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州市体育局
湖州市人民政府工作部门
湖州市体育局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浙江省委办公厅、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湖州市人民政府机构改革方案〉的通知》(浙委办〔2010〕113号),设立湖州市体育局。
主要领导
局长:徐旭萍。
主要职责
(一)拟订或制定并组织实施全市体育事业发展战略和体育产业发展规划、政策,推动和指导全市体育改革,协调推进全市体育事业 发展。参与起草有关地方性法规、市政府规章草案。
(二)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指导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监督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会同有关部门规划、协调体育设施建设布局。负责公共体育设施的检查并监督管理。
(三)统筹规划全市竞技体育发展,指导协调开展业余训练,组织开展体育竞赛审核备案,组队参加各级各类体育竞赛。会同教育部门统筹规划青少年体育发展,指导和推进青少年体育工作。组织、协调、监督体育运动中的反兴奋剂工作。
(四)指导、推动体育产业发展,规范体育服务管理。负责体育经营活动和体育行业负责体育经营活动和体育行业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规模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指导规模体育活动和体育系统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体育彩票销体育活动和体育系统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负责体育彩票销售管理。售管理。
(五)组织开展全市体育宣传和科研工作。负责、指导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工作。
(六)组织开展体育交流合作工作。
(七)负责市属体育社会组织的行业管理和业务指导,指导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管理健身气功。指导体育社会组织改革。管理健身气功。
(八)完成市委、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任务。
(九)职能转变。深化体育领域“最多跑一次”改革,推动体育文化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推动体育文化发展,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体育精神。推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神。推进实现体育公共服务提供主体多元化、提供方式多样化,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化,推进体育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普惠化、便捷化和体育便捷化和体育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公共资源向基层延伸。
(十)根据上述职责,体育局设4个职能处室。分别是:办公室(挂体育产业处牌子)、群众体育处、训练竞赛处、机关党委。
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市体育局设3个职能处室。
(一)办公室(挂“体育市场管理处”、“监察室”牌子)
指导和推动体育管理体制改革,拟订全市体育事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协调区域性体育发展;拟订体育产业发展规划,负责培育、发展体育产业;综合协调局机关工作,负责工作计划、督查督办、信息宣传、机构编制、人事管理、财务等工作;负责机关文电、档案、信访等日常工作;组织和指导体育宣传、科研教育工作,培育体育干部和专业人才;组织协调全市体育会议和大型体育活动;综合管理体育市场,依法开展体育经营活动的管理和监督,承担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负责全市体育市场稽查,依法管理和监督体育经营活动;负责局系统纪检监察工作。
(二)群众体育处
拟订全市群众体育工作的发展规划草案;负责全市全民健身工作,加强体育公共服务,促进多元化体育服务体系建设,培育社会体育指导员,组织开展国民体质监测工作;指导实施国家体育锻炼标准;指导各类青少年体育俱乐部、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等建设;负责公共体育设施的监督管理;承担市体育总会的日常工作;对社会健身气功进行业务管理。
(三)竞赛训练处
拟订全市竞技体育发展规划和体育竞赛管理制度;指导全市竞技体育训练、竞赛、运动队伍建设和训练基地发展工作;负责全市业余训练布局规划;组织协调全市综合性运动会的竞赛工作及重大赛事的举办;联系指导市体育科学学会工作;组织开展反兴奋剂工作。
政策法规
(1990年2月20日国务院批准 1990年3月12日国家体委令第8号、国家体委令第11号发布)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正常开展,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 学校体育工作是指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课教学、课外体育活动、课余体育训练和体育竞赛。
第三条 学校体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增强学生体质;使学生掌握体育基本知识,培养学生体育运动能力和习惯;提高学生运动技术水平,为国家培养体育后备人才;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增强组织纪律性,培养学生的勇敢、顽强、进取精神。
第四条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体育锻炼与安全卫生相结合的原则,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强身健体活动,重视继承和发扬民族传统体育,注意汲取国外学校体育的有益经验,积极开展体育科学研究工作。
第五条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面向全体学生,积极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准。
第六条 学校体育工作在教育行政部门领导下,由学校组织实施,并接受体育行政部门的指导。
第二章 体育课教学
第七条 学校应当根据教育行政部门的规定,组织实施体育课教学活动。
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各年级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一、二年级必须开设体育课。普通高等学校对三年级以上学生开设体育选修课。
第八条 体育课教学应当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教学内容应当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符合学生年龄、性别特点和所在地区地理、气候条件。
体育课的教学形式应当灵活多样,不断改进教学方法,改善教学条件,提高教学质量。
第九条 体育课是学生毕业、升学考试科目。学生因病、残免修体育课或者免除体育课考试的,必须持医院证明,经学校体育教研室(组)审核同意,并报学校教务部门备案,记人学生健康档案。
第三章 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条 开展课外体育活动应当从实际情况出发,因地制宜,生动活泼。
普通中小学、农业中学、职业中学每天应当安排课间操,每周安排三次以上课外体育活动,保证学生每天有一小时体育活动的时间(含体育课)。
中等专业学校、普通高等学校除安排有体育课、劳动课的当天外,每天应当组织学生开展各种课外体育活动。
第十一条 学校应当在学生中认真推行《国家体育锻炼标谁》的达标活动和等级运动员制度。
学校可根据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学生远足、野营和举办夏(冬)令营等多种形式的体育活动。
第四章 课余体育训练与竞赛
第十二条 学校应当在体育课教学和课外体育活动的基础上,开展多种形式的课余体育训练,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有条件的普通中小学校、农业中学、职业中学、中等专业学校经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批准,普通高等学校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以开展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的训练。
第十三条 学校对参加课余体育训练的学生,应当安排好文化课学习,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并注意改善他们的营养。普通高等学校对运动水平较高、具有培养前途的学生,报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适当延长学习年限。
第十四条 学校体育竞赛贯彻小型多样、单项分散、基层为主、勤俭节约的原则。学校每学年至少举行一次田径项目为主的全校性运动会。
普通小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区、县范围内举行,普通中学校际体育竞赛在学校所在地的自治州、市范围内举行。但经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行政部门批准,也可以在本省、自治区、直辖市范围内举行。
第十五条 全国中学生运动会每三年举行一次;全国大学生运动会每四年举行一次。特殊情况下,经国家教育委员会批准可提前或延期举行。
国家教育委员会根据需要,可以安排学生参加国际学生体育竞赛。
第十六条 学校体育竞赛应当执行国家有关的体育竞赛制度和规定,树立良好的赛风。
第五章 体育教师
第十七条 体育教师应当热爱学校体育工作,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文化素养,掌握体育教育的理论和教学方法。
第十八条 学校应当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核定的教师总编制数内,按照教学计划中体育课授课时数所占的比例和开展课余体育活动的需要配备体育教师。除普通小学外,学校应当根据学校女生数量配备一定比例的女体育教师。承担培养优秀体育后备人才训练任务的学校,体育教师的配备应当相应增加。
第十九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有计划地安排体育教师进修培训。对体育教师的职务聘任、工资待遇应当与其他任课教师同等对待。按照国家有关规定,有关部门应当妥善解决体育教师的工作服装和粮食定量。
体育教师组织课间操(早操)、课外体育活动和课余训练、体育竞赛应当计算工作量。
学校对妊娠、产后的女体育教师,应当依照《女职工劳动保护规定》给予相应的照顾。
第六章 场地、器材、设备和经费
第二十条 学校的上级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当按照国家或者地方制订的各类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标准,有计划地逐步配齐。学校体育器材应当纳入教学仪器供应计划。新建、改建学校必须按照有关场地、器材的规定进行规划、设计和建设。
在学校比较密集的城镇地区,逐步建立中、小学体育活动中心,并纳入城市建设规划。社会的体育场(馆)和体育设施应当安排一定时间免费向学生开放。
第二十一条 学校应当制定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管理维修制度,井由专人负责管理。
任何单位或者个人不得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或者破坏体育器材、设备。
第二十二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根据学校体育工作的实际需要,把学校体育经费纳入核定的年度教育经费预算内,予以妥善安排。
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在安排年度学校教育经费时,应当安排一定数额的体育经费,以保证学校体育工作的开展。
国家和地方各级体育行政部门在经费上应当尽可能对学校体育工作给予支持。
国家鼓励各种社会力量以及个人自愿捐资支援学校体育工作。
第七章 组织机构和管理
第二十三条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当健全学校体育管理机构,加强对学校体育工作的指导和检查。
学校体育工作应当作为考核学校工作的一项基本内容。普通中小学校的体育工作应当列人督导计划。
第二十四条 学校应当由一位副校(院)长主管体育工作,在制定计划、总结工作、评选先进时,应当把体育工作列为重要内容。
第二十五条 普通高等学校、中等专业学校和规模较大的普通中学,可以建立相应的体育管理部门,配备专职干部和管理人员。
班主任、辅导员应当把学校体育工作作为一项工作内容,教育和督促学生积极参加体育活动。学校的卫生部门应当与体育管理部门互相配合,搞好体育卫生工作。总务部门应当搞好学校体育工作的后勤保障。
学校应当充分发挥共青团、少先队、学生会以及大、中学生体育协会等组织在学校体育工作中的作用。
第八章 奖励与处罚
第二十六条 对在学校体育工作中成绩显著的单位和个人,各级教育、体育行政部门或者学校应当给予表彰、奖励。
第二十七条 对违反本条例,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改正,并视情节轻重对直接责任人员给予批评教育或者行政处分:
(一)不按规定开设或者随意停止体育课的;
(二)未保证学生每天一小时体育活动时间(含体育课)的;
(三)在体育竞赛中违反纪律、弄虚作假的;
(四)不按国家规定解决体育教师工作服装、粮食定量的。
第二十八条 对违反本条例,侵占、破坏学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的单位或者个人,由当地人民政府或者教育行政部门令其限期清退和修复场地、赔偿或者修复器材、设备。
第九章 附 则
第二十九条 高等体育院校和普通高等学校的体育专业的体育工作不适用本条例。
技工学校、工读学校、特殊教育学校、成人学校的学校体育工作参照本条例执行。
第三十条 国家教育委员会、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可根据本条例制定实施办法。
第三十一条 本条例自发布之日起施行。原教育部、国家体育运动委员会1979年10月5日发布的《高等学校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和《中、小学体育工作暂行规定(试行草案)》同时废止。
人员编制
市体育局行政编制10名,其中: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级领导职数4名。
其他事项
所属事业单位的设置、职责和编制事宜另行规定。
所获荣誉
2021年9月2日,被国家体育总局授予“2017-2020年度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单位”称号。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5 13:44
目录
概述
主要领导
主要职责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