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中酬张十一功曹》是
唐代文学家
韩愈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是韩愈和
张署遭贬后遇赦同赴江陵途中所作,诗中表现了作者遇赦北移的心情,抒发了劫后余生的感慨。诗人用清湘泛舟之乐来排解往日的忧伤,用友情的温暖来慰藉眼前的苦闷。全诗用语奇崛,笔力遒劲。
作品原文
湘中酬张十一功曹⑴
休垂绝徼千行泪⑵,共泛清湘一叶舟⑶。
今日岭猿兼越鸟⑷,可怜同听不知愁⑸。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湘中:指湖南郴州。湘,湘水,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灵川县海洋山,东北流经湖南入洞庭湖。张十一功曹:指张署,河间人,是韩愈的好友。十一,是兄弟间的排行。功曹,是州府功曹参军的省称,掌管官员考核以及文化教育卫生诸事宜。
⑵绝徼(jiào):偏僻荒远之地,此指广东省和湖南省南部韩、张两人贬官之所。绝,一作“越”。
⑶一叶舟:船如一叶,极言其小。
⑷岭:五岭,具体说法不一,通常指大庾、骑田、都庞、萌渚、越城五岭。当时以岭南为蛮荒之地。
⑸可怜:这里作可爱解。
白话译文
不必再因贬官南方而垂泪千行了,今天不是同乘一叶扁舟沿湘江北上了吗?
岭猿越鸟的叫声本来会使北人听了哀愁的,今日似乎也变得可爱而使人忘掉忧愁了。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年)。唐德宗贞元十九年(803年),韩愈、张署同为监察御史,同被贬官。永贞元年(805年)春,遇大赦同到郴州待命;同年秋,两人同被任命为江陵府参军。这首诗是韩愈、张署同赴江陵途中所作的。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韩愈和张署遭贬后同时遇赦,诗中有遇赦北移的愉快心情,虽也有对新任职务(江陵府参军)的不满,但总的说来,喜多于悲,心中有一种劫后余生的感慨。
当初韩愈和张署二人同时遭贬,韩愈为阳山令,张署为临武令,都在极为边远荒蛮的边塞之地。前途的阴霾,环境的恶劣曾让二人壮志顿消,感慨于仕途的浮沉不定和自己的遭遇而黯然泣下。此时忽逢大赦,得以脱离偏远的蛮荒之所,于是诗人止住哭泣,“休垂绝徼千行泪”,和张署“共泛清湘一叶舟”,赶往江陵赴任。“今日岭猿兼越鸟,可怜同听不知愁。”猿啼鸟鸣本是哀音,是孤寂、愁苦的象征,诗人在这里却故写哀音而闻之不哀,反觉可爱,进一步将内心的喜悦表露出来。韩愈此为反话正说,令人觉得更有韵味。其用心不可谓不巧,其立意不可谓不绝。
全诗用湘江泛舟的乐趣来排解往昔的忧伤,用朋友情谊的温暖来慰藉当前的苦闷,用语奇崛,笔力遒劲,体现了中唐以后的绝句注重炼意的特点。
名家点评
蒋之翘《辑注唐韩昌黎集》:此谓同听不同情也。须如此结,首二句方振得起(末句下)。
敖英、凌云《
唐诗绝句类选》:所值之累不殊,所感之情则异。
朱彝尊《批韩诗》:朱彝尊曰:退之胸襟阔,自别有一种兴趣。此反用猿鸟意,亦唐人所未有。汪琬曰:今日“同听不知愁”,则他日之愁可知矣,“可怜”二字,无限低徊。
马位《
秋窗随笔》:昌黎古诗胜近体,而近体中惟《湘中酬张十一功曹》、《奉酬振武胡十二丈大夫》及《西林寺题萧二兄郎中旧堂》、《次潼关先寄张十二阁老使君》诸作,矫矫不群,可以颉颃老杜。……近体中得此,所谓已探鲡龙珠,馀皆长物矣。
俞陛云《
诗境浅说》:诗言同是天涯薄宦,休嗟绝激之遥,且纵清游之乐。我与君打哀怨等于岭猿,飘泊侪于越鸟,扁舟同听,相顾惘然,彼无知之猿鸟,不自哀其蛮荒栖泊,安能知迁客之愁,只为单枕清宵,搅人乡梦耳。
作者简介
韩愈(768—824),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贞元八年(792年)进士。曾任国子博士、刑部侍郎等职,因谏阻唐宪宗迎佛骨,贬为潮州刺史。后官至吏部侍郎,故又称韩吏部。卒谥“文”。倡导古文运动,其散文被列为
唐宋八大家之首,与
柳宗元并称“
韩柳”。其诗力求新奇,有时流于险怪,对宋诗影响颇大,与
孟郊并称“
韩孟”。有《
昌黎先生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