种交叉学科的研究。协会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数模讲座、数模应用软件(Matlab)培训和课外科技活动来拓展学生的数学知识面,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新性,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和运用计算机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和团队协作攻关能力。数学建模协会曾荣获2020年“中国青年报——全国百强社团”称号、2019-2021年度荣获湖南科技大学十佳社团等荣誉。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历任领导
校园环境
湖南科技大学坐落在伟人故里、人文圣地湘潭,处于长株潭核心区域,比邻九华国家级经济开发区,交通便利,创新创业条件优越。学校有涵虚阁、赏樱亭、听荷轩、文庙、樱花园、桃花园、杜鹃园、桂花园、梅花园、月湖、明湖、荷花池、燕子塘、智慧图书馆和昭潭书院等景观。
智慧图书馆
2022年,湖南科技大学智慧图书馆建设内容包含提质改造第一图书馆、第二图书馆,新建昭潭书院图书室、至诚悦读吧。改造后,学校图书馆增加使用面积近4000平方米,增加阅览面积近5000平米,增加座位3500个、电梯2座;人工智能扫脸系统上线;数字有声阅读、研讨室、朗读亭、数字书法台一应俱全,成为一个集网络化、信息化、智能化于一体,具有鲜明时代风格和浓厚文化气息的现代化图书馆。
湘潭文庙
湘潭文庙先后为湘北建设学院、湘潭师范专科学校、湘潭师范学院办学所在地,2003年成为湖南科技大学雨湖校区,2011年被湖南省人民政府列为湖南省第九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湘潭文庙始建于南宋绍兴初年,位于小东门一侧,已有890多年的历史,是祭祀孔子的庙堂和古代官学教育场所。经过历史上的多次毁坏与修葺,湘潭文庙的规模远不及初,只有大成门、大成殿、亚圣殿和两座亭阁。湘潭文庙正门的木门两侧分别嵌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八个励志隽永的篆书;进入大成门有钟鼓亭、大成殿、亚圣殿。整个湘潭文庙红墙琉璃、斗拱雕花、飞檐凌空,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
昭潭书院
昭潭书院坐落于湖南科技大学原雨湖校区内,是湖南科技大学的根源所系与学脉之源。昭潭书院始建于清康熙五十九年(公元1720年),与湘潭文庙仅一墙之隔。它由地方政府官员主持修建,与文庙一起构成了完整的儒家教学体系。历史上聂焘、张九钺、龙瑛、郭嵩焘、王闿运、吴熙等先后出任山长。2022年9月,成立昭潭书院管理委员会,恢复办学,人文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教育学院、商学院四个学院的研究生新生成为第一批入驻学生。2023年5月,成立湖南科技大学昭潭书院,明确为教学院。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学校荣誉
排名信息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5月,学校与美国、英国、俄罗斯、加拿大、瑞士、澳大利亚、德国、意大利、瑞典、西班牙、奥地利、爱尔兰、日本、韩国、泰国、马来西亚、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越南、刚果(金)以及我国香港、澳门、台湾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40多所高校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已招收20多个国家的国际学生及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学生来校学习。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9 18:49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