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萌诸岭山系主体
九嶷山南麓,是湘江和潇水的发源地,公园依托始建于1958年的荆竹国有林场创建,位于蓝山县荆竹、紫良、大桥三个瑶族乡相交的板塘次原始森林自然保护区内,距县城约50公里,总面积7046.7公顷,于2008年12月被
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级森林公园。
位置境域
蓝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萌诸岭山系主体九嶷山南麓,于2008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7046.7公顷。
地理环境
地形
有天然氧吧之称的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平均海拔1200~1300m,属中山地貌。
气候
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内陆湿润气候,年平均气温13. 5 ℃,年降水量1600~2100mm。
资源情况
资源特点
国家森林公园境内不仅动植物丰富,而且矿产资源储量极大,特别是水晶、稀土等贵重矿物丰富。湖南蓝山国家森林公园保存有全世界面积最大的斑竹林(近2万亩)和中南最大福建柏群落,是中国南方生物物种保存最完好、最齐全的高海拔国家森林公园之一,被誉为湖南的“
香格里拉”。
自然资源
据统计,公园内共有高等植物213科,767属,1699种,占湖南全省高等植物种数的31.1%。其中国家规定的保护植物49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植物2种,二级44种(兰科植物23种),三级2种。日本对叶兰为中国大陆新记录种,南岭叠鞘兰为兰科新种,喙凤仙花为凤仙花新种。已记录的鱼类达22种,陆生脊椎动物201种,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3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27种。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脊椎动物142种。
主要景点
湘江源头景区
湘江发源于公园境内海拔1789米的野狗岭,正源处茂林修竹四面皆山,只有一道深深的峡谷与外界相连,源头活水汇成一溪,这就是湘江的正源!湘江源头自北向南一路蜿蜒而下,在公园境内穿云钻雾跌跌撞撞流长25公里,形成3个瀑布2个高山平湖,这一段被唤作中水。中水是蓝山县内主要河流之一,所流经地区,正是传说中舜帝的主要活动区。
三分石、香炉石景区
三峰石又名玉峰石(海拔1822米),雄踞于公园的最北端,相传为舜葬之所故又名舜峰俗称舜公石。三分石常年云雾缭绕,真容偶见,晴空万里远远望去,三峰石如蛟龙腾空,峰顶三块巨大的白玉花岗石并崎鼎立孤出群峰之上,巍然横空,光晶耀眼直刺苍弯。峰北峭壁垂天峥嵘千仞,下临则是蔽亏日月的莽莽林海,峰南一矩形巨石,旱地拨葱般兀立于峰前,酷似一座巍然而立的墓碑。峰外群山躬身稽首,一派“万山朝九疑”之势。
香炉石紧靠三分石海拔1780米,因形状象一个香炉而得名。相传舜葬九疑之后,地神有感于舜帝的功德,特造置香炉石于三峰石对面,与三分石相映成辉,藉以祭祀舜帝之灵。三分石的三根巨石直耸蓝天,就象三根巨大的蜡烛,嵌在香炉上,以三分石南侧石碑为墓志,以整个三峰石为舜陵,以对峙的香炉石为祭坛,恰是一幅祭舜图。
天然杜鹃林景区
天然杜鹃林带位于公园北部和东北部的水竹坪、香炉石和八仙下棋以及木匠冲一带,宽2~3公里,绵延10余公里。据中南林业科技大学有关专家教授初步查明公园内有大鳞杜鹃、广东杜鹃、鹿角杜鹃、满山红、毛棉杜鹃、猴头杜鹃、长蕊杜鹃、云锦杜鹃、多花杜鹃、凹叶杜鹃、映山红等10余个品种,其中一科在全世界尚属首次发现。
板塘风光
板塘湖公园西南部,素有“十里画廊”之称,长约4.5公里,水面面积1600多亩,湖在海拔960米高的深山中,沿湖四周是郁郁葱葱的连绵3万余亩的原始次森林。
开发建设
基础建设
蓝山国家森林公园以主峰三分石、香炉石为中心,总体规划为板塘湖水上乐园、杨梅冲漂流、高山草甸观光、湘江探源、三分石朝圣探险、次原始森林养生等六大功能区。
品牌建设
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具有1400多年酿造历史的蓝山黑糊酒以其酿制独特、味美醇香享誉国内外,在中国湖南第九届(国际)农博会上,蓝山国家森林公园金牛黑糊酒荣膺金奖。蓝山黄花梨、翠冠梨等优质水果成为蓝山县外销水果品牌;多次在国家、省级等高规格的茶博会上的蟾宫折桂,并获中科院院士袁隆平亲笔提辞的百叠岭银毫、新圩辣椒王、蓝山油茶、瑶家冬至肉腊、小籽花生、楠市面条等农产品独具特色。
历史人文
民俗文化
蓝山国家森林公园地处九嶷山区腹地,其民俗得到了较完整的保护,神秘古老的度戒、还盘王愿、上刀山、下火海、坐歌堂等瑶族原初文化至今仍然保留完整,是研究道教文化的“活化石”。沿舜水溯流而上,在国家森林公园的瑶族民俗风情游览区,既可荡舟高峡平湖寻幽觅胜,更可领略古老瑶族服饰、刺绣、长鼓舞、坐歌堂、还盘王愿、度戒、烧尸巫术的神秘文化。
民间传说
舜帝陵寝。关于舜帝陵寝之地,在蓝山有两种传说。一说是舜帝就葬在三分石。《蓝山县图志》中记述:“三峰石去舜祠四十里,高不可仞,瀑布飞空,晴天雨濛。其下有冢,以铜为碑,传为舜陵。然碑字不可识也。”据说,确实有人在三分石发现过碑刻。另一说是舜帝葬在荆竹瑶族乡蒲林村境内。蓝山旧县志中记载:由于信息不通,舜帝南巡的意图被当地土著误解,在一个叫荆竹的地方,舜帝不幸被毒箭射中,在被部下抬着撤离的途中不幸驾崩,遗体被葬于蒲林村(现国家森林公园境内)。荆竹一直有“荆竹扫墓”的传说,说是当地毛竹愧于当年毒箭射舜(箭杆是竹制的),于是在舜帝墓周围都长满了郁郁苍苍的毛竹,守卫着皇陵;每当轻风吹过,竹尾轻扫陵墓,使墓地长期保持干净整洁。“荆竹扫墓”的地址,已无法确指,但据当地老人说,应该就在蒲林村境内。
三分石命名由来:关于三分石名字由来大至有以下四种说法。一是雷劈说。相传“三分石”在舜葬九疑之后,每天长高三尺三,扶摇而上直逼天宫。玉皇大帝惊恐不安,急派雷公电母将巨石一劈为三。二是以身化石说。《史记》载:“践帝位三十九年,南巡狩,崩于苍梧之野”,相传舜帝驾崩后,其英灵飞上山顶,眺望四方,召唤着他的两个妃子,娥皇女英寻踪而来,在群山之巅见到了夫君,遂化身为峰,三分石三座山峰中,一座高大雄伟,像一个巨人,另两座纤细高挑,仰首凝望着巨峰,神似舜帝和他的两个爱妃相拥相抱。三是一水三分说。相传舜帝曾在这里开山劈河,将水分成三股,成为岿水、潇水、沱水三河,分别流向蓝山、宁远、江华三县,“三分石”之名由此而来。四是石壶三分说。相传舜帝南巡之时,有一天登上此峰,考察山川形胜。中午时分,他和侍从们在峰头野餐,不觉醉酒。酒壶遗忘在峰头上。有一只大鹏恰巧飞临此山,见有一壶酒,便俯冲下来,用锐利如钩的尖嘴一啄,当下石壶分成三块,化作三峰石。那剩下的玉液,化成了长流不息的泉水,这就是潇水之源。
石达开与烂泥塘。太平天国已末九年(公元1859年)三月中旬,太平天国翼王石达开,自天京出走后,由江西进入湘南,并在蓝山进行了短期休整。其主营就设在三分石下面的山谷中即《徐霞客游记》中所述烂泥塘所在地。太平军埋下的灶台仍隐约可见。石达开与洪宣娇在此召开了重要的军事会议,并制定了长途奔袭宝庆,进入四川的战略计划。当时,石达开虽有十万人马,但未攻打蓝山县城,他命令全军埋掉一切辎重,轻装长途奔袭宝庆(邵阳),该地现仍残存大量的陶瓷器皿碎片。
交通指南
公园距蓝山县城仅50公里,地处永连公路 “湘粤第一雄关”南风坳的西南角,是湘南、粤北、桂西大旅游圈的中心点,距连州地下河、宁远九嶷山、桂林旅游名城及北边的郴州风景区都在2小时车程之内,是郴州—桂林,永州—清远两条旅游线路的黄金交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