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口馆潇湘二水所会》是唐代文学家
柳宗元创作的写景诗。此诗前十句主要状写山川之美,描绘出一幅秋高气爽的风景画;后八句笔锋一转,写羁旅之愁以及无法排遣的乡思。全诗格调凄婉,语言精炼,景物清澄,境界开阔。
此诗约作于唐宪宗元和四年(809)。唐顺宗永贞元年(806)王叔文集团失败,作为这个集团骨干成员的柳宗元被贬为永州(州治今湖南零陵)司马,从此开始了他漫长的贬谪生涯。这首诗即作于永州。
这是一首写景诗。状写山川之美,乃是柳宗元的拿手好戏。诗人先写远景:潇湘二水的发源地,但江流一缓一急,一蜿蜒而来,一直奔而至,一幅颇具特色的远景江流图已经呈现在读者面前。接下来,诗人便仔细描摹二水会合口的胜景。先看水面,空旷开阔,碧水连天,波涛不惊,水的动景反而变成了静景;而两岸危楼高耸,则又化静为动,让人看来怵目惊心;顺着危楼再往上看,一幅蓝天白云的美妙景观便呈现眼前,那雨后初晴的灿灿阳光,那悠悠飘过的缕缕白云,好一幅秋高气爽的绝妙佳境,而且是水天一色,绝无纤尘,这简直就是一个神仙世界,不染半点世俗的浊气。然而,立即便有世俗的浊气传来:“杳杳渔父吟,叫叫羁鸿哀。”因为有了“羁鸿”的哀鸣作陪衬,“渔父”之“吟”便也有了悲音,这悲音其实并非来自渔父之口,而是发自诗人的心底,由“羁鸿”的哀鸣,诗人不能不想到自己被贬他乡羁留穷乡僻壤的痛楚,因而再美妙的景色也不属于他,这景色不仅不能使他愉快起来,相反,他越想借它来排遣乡思,乡思反而越来越浓。仙人的佳境他已没有心思欣赏,只好驾舟回程。然而,作为被贬之人,他又不能不想到自己只能“羁留”于此的处境:故乡不能去,有家不能归。他所能回的“家”,与“羁所”同名,与“监狱”无异,他不必急急忙忙地回到那“监狱”中。更为可怕的是,不回到那“监狱”他便无处可去,无法抉择的两难处境,更增添了诗人的愁苦,小舟漂泊于宽阔的江面,徘徊不前,虽是风平浪静,也给人岌岌可危之感,这不是小舟的危急,而是诗人心境的危急。
此诗描写湘口馆周围的景色,空间开阔,景物清澄,作者登高望远,虽是秋日,但天高云淡,水碧山青,是一幅绝美的画面。作者在开心之余,仍不免“虑分固难裁”“弥使远念来”,还是无法忘记自己谪官的身份。
明末
邢昉:悲凄宛曲,音旨哀绝,而无忿怼叫噪之气,所以得风人之正也。(《
唐风定》卷五)
清代
汪森:柳州于山水文字最有会心,幽细淡远,实兼陶、谢之胜。(《
韩柳诗选》)
清代
贺裳:余以韦、柳相同者神骨之清,相异者不独峭淡之分,先自忧乐之别。……《湘口馆》曰:“升高欲自舒,弥使远念来。”韦又安有此愁思?(《载酒园诗话又编·柳宗元》)
清末
王闿运:亦学谢,胜前作(按指《游朝阳岩遂登西亭二十韵》),而无彼起四句自然之妙(首四句下)。(《
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日本
近藤元粹:开旷之景,叙来如见,宛然一幅活画。(《柳柳州诗集》卷三)
柳宗元(773—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西)人。世称“柳河东”。贞元九年(793)进士及第,授校书郎。贞元十四年(798)中博学宏词科,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因参加王叔文集团,“
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故又称“柳柳州”。与
韩愈倡导古文运动,同被列入“
唐宋八大家”,并称“韩柳”。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多有寄托,尤为有名。寓言笔锋犀利,诗风清峭幽远。著有《
河东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