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一鸣创作的三十集
电视连续剧,讲述了清朝时期的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等人在外商挤压下艰难经营商业的故事。
剧情介绍
光绪八年。风雨之夜。
马蹄声急。
这天就寝前,紫禁城储秀宫里的慈禧太后破天荒地接到了三名驿差昼夜兼程送来的急件,而这三封急件的事项,竟然全部与皇粮命脉大运河终端和绫罗绸缎的最佳产地浙江湖州府有关!
慈禧听了三件令她头痛且事关国运的大事:一是
中国驻英公使商务随员何西园未经许可,邀请庞大的英国丝商代表团到湖州参观考察。洋人的代表团不去京城朝拜皇上而直奔湖州,眼中还有皇上么?
二是丝商蓝竟成欲在上海开办私人机器缫丝厂,这在大清朝是破天荒的事,坏了工业应有朝廷主办的规矩。简直目无纲纪,胆大妄为!
三是大清国最大的外洋轮船码头——上海金利源(十六铺)码头的产权所有者顾福昌去世,英美两国领事馆命令所属单位悬半旗致哀。与此同时,对金利源码头所有权的争夺,已经到了弩拔剑张的地步。英美洋行放言不惜付诸武力解决争端,年轻气盛的商人唐生豪则志在必得。他们的后台,分别是英美领事馆和家资侔国的唐氏家族。从某个角度讲,这也是英美政府和中国朝廷的较量。令人震惊的是,何西园、蓝竟成和唐生豪都是湖州商人,且都是留洋归来的二十多岁的初生牛窦。
慈禧得报,面有愠怒。忍不住问,湖州是个什么地方?湖地的商人怎敢如此张狂又如此不守规炬?旁边的太监告诉她,湖州向来是个要事情的地方,想当年康熙帝的龙椅还没有坐热,湖州就闹出了本朝第一大案“庄氏明史案”,被杀和被流放者不下两千人。
李鸿章告诉慈禧,他与太平天国的最后一场大仗就是在湖州打的。湖州是大清国的鱼米之乡、丝绸之府,是
科举以来出
进士最多、出状元第二的地方。故此,被外界诬为“清朝最大文字狱”的“庄氏明史案”出在湖州才不足为奇。他要太后特别注意的是,湖州的丝商群体家财万贯者不计其数,仅其所辖的小镇南浔,丝商们的资产就达万万两白银之巨,远远超过了朝廷户部的库银。当年“微商”的巨擎胡雪岩全盛时期的家资两千多万两白银,“晋商”首富太谷曹家一千两百万两白银,如今的湖商里,至少有四家超过或达到了这个数字。还有,如今的上海租界,一半以上的房地产是湖州商人的物业,上海实乃湖州商人的天下!
慈禧闻言,心中震动,面色大异,沉默有顷。面对富可敌国的湖商,这个向以能干著称的女人,一时也没了主意。毕竟,大清国出口货物的九成是生丝,生丝中的九成是湖州的“辑里湖丝”,这可是关系到朝廷税收、朝廷能否用这些税收圆一个强国梦的大事啊。尽管有保守的大臣以为湖商财大气粗、有恃无恐、谋危社稷,慈禧还是觉得,对湖商们的胆大妄为,还是依李中堂的意思,当谨慎对待为是。
就这样,在朝廷睁一眼闭一眼的默许下,穿梭于湖州、上海两地的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依旧我行我素,各行其是。金利源码头寸土必争,机器缫丝厂照建不误,英国丝商代表团沿申湖水道西行湖州。但是,默许的事情并不保险,朝廷对新生事物的不置可否,为其翻脸不认账留下了血腥的余地。
其实,令慈禧头痛的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已经是湖商的第二代了。他们的前辈早在
第一次鸦片战争即大清的国门被轰开之前,就做起了间接的生丝出口贸易。那时,官家收购生丝的“京庄”,民间从事外贸生丝及成品的粤商“广庄”,全在湖州及其辖镇南浔安营扎寨,因为全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好的丝,就是湖州的“辑里湖丝”。这要得益于古代湖州及周边地区的丝绸业发展迅猛,而中国丝绸一直是欧洲人向往渴求之物。在趋之若鹜的国际市场上,丝绸的价格是高于白银的。
1842年《南京条约》签订,中国被迫开放东南五口。唐家、蓝家和何家以上海开埠为契机,直接——而不再通过广商——贩丝于上海,开设各种丝业行栈,或做洋商代理(丝通事),将上海作为湖州与洋务之间最便捷的中间站。太平天国事件使唐、蓝、何三家及其他的湖州丝商携家带口干脆驻扎上海,从丝贩子成为名副其实的丝商。湖州尤其是更靠近上海的南浔,由此成为大都市的后花园,湖州和南浔因此而进入最为辉煌的建设与繁华时期。
在唐、蓝、何三家的父辈手里,经营一两湖丝可获二两白银,而当时最高的造屋价每间平房仅为五十银元(约合三两半白银)。如此,唐、蓝、何及其他湖商便广置土地,大兴房产,形成了一个暴富的湖州丝商群体,也形成了湖州极度畸形的繁荣现象。唐、蓝、何三家的第一代丝商除了死于非命,都已功成身退,把生意让给了下一代。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就是湖商中的三匹名不见经传的黑马。但他们方才上场,便就惊动了朝野。英文版的《北华捷报》和中文《申报》很快报道了这三件大事。
狡滑的或者说是束手无策的朝廷对此没有下文。
唐、蓝两家却为此闹得炸开了锅。唐生豪和蓝竟成分别受到了他们的父亲唐济远和蓝宪初的气势汹汹的斥责,两个家庭的父子之间几乎要闹到断绝一切关系的地步。
何西园的父母死于太平军残余太湖强盗之手,再说又是家中的老大,行事本可天马行空,较少约束。但是,蓝家兄妹在失去父母后,是由唐家照管长大的。还有何西园的妹妹何佩兰和唐生豪系指腹为婚,成亲的日子已指日可待。因了这层关系,唐济远对儿子的反对,同样要反对到何西元身上。然何西元也不买他的账,弄的恩人唐济远十分不快。
显然,新事物的破茧而出,不但要冒着被朝廷收拾的危险,还要顶住来自家族的压力。
然则,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三人冒这么大风险,并不是为了标新立异出风头,实为形势所迫的高瞻远瞩。金利源码头乃进出口咽喉,为洋人还是国人掌控,后果不言自明。邀请英国丝商代表团来华,是为了与势头日益强劲的东洋丝商抢占生丝在国际市场上的份额。创办机器缫丝厂,则为中国的手工缫丝已越来越不能适应西欧的工业化织造进程。在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的春天,这三件事情,无论对国家还是对这三位青年湖商,都是事关生存和发展的大事。
李鸿章对光绪帝和慈禧说,面对外资的侵入,大清的工业如一味沿习“官督商办”的形式,势必影响我工业的后续发展,势必落在对我大清国虎视眈眈的东洋人之后。卑职以为,该是让民间放开手脚大办工业的时候了。对此,光绪帝是完全赞同的,慈禧则不阴不阳地说,那就让他们试试吧。
英国丝商代表团抵湖,参观了湖州的蚕桑,目睹了“蚕花娘娘”的风采,见识了手工缫丝,吃了从未吃过的千张粉丝,得了神奇的书写工具“湖笔”,留下了“东方威尼斯”的赞誉,心满意足而去。
但在上海,唐生豪与英美洋行对金利源码头的争夺可不那么顺利。在双方谈判不果的情况下,英美洋行叫来了工部局警察和万国骑兵团;唐生豪召集了青洪两帮的数百名弟兄,在金利源码头摆开了针尖对麦芒的阵势,一场流血冲突箭在弦上!
不料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就在这千钧一发之际,即将嫁入唐家的胡佩兰遭绑架。电话打到上海的唐府,索要赎金五十万两白银,而这正是唐生豪购买金利源码头所要花费的数字,再加电话打到唐府而不是胡府,显然对方的矛头是对着唐生豪来的,可见绑匪非一般鸡鸣狗盗之辈,而与争夺码头有关。
事情传到湖州,唐家乱作一团。唐济远遄赴上海,劈头盖脸对着唐生豪就是一顿训斥,责怪他与洋人作对惹火上身。唐生豪经与蓝竟成和胡西园商议,从银行提出连号美钞交与绑匪,得以解救胡佩兰。后绑匪使用连号美钞被抓获,供出幕后操纵者系英美洋行的大班。为名誉考虑,英美洋行只得放弃对码头的购买权。至此,对金利源码头的争夺,以唐生豪的大获全胜而告终。
这时,唐生豪的婚事摆到了唐家的议事日程上。不料唐生豪以事业为由,决意推迟婚礼。这就不但遭到了全家人的指责,也遭到了好友胡西园的怒斥。在这场对错莫辨的争执中,另一位好友蓝竟成处在了左右为难的境地。因为,妹妹蓝嘉丽对唐生豪的爱慕,至少在蓝家已经是公开的秘密。可叹倔强的唐生豪就是不肯结婚,谁都拿他没有办法。唐生豪勉强答应,一场风波暂告平息。
蓝家的“公和缫丝厂”很快建成投产,此乃中国的第一家机器缫丝厂,有法国丝车一百多部。此后,唐家、蓝家和其他湖商的机器缫丝厂如雨后春笋般在上海、湖州、杭州等地建成投产,丝车总量达到了数千部之多。湖商们的生丝一下子从每两47法朗的出口离岸价,上升到63法朗。唐、蓝、何三家的生意由此进入了高速发展的快车道。这一下,唐济远和蓝宪初才真正知道了什么叫“后生可畏”。
但是,父与子的矛盾不会到此为止。唐生豪为在湖州接待欧洲客商,打算建一座西欧巴洛克式的楼房,不但要延请洋人建筑师设计,建筑材料也都要来自法国,这又是破天荒的事。中国人住洋人的房子,成何体统?此举在唐家掀起轩然大波。争执的结果,唐生豪作出妥协,同意把西式洋楼建在粉墙黛瓦的中式房屋中,为的是不被外人窥视,以免闲言杂语。
唐生豪的开风气之先,引发了湖州乃至南浔小镇上建筑西洋式房屋的风潮。转眼之间,一幢幢西式洋楼拔地而起,形成了非
通商口岸城市绝无仅有的景观。而一个个私家园林的建成,使得湖州和南浔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上海后花园。
眼看着这些私家花园的建成,唐生豪的哥哥唐生迈和妻子有点坐不住了。资产不如唐家的富户都造起了花园,唐家凭什么不能有更大更漂亮的园林?一笔账算下来,要建成这样一座更大更漂亮的花园,花费至少一百万两银子。唐生豪以为,唐家没有必要和别人斗富。这就惹怒了兄嫂,冲突由此爆发。
唐济远觉得长子长媳的要求并不过分,次子的话也不是没有道理,左右为难。唐生豪趁机说,如果父亲同意出资一百万两银子造花园,就应该给他一百万两银子,做一件他喜欢做的事。唐济远同意了。但是,让他做梦都没有想到的是,唐生豪把这一百万两银子捐献给了朝廷,为的是让北洋水师再添一艘铁甲炮船。其时,从德国购进一艘铁甲舰不过一百万两,北洋水师的旗舰定远号一百七十万两。唐生豪的败家子行为,差点把父亲唐济远气死。
唐生迈和他的妻子第一次发出了要和败家子分家的信号。
唐济远咆哮厅堂:你们要分家,除非我两脚一蹬,死了!
继唐生豪捐资购买铁甲舰后,蓝竟成捐资数十万在上海和湖州建造栖流公所(收养穷人的机构),在青浦一口气造了大小48座桥。何西园费十万银子赈灾河南。在这三个人的心目中,获利不过是手段,以实业富国强民、致力社会公德义事,才是他们的人生追求和终极目标。
唐生豪捐银一百万两购买铁甲船,在京城的文武官员中传为佳话,同时也引起了不小的震动。其时,朝廷的一品大员年奉180两银,月薪不过16两。一位年轻的湖商出手如此阔绰,怎不令人瞠目结舌?于是,有大臣和太监给慈禧出主意,湖商们如此富裕,国库又如此空虚,太后正为造颐和园的款项发愁,何不对他们增加赋税,开源纳钱呀。慈禧虽觉不妥,可由她主政的大清国财政已然破产的边缘,此时马屁精们的话不是完全听不进去。
鉴于湖商们很难从洋人的银行得到贷款,唐生豪、蓝竟城、何西园联合执上海生丝出口牛耳的湖商王庆昌,酝酿发起成立华商银行。风声传到北京,来了位户部侍郎,作为皇上的钦差大臣,召见所有湖商工厂主见面,先不表银行可否成立的态,而要大家“努力报答皇恩”,增收产品税。王庆昌第一个站起来反对,表示增收高额产品税不利于工业发展。第二天,王庆昌获“扰乱金融”罪下了大狱,几天后“斩立即”,人头落地,血溅湖州骆驼桥。
王庆昌的死,朝廷意在杀鸡敬猴、敲山震虎。筹备中的华商银行胎死腹中,高额产品税在湖商实业家们的集体抗议和洋务派们的反对声中降低了数字。此后很长一段时间,王庆昌的血仍在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的幻觉中飞溅。仅管这样,唐生豪还是觉得,多向国家纳税乃实业家们应尽的义务。这时的他,还没有感觉到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面对一个腐败政权的悲哀。
岁月如梭。寒暑轮回。唐生豪和何佩兰的婚期转眼又拖了两年。光绪十年的春天,唐家迎娶佩兰的一应事务准备就绪。一直到这时,唐生豪才不得不向父亲吐露真言,他与佩兰是兄妹之情,非情人之恋,嘉丽才是他的真爱。唐济远闻言大怒:唐家向以诚信示人,这时来撕毁婚约,何以面对九泉下的何家先人?又怎么向街坊邻居交待?唐济远怒声高叫,跪下!
随着父亲的这一声高喝,这位湖州和上海商界的风云人物,也不得不弯下膝盖,跪在了列祖列宗的遗像前,愿从父母之命迎娶佩兰为妻。而这一切,何西兰和佩兰是蒙在鼓里的,这就为佩兰的不幸埋下了不可逆转的祸根。然婚礼是极其奢华极其隆重的。佩蓝进门那天,唐家的深墙高院里足足摆了一百桌酒,仅便饭正餐两个席次,花费当在一位二品朝官两年的年奉。
是日,蓝家和何家的人都来了,客人中既有商贾乡绅,也有平头百姓。席间,嘉丽喝了很多酒,哭了,醉了。除了唐生豪和蓝家父子,没有人知道她醉酒的真正原因。婚宴之后,唐生豪携新娘佩兰挨家挨户走访邻里,因为,按唐家一惯的规矩,凡穷苦人家的贺仪和丧仪,是要一律退还的。之后,新郎唐生豪开始了由兄妹情变为夫妻情的努力。他能成功吗?这是蓝竟成为之担心的事,他不希望妹妹和好友之间闹出什么不愉快的风波来。
值得一提的是,唐生豪婚礼的客人中,有一位新科进士沈家本,此前他已在刑部秋审处任职,著有法律专著《内定律例稿本》和《学断录》等。让唐生豪没有想到是,此后发生的一桩教案,多亏这位湖州籍京官的帮忙,才得以通天。
此案史称湖州“海岛教案”,缘起美国传教士勾结地方官,强占一处叫“海岛”的地块,逼使居民流落街头,再加民间本有仇教情绪,引起民愤,众怒愈演愈烈。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受民众之托,向官衙告美传教士。官衙怕洋人,以小事而不理。沈家本闻讯后向朝廷上奏折,光绪帝为此发了两道谕旨,因事涉国际,难于结案。唐生豪拍案而起,既然这样,我们就告到美国本土法庭!三人遂将此案告至美国,逼使美国本土法庭主持公道。此案开创了中国人在美国打赢官司的先例。沈家本成为中国近代律法的开山鼻祖,那是后话。
私办工业的湖商,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朝廷又乐见民间资本“摸着石头过河”,江苏等省的商人便也开始汇聚到办实业的潮流中,中国的民族工业呈现出了生机勃勃的景象。作为实业家的领军人物,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等湖商并不满足,亦无半点松懈,步子反而迈得更大更快了,不但办了更多的丝厂、绸厂、印染厂和地产,还办了机器、发电、轮船、酱酒和面粉等工厂。唐生豪还在湖州和南浔办了电报局,这可是中国的第一家私办电报企业,距1881年创办的国家电报局只晚了几年时间。
唐生豪事业顺利,家庭生活却并不如意。与佩兰的夫妻生活倒是举案齐眉、相敬如宾,过分的客气像是两人中间隔着一层纸。虽然有了孩子,佩兰却觉得丈夫没有把全部的感情、奔涌的热血,男人整个儿的一切全都交给她。佩兰为此落落寡欢、向壁垂泪,免不了要问:生豪,你是不是不喜欢我?得到的总是否定的回答。唐生豪只有忙事业的时候是快乐的,因为有蓝嘉丽在身边。嘉丽是会英、法、意三国语言(湖州人称“鸟语”)的奇女子,成为他在上海办洋务的不可多得的帮手。嘉丽的开朗活泼给予他欢乐,嘉丽的情感攻击令他退避三舍,作为一个品行端正的男人,唐生豪深陷在道德和情欲的抗争中。
家庭的矛盾还来自哥嫂。他们觉得二弟生豪办实业的步子迈得太大,投入的资金太多。毕竟,人到这个世界上来,不是为辛辛苦苦办实业来的,荣华富贵、享受生活才是人生的目标和追求。唐家做买卖、办实业的初衷,难道不正是这样么?唐生豪的回答是否定的,他以为,自古金钱远了亲情,兄弟相残;金钱蚀了气节,卖国卖官;金钱迷了心窍,偷诈抢骗;金钱冷了良心,人情漠然。唐生迈忍不住跳起来问,金钱如此可憎,那你赚钱做什么?唐生豪回答他四个字:为国为民。嫂嫂骂了他三个字:神经病!兄弟叔嫂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了。
蓝竟成和何西园,两人与唐生豪的人生志向和利益目标完全一致,但在嘉丽和佩兰的问题上,关系多少有点微妙。三个人虽然尽量不涉及这个话题,总有漏嘴的时候。两个女人的情感生活,成为这三个男人久治不愈的心病。
进入光绪中叶,日本的缫丝、织造业奋起直追中国,蚕茧和生丝需求大增,日本丝商索性跑到湖州来收购蚕茧。蜂拥而至的日本商人直接跑到农村亲自验货,谁的丝好就当场付款取货,然后立即装船运走。这还不算,日商还联合洋商压低定价,使许多丝行纷纷倒闭,丝厂原材料不足停产。日商和洋商趁机低价收购,而湖商们却没有联合起来。
面对困境,唐生豪、蓝竟成和胡西园觉得必须要有一个对付日商的办法,可惜绞尽脑汁,仍不得要领。是年蝗灾,收成不好,大雪过后,年关将至,很多蚕农丝农没有钱过年。唐生豪突然有了灵感:在年前付给蚕农和丝农定金,到了春天收蚕出丝后再付完全款,这样蚕农和丝农得钱,丝商得丝,等于订货。蓝竟成和胡西园听了,禁不住击掌一呼:生豪兄,好主意啊!与蚕农丝农签个协议,把事情敲定。
几个人说干就就干,很快备好了银子。何西园思忖着说,一家一户去签约,太过费力,也太费时间,应该想个办法才是。蓝竟成想了想说,哎,有办法。洋人流行做广告,我们何不张榜公布,定个地点,让蚕农丝农找上门来签约?唐生豪和何西园都觉得是个好办法。
张榜公布之日即开始订蚕丝,先付四成定金,来年收货时再付六成,愿者去丝行签合同,双方如有违约,立即送官法办。开始还有人举棋不定,后见签了约的蚕农丝农捧着白花花的银子出来,大家便蜂拥而至,丝行的门都快挤破了。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忙不过来,不得不雇四五个书生写合约。
转眼就是第二年开春,一场收购蚕丝的大战即将开始。唐、蓝、何三家因与蚕农丝农有约在先,比日本丝客们抢先一步,提前买到了蚕茧和生丝,令日本丝商大跌眼镜,空手而归。至于湖州本地丝商,唐生豪向大家解释,此举并非与同仁过不去,更不是为断各位财路,矛头是对准洋商的。唐、蓝、何三家把手中掌握的蚕丝大部分卖给他们,说好统一丝价,共对日商。虽然这一转手提高了极小的一点点价格,而丝商的这一点点损失,可以从日商和洋人那儿找回来。这一下,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三人,更让同行刮目相看了,实非等闲之辈。
正所谓“此一时,彼一时”。同样的方法用在第三年,因为国际生丝需求锐减,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预订的蚕丝假使践诺收购的话,就会滞销积压,头寸周转不灵。想当年红顶商人胡雪岩的一夜倾覆,不就是同样的境遇么?意识到这一点,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不禁心惊肉跳,夜不能寝。何西园提出按预付的订金购买蚕丝,以减少损失。这样就苦了蚕农和丝农,等于让他们也分担一些市场风险。这一看似不错的办法,遭到唐生豪的激烈反对,理由很简单:对于商人,“诚信”二字少不得。何西园固执己见,蓝竟成想了个折中的办法,唐生豪坚持必须按约议办,三个人第一次红了脸。当然最后的赢家还是唐生豪。
唐家因有唐生迈、唐生豪兄弟打拼商海,可谓日进斗金。但是,唐生豪致力社会公德义事的花费,也在水涨船高。虽然多次赈济湖北、河南、江苏等地的灾荒而得了光绪皇帝“承先睦族”、“乐善好施”、“万古流芳”三块赐匾,光了祖也耀了宗,积金积银的家底却落在了人家后面。其时,湖州辖镇南浔按动物的大小形容财富的多少,有了“四象八牛七十墩狗”的称谓,其中“四象”的财富均在两千万两银子左右。唐家能排老几?唐生迈说,我们唐家即便称“象”,也是小“象”。但如果,我们在报效国家、社会慈善上稍微紧一紧手,便是“巨象”无疑。
可叹唐生豪对做“巨象”毫无兴趣。他为自己的“得财于民,施散于民”的行为影响了几乎所有的湖商而感到骄傲,对于报效国家,却到了“变本加厉”的地步。令他感到悲哀的是,在散金积民的做法上,连佩兰也有微词,只有嘉丽是他的铁杆“粉丝”。佩兰听丈夫褒扬嘉丽,禁不住妒火中烧,声音顷刻高了八度:钱是唐家的钱,不是蓝家的钱,嘉丽当然用不着心疼。你看她这么好,何不娶了她做小!
佩兰哭了。唐生豪只得赔不是。
光绪22年,国家军务正急,唐生豪又捐资百万以助军饷。不曾想,貌如强盛的
大清帝国竟不堪一击。清政府花费巨额白银、经营10余年,拥有大小25艘铁甲炮舰的北洋水师,在日本海军的攻击下全军覆灭!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为海战的一败涂地痛哭流涕。这是鸦片战争以来,清政府的一次最大规模的调集军队,以抵御外国入侵,也是清王朝200多年统治历史的最后一战。
这一年,是中国纪元甲午年。
这一年的这一战,成为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的人生转折!
西伯利亚的寒流席卷了整个华北大地。
两行浊泪从
李鸿章苍老的眼眶中流下,他花白的胡须在凛冽的寒风中乱拂。此时,这个几十年来奔走呼号、鞠躬尽瘁、梦想着国富民强的老人,不得不接受残酷的事实:理想、钱财、伟大的北洋舰队,在光绪20年的寒冬已经全部输了个精光。剩下的不是赔不赔银子和土地,而是赔多少银子多少土地给日本的问题,这个差事轮着谁去都会得一个卖国的骂名。而这时,大清的国库早已空虚,哪来的什么银子去赔人家?
他想到了湖商,想到了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他想让他们中的一位或两位跟他到日本走一趟,一来他需要帮手,二嘛……到时不知能否从他们那里筹些钱。在他看来,这三位青年是他眼中最有抱负、最爱国、也是最有钱的商人,是他最为倚重的“民间洋务三杰”。
不曾想,李鸿章的邀请遭到了唐生豪和蓝竟成的谢绝,他们无意以战败者的身份与日本人打交道。何西园以为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愿随李中堂赴日谈判。由于甲午海战前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捐助军饷,三人得以加官晋爵,唐生豪和蓝竟成婉拒不受。何西园的父亲在世时,曾为他捐了个官,此时经李鸿章向朝廷举荐,光绪帝赐何西园“花翎三品衔候补五品京堂”,作为李鸿章的谈判随员赴日。
此次日本之行,于何西园是一次痛苦的经历。日本下关春帆楼上谈判对手的傲慢、凶手小山丰太郎对李鸿章的枪击、赔偿军费二亿两白银(割让辽东半岛后改为三千万两白银)、国内清谈家们丧权辱国的谩骂,这一切令回到湖州的何西园灰头土脸,不敢见人。难怪妹妹佩兰和弟弟西林要数落他,蛮可以风风光光做生意,何必去得这样的骂名?何西园向朝廷捐了三百万两银子,占了赔款的十分之一数,可谓失名又失财。面对外人的指责,恼羞成怒的何西园当众高喝:我卖国么?我倒贴三百万两银子卖自己!
懊恼的不仅仅是一个何西园,还有唐生豪和蓝竟成,还有和他们一样希望国家好的湖商。他们的理想、他们的钱财,不也同样付之东流了么?这之后,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的实业虽然蒸蒸日上,理想却茫然无所适从。他们想不通,船坚炮利的强大帝国,怎么竟似贫弱的病夫不堪一击?他们找不到答案,只能陷入悲愤和迷茫,发出了“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哀号。
外患尚平,内患又起。太平军残余汇聚成太湖强盗,经常搔扰江浙,气势十分猖獗。更因两省交界,湖港交叉,地理复杂,官府剿匪无从着手。想当年,何西园的父母就是被太平军的散兵游勇杀害的。故对枭匪蔓延,何西园深恶痛绝。他向时任刑部侍郎的沈家本写信,望他能向朝廷上奏。沈家本上书的结果是,朝廷下诏命何西园为太湖兵备道,调给他一支装备不全的团练,特许他跨省缉捕的权力,至于枪械,明摆着是要他这位道官想办法购置了。这哪里是要他剿匪,分明是要他装备一支精良的水军嘛。何西园只得不负皇恩,把生意交给弟弟西林,自己走马上任,做起了
朝廷命官。他针对“匪多外籍,口音易辨”之特点,运用水乡战法和严查保甲之法,在太湖一带展开清乡剿匪,成效显著,朝廷嘉奖。
紫禁城里。
甲午战争后的光绪帝犹如在一场恶梦中惊醒过来。正如梁启超所言:吾国四千余年大梦之唤醒,实自甲午战败割台赏二百兆以后始也。皇上亦然。值此痛定思痛之时,有一些朝官开始盟发出朦胧的
维新变法新思想。处在“卧薪尝胆”苦境中的光绪帝,其锐意变法的情怀,与康有为、梁启超们的变法要求不谋而合,终于酿成了昙花一现的“
百日维新”。
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虽然不在
戊戌变法的旋涡中,但变法的思潮却似一剂猛药,令他们为之一振,看到了新的希望。而八国联军的入侵,更令他们觉得,必须找一条救国济民的新策。此时的唐生豪一边对慈禧推行的宪政抱有希望,一边为兴办新式学堂考察欧美,回国后创办浔溪公学和浔溪女校,推行新式教育,所聘教师皆社会名流,四方从学者云集。人称“鉴湖女侠”的秋瑾自日本回来后,经人介绍到女校执教。
蓝竟成深自奋勉,博置群书,日夜攻读,学识有进。当他了解了这些国富民强的道理后,深切地感到国事日非,中国必须作一番彻底的改造,才能跟上世界潮流,摆脱亡国灭种的危险。他受广东人孙文的影响,盟发反清的思想。
何西园责问他,难道你不爱国了么?
蓝竟成说,我爱国,但我不爱朝廷。一个专制的王朝怎能与我中华混为一谈?正因为我爱国,才有谋反腐朽朝廷之意。何西园表示,朝廷不也在变革么?
义和团运动失败后,西太后觉得光绪帝所推行的新政对于大清基业的攻固是有好处的,所以废除科举,大兴学堂,仿行宪政,这一切难道不是为了拯救中华么?蓝竟成说,只可惜大势已去,历史的机会一旦错过是难以追回的,何况西太后挂出的不过是一块新政的招牌。
这时的蓝竟成和何西园,政治观点已经有了明显的分野。前者受孙文影响主张反清,后者欣赏慈禧拥护改良,唐生豪则属于对光绪帝心存幻想的保皇派。
此前,唐生豪为办新学去欧美考察,嘉丽随行。行前佩兰得知此事,免不了要与丈夫计较。两人话不投机,不欢而散。在去欧洲的路上,唐生豪劝嘉丽嫁人。后者说,我老了,嫁不出去了,也不想嫁,请你少管我的事。到了法国,唐生豪考察完学校之后,在巴黎成立了一家贸易公司,有意让嘉丽留下来当经理。嘉丽流着泪说,我知道,你是想甩了我,我愿意留下来,我要在这里读书,在这里找洋人老公,到时你可别后悔!
在从欧洲回来的路上,嘉丽的话一直在唐生豪耳边回响。他真心希望嘉丽幸福,又怕她真的嫁给洋人。唐生豪情感上的优柔寡断、患得患失,与生意场上的当机立断、游刃有余,简直判若两人。蓝竟成和何西园虽然也有情感困惑,总不至于像他这样多愁善感。
接下来的一件大事,又把唐生豪推到了风口浪尖。事因美国商人谋浙赣铁路权。为拒绝外款,自办铁路,浙江11府各行帮、家族巨头及代表160人集会上海,确定绅商办铁路,公举唐生豪为浙江铁路公司总经理,并赴京上书。在浙江籍京官军机大臣王文韶和刑部侍郎沈家本的支持下,终获清廷批准浙人办铁路,责成盛宣怀撤废与洋人的草约。为浙江铁路开工,唐生豪发起成立
浙江兴业银行,集资一百万股,其中的主要股东都是湖商。就是这个抵制洋人经济入侵而成立的银行,成为了中国第一家商办银行,它以振兴民族工商业为己任,中国近代著名的民族工商企业几乎都得到过它的支持,赖以摆脱困境。此事件,中国史称“保路行动”。
以史为鉴,可以看到许多世界大事和国家大事往往缘起一件小事。这年春天,一名漏网的太湖枭匪在上海抢劫并杀害洋人后,又窜至湖州唐家抢劫,为何西园所捕。按大清刑律,这样的重犯应处凌迟至少切割八刀(最多被割3600刀)。可能因为此事与唐家有关,唐生豪很不愿意看到罪犯被处于这样的酷刑,且闻老朋友沈家本出任朝廷修订法律大臣,故与蓝竟成一起上书刑部,要求中国律法顺应世界潮流。此事也得到另外两位湖州籍法官的支持,一位是获明治大学法学学士学位归国、任朝廷法律馆纂修官的章宗祥;另一位是时任上海中西会审公堂中方会审官的金绍城,此案涉及洋人,与他有关。唐、蓝的民意正中沈家本下怀,他在上奏《删除律例内重法折》后,终于删除了《大清律例》中的重刑。其后“凡死罪至斩决而止,凌迟及枭首、戮尸三项,著永远删除”。这是湖州人唐生豪、蓝竟成和沈家本们的功劳,是中国法律制度的重大改革,沈家本由此成为古代刑罚的掘墓人。
也就在这时,一位将要担负起历史重任的人物从湖州来到了上海,他也是湖商的第二代,姓陈名其美。上海总商会会董、上海苏浙皖丝茧总公所总董、上海湖州会馆总董、旅沪湖州同乡会总董杨信之,是他的表叔。到了上海的陈其美在表叔的同康泰丝栈当助理会计,业余去张园与正在阴谋反清制造炸弹的蔡元培、人称“章疯子”的章太炎和陕西逃亡者于右任等激进分子议论时政。蓝竟成探悉上海有这样一个宝贝地方后,在张园结识了陈其美,交谈之下志向一致,相见恨晚,遂共赴日本留学,并经陈其美介绍加入中国同盟会,结识大清朝的头号通缉犯孙文孙逸仙或者叫孙中山,从此成为湖商中的反清志士。
蓝竟成东度扶桑期间,唐生豪去了法国,他要去看看那里的生意,看看将要嫁给洋人的嘉丽。此次法国之行,他在巴黎邂逅湖商“四象八牛七十墩狗”中的“四象”之一、张家的二先生张增澄张人杰或者叫张静江。两人也是意趣相投,对变革之事一拍即合,遂共同出资,与李石增、吴稚晖一起创办世界社,刊行《新世纪》周刊,鼓吹革命。
在巴黎,唐生豪和嘉丽的相逢是凄美而矛盾的。他们见面的第二天,嘉丽本要启程去里昂举行婚礼,唐生豪的到来却把她的行程乃至婚礼全都打乱了。《新世纪》周刊需要一位熟悉法国和法文的人做经理,嘉丽是最好也是惟一的理想人选。那么婚礼呢?丈夫呢?幸福呢?嘉丽说,只有你的爱,才能把我留在巴黎,才能成为我留下来担任周刊经理的理由。为了一个更高的理想,唐生豪只得屈服于“爱的要挟”。此次巴黎之行,为他们漫长的缠绵悱恻的爱情之旅,画上了一笔绚烂的亮色。
在法国的一艘邮轮上,唐生豪与好朋友张静江邂逅为革命到处筹集资金的孙中山,两人都表示愿为革命捐献经费。张静江还与孙中山约定,今后需款,以ABCDE为暗号,代表12345万之数。唐生豪写了一封信交给孙中山,介绍他去美国活动时,可到纽约市第五街566号唐家的公司领取每次两万元的活动经费。从此,孙中山那干瘪羞涩的口袋里,装满了取之不尽的湖商们的银子。
此前孙中山曾多次发动武装起义,均以失败告终。对于革命的成功,他显得有点心急,举事也有点仓促,经费不足也是原因。陈其美还没有完成东斌军校的学业,就被他派回中国,领导长江中下游革命。他需要助手,就把蓝竟成也拉了回来,两人在上海筹措资金,招兵买马。其时,由于同盟会多次起义失败,上海革命党人元气大伤,骨干分子如蔡元培等多半逃离上海。清政府暗探对沪上的革命活动大肆镇压,形势极为险恶。考虑到上海不是军事重镇,没有多少军队可以从事策反活动,陈其美和蓝竟成只得广结各路英豪,联络会党,包括青洪两帮,利用他们为革命出力。这就是后来的国民党与上海的帮会势力关系密切的渊源。
唐生豪见蓝竟成急欲开创局面,约见在上海的所有湖商,以期获得他们支持革命的承诺。可叹多数湖商大亨被慈禧的“变法新政”所迷惑,此时仍将希望寄托在君主立宪上。包括唐生豪,虽然一边在支持革命,一边对光绪帝东山再起也还心存期盼。毕竟,在商人们看来,革命是要流血的,发展经济需要社会稳定。
太湖兵备道何西元因剿匪有方,出任上海警察总巡局帮办,该局是清廷镇压上海革命党人的主要机关。蓝竟成本来还想运动他站到革命一边,不料反被何西园洗脑,要他放弃革命,借新政的东风,大举实业。他说,竟成你想想,没有安定团结的局面,想我中华怎么富强?社会一旦动荡,经济凋零,民不聊生,我们湖商怎么办实业?又怎么能发财?长毛(太平军)造反对国家的危害,对民生的破坏,难道不是最好的说明么?
蓝竟成铿锵有力地回答他:商家争逐末利,无补于国家危亡。必须以武力推翻腐朽没落的清王朝,中国才有希望。我们进行民主革命,不能与长毛造反同日而语、混为一谈。西园,清王朝行将就木,犯不着你去为它抛一根救命的稻草。
坚定的革命者蓝竟成则抱定武力反清的宗旨。
两个昔日的好朋友将要成为兵戎相见的对手!
之后,蓝竟成奉陈其美之命,接办濒临倒闭的客栈,这就是日后著名的“天宝客栈”。从此,各路英豪齐聚客栈,这里很快成为上海革命党人的秘密活动中心。因叛徒出卖,何西园派出暗探突袭客栈。多位革命党人被捕,天宝客栈惨遭破坏。蓝竟成和何西园从此成为敌人。
宣统元年。英国大力士奥皮音在四川路亚波罗影戏院表演西洋力士技术。他傲慢地宣称:中国人乃“东亚病夫”,经不住他一拳。狂语见报,激怒民众。陈其美和蓝竟成“多管闲事”,请来津门大侠霍元甲,在张园设擂,将奥皮音打了个落花流水。
霍元甲来沪时,适逢留日归国的湖州同乡徐一冰(即后来的著名作家徐迟之父)在沪创办
中国体操学校,自任校长。蓝竟成请霍元甲留沪,在中国体操学校内另办精武学校,计划以十年时间训练数十万有军事常识、体格健全之青年,为大规模革命运动与改良军事做准备。霍元甲应邀出任“上海精武学校”主任。日本柔道会派出数名浪人与霍元甲较量,失败后设计毒死霍元甲。蓝竟成以牙还牙,追杀日本浪人。
清廷资政院通过剪发议案。蓝竟成奉陈其美之命,在张园集会讨论剪发问题。当庭疾呼:要想中华富强,必须唤醒大众,先从革除陋习开始。国人若都剪去发辫,大清的尾马就长不了了!他借“剪辫示范会”团结青年,积蓄起义力量。
南方边省的革命屡起屡败,革命党人士气低落。蓝竟成毫不气馁,协助陈其美在四马路创办《民立报》,以唤起国民责任心,造成国民正当言论,成为国内最有影响的革命报纸。他文武兼备,请来俄国流亡兵器专家,在马霍路秘密机关教授革命党人制造刹拉景无烟爆药,配造炸弹,为起义做准备。
清廷的假宪政暴露后,立宪派的幻想破灭了。唐生豪这才完全倾向革命,联络商团,媾通士绅,在资产阶级中积极活动,与商界大亨们达成共识:清廷已无药可救,不革命不行。与蓝竟成等共同组成“中国国民总会”,创办“国民模范体操团”,教练军事体操,备为起义所用。
不久,陈其美、宋教仁和谭人凤等创立中部同盟会,借此联络长江中下游革命。中部同盟会以浙江路821号蓝竟成寓所为秘密接洽机关,以湖州旅沪公学为集合地点,以英租界戈登路7号唐生豪的公馆为财务部。陈其美被公推为庶务,肩负起实际领导国内革命的重任。唐生豪分管财务。蓝竟成任同盟会上海支部长。中部同盟会决定发动上海起义。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起义费巨,全部由湖商承担,唐生豪和蓝竟成出资过半。
武昌起义爆发。起义军群龙无首。从床底下拉出瑟瑟发抖的黎元洪做起义军总指挥。起义遭袁世凯镇压,汉口汉阳岌岌可危。陈其美开辟第二战场,在沪设立“光复上海总部”,率起义军宣布上海独立。何西园的弟弟何西园参加了革命,他扯下广场上的满清龙旗,升起青天白日旗。起义军分兵出击,上海起义全面爆发!青帮刘福彪率敢死队进攻上海城厢,守城警察举白旗投降。
何西园于紧要关头归正革命,率起义警察投入战斗。 陈其美率起义军进攻军事重地江南制造总局,因久攻不破,冒险入局谈判,扣为人质。蓝竟成、刘福彪率敢死队发起猛攻。清军顽强抵抗。革命军死伤无数,血流成河,至拂晓突入制造局。起义 前回国的嘉丽冲上房顶,挥旗呐喊。民军振奋,杀声震天。制造局总办郑汝成仓惶逃遁,命手下将嘉丽击毙。战斗结束后,唐生豪抚尸恸哭,悲痛欲绝。
上海光复。陈其美被举为上海都督。考虑到不能由湖州人一统天下,军政府各部正职湖商作了让步。湖州人纽永建和王一亭分任军政部长和交通部长,唐生豪任财政部次长、蓝竟成任参谋、何西园任海军部次长。千头万绪的军政府随即组织江浙沪联军会攻南京。
唐生豪新官上任,就碰到一件棘手事。为筹集经费,唐生豪向时任上海钱业公会总董的哥哥唐生迈提出,急需提用上海道库银存款。但上海道台逃入租界后,把这些存款存折及清单移交给了上海领事团。西方各国因尚未承认革命政府,拒绝将存折和清单交给唐生豪。后者便与哥哥洽商,希望有个通融的办法。唐生迈坚持“上海钱庄章程”规定:必须凭折付款。两人谈判多次,不得要领,唐生豪一气之下把哥哥软禁在湖州会馆。后经蓝竟成、何西园奔走双方,终于达成了都能接受的方案,此时唐生迈已被关了三天。风波之后,上海各派总算领教了这位财政次长的铁面无私。之后军政府筹股创建中华银行,事情就顺利多了。
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的
武昌起义,因仓促上阵而未能将革命推向高潮。陈其美在唐生豪、张静江、王一亭、杨信之、庞青城等湖商大亨的支持下,筹划和组织实施上海起义、光复杭州、攻克南京,从而一举敉平并控制了富甲东南的长江三角州,切断了清王朝赖以生存的漕运,在经济上给清王朝以沉重打击,从根本上动摇了封建王朝的统治基础。在唐生豪、蓝竟成和何西园眼里,后被孙中山赞颂为“民国第一功臣”、“吾党惟一柱石”的陈其美,实在是湖州人的骄傲。
拿下长江三角洲后,陈其美和张静江急电流亡在外的孙中山回国主政。孙中山在唐生豪的金利源码头下船,下榻在戈登路7号唐公馆,有关组建国民政府的会议随即在唐宅召开。几天后,唐生豪、蓝竟成随孙中山到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
大总统。
清室宣告退位。孙中山辞职。袁世凯任总统,命陈其美为中华民国工商总长,后者以“工商重任,本非所胜”为由拒任,举荐蓝竟成赴京任工商总长。袁世凯防备陈其美,公布各省都督,无沪军都督之职。民国第一功臣陈其美竟然失业。
国民党总干事宋教仁遭暗杀,酿成民国第一大血案!蓝竟成愤然回沪,奉陈其美意组成侦缉队,利用上海秘密的和广泛的社会关系,在沪上围捕凶手,将背叛革命的应桂馨和杀手武士英捉拿归案,并将幕后元凶公布于众,锋矛直指袁世凯。
二次革命由此爆发。陈其美被推为“驻沪讨袁军总司令”,蓝竟成任参谋长,率上海讨袁军向北洋军和顽固派发起攻击。因海军被袁世凯收买,讨袁军节节败退。孙中山、黄兴、陈英士等先后逃亡日本。英租界迫于北京政府压力,将唐生豪、杨信之等支持革命的湖商驱逐出租界。袁世凯还派人查封了湖州蓝家,没收了蓝竟成在湖州和上海两地的工厂。留守上海的蓝竟成和尚未逃离的蒋介石几次举事,均以失败告终。
同盟会在日本改组为“中华革命党”。黄兴与孙中山因整党分歧,拂袖而去,从此淡出历史。陈其美被党人推为中华革命党总务部长,成为党内第二号人物。
袁世凯复辟称帝,激起民愤。陈其美以“淞沪司令长官”身份回国主持长江一带的军事行动。
为谋长江革命军事行动,唐生豪出资办报,展开舆论攻势;蓝竟秘密组织“铁光锐进社”实行暗杀,将疯狂屠杀革命党人的海军大将、上海镇守使郑汝成列为首要目标,沿途布置四十五个狙击点,一百多名枪手,将前往礼查饭店参加日本大正天皇加冕典礼的郑汝成枪杀在外白渡桥上。
湖商及革命党人欲与袁世凯决一死战。唐生豪和蓝竟成购置武器、组织队伍,策反海军主力舰“肇和”号。何西园率突击队占领“肇和”舰要害部门。袁海军“应瑞”、“同济”两舰向“肇和”号连连发炮,反袁军死伤无数。袁海军占“肇和”号,将舰上官兵和受伤的何西园等反袁军全部枪杀。甲板在朝阳的映照下,闪耀着令人晕眩的血光!此次海战,史称“肇和舰之役”。
陈其美遭暗杀。
革命陷入低谷。
湖商灰心丧气。
至此,唐生豪和蓝竟成为资助革命,已耗尽了财产。连“四象”之一的张家二先生张静江都穷得要拿着手枪去威胁嫂嫂借钱给他了。
此时唐济远已作古,唐家兄弟分家,各立门户。唐生豪穷得只剩下湖州的一爿缫丝厂了,由佩兰主持,苦撑门面。“船漏偏遇顶头风。”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外贸生丝滞销,湖商们的日子都不好过,实在拿不出银子来资助革命了。
袁世凯决心翦除坚持反袁的蓝竟成,以解心头之恨。他要唐生迈传话给蓝竟成,要么拿八十万元考察西洋,要么用这八十万元取他性命。蓝竟成闻言拍案而起:三军可夺帅,匹夫不可夺志。竟成一切置之度外!
为筹集军饷,蓝竟成日夜奔波,万分焦虑,恰在这时,忽有旧友求见,告知安徽有家鸿丰煤矿公司,因经营不善,欲向日本实业界人士抵押贷款数百万元,苦于无人介绍担保。蓝竟成颇多日本友人,若能居中牵线玉成此事,愿以贷款额的百分之三十相酬。蓝竟成筹款心急,不知中计,签约时遭数名枪手袭击,临终前对身边的党人喃喃道:丈夫不怕死,怕在事不成!
蓝竟成的牺牲,令唐生豪涕泗滂沱。湖州唐家缫丝厂难以为继宣告破产,佩兰悬梁自缢,更令唐生豪痛不欲生。他回到湖州,在蒙蒙细雨的新开河边踽踽独行。但见丝行的旗幡依旧随风飘动,码头上却不见了往日的繁忙,莫非风光了半个多世纪的湖商已散尽了昔日的繁华?莫非湖商作为一个整体已在中国民族工业的舞台上悄然谢幕?唐生豪挺起腰板深深地吸了一口气,又长长地吐了一口气。哥哥生迈问,你认输了么?唐生豪中气十足地回答,不,我不认输!虽然为弟已是五十多岁的人。
旁白:虽然中国的共和从此进入军阀混战的非共和时代,湖商们并没有偃旗息鼓、一蹶不振。他们励精图治,多元发展,再创辉煌,留下了许多耳熟能详的经济和文化遗产——上海十六铺码头、
上海复旦大学、上海国际饭店、上海证券交易所、
百乐门舞厅、《大公报》、电影《夜半歌声》、“
叔苹奖学金”、南浔嘉业堂藏书楼、上海半数以上的石库门房子和别墅、江浙沪数百家仍在运转的工厂。之后的湖州富家子弟,除了经商,更多了从政的人——陈果夫、陈立夫、戴季陶、朱家骅、胡宗南、诸谊民、钮永建、吴鼎昌、周柏年、周凤歧、徐恩曾、钱壮飞……
故事精要
作者:
金一鸣:
下过乡,当过兵,住过机关,到过企业。
著有电视剧《红粉须眉》、《一江春水向东流》、《玉卿嫂》等20多部,新作《名门望族》即将开拍。
现为自由撰稿人,国家一级作家。
命军等。
角色介绍
主要人物:
唐生豪 —湖州巨商,谋工业救国,理想破灭后资助革命,濒临破产
蓝竟成 —湖州富商,后参加革命,组织上海、湖州起义,后遭暗杀
何西园 —湖州富商,一度任太湖兵备道镇压革命,后参加革命牺牲蓝嘉丽 —蓝竟成妹,非唐生豪不嫁,执著的恋情令唐生豪心猿意马
何佩兰 —何西园妹,与唐生豪指腹为婚,因丈夫情属蓝嘉丽而郁闷
翟 梦 —与蓝竟成
青梅竹马,却嫁给了胡西园,情感在两人中游移
唐济远 —功成身退的大丝商,对儿子唐生豪的事业和婚姻颇多干涉
唐太太 —唐济远妻,有主见的贤内助,矛盾中总是站在儿女们一边
何西林 —何西园弟,管理何家钱庄、当铺,后到上海参加反清革命
蓝宪初 —湖州商人,蓝竟成父,缫丝业进入机器时代后让位于儿子
陈英士—湖州望族,中部同盟会庶务,上海起义总指挥,沪军都督
孙中山—流亡者,唐生豪密友,同盟会总理,主张用武力推翻清廷
李鸿章—直隶总督,北洋通商事务大臣,因办洋务与湖商多有往来
慈 禧—垂帘听政的
皇太后,为保政权进行有限的政治和经济改良
沈家本—湖州籍京官,官拜刑部侍郎、修钉法律大臣、大理院正卿
另有湖商张静江、王一亭、杨信之,上海洋行丝通事蓝竟泽及妻闻雍,太监李莲英,湖州平民,革命军等。
湖商由来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十大商帮登上舞台。较早的时候,盐铁是国家专卖,但朝廷不亲自经商,会发执照交由有实力的商业族群来贩盐,这个执照叫“盐引”。
有“盐引”的商家屈指可数,他们主要从东南沿海贩盐到西北内陆,甚至还要远销到蒙古和西域,最早担负这个使命的是山西商人,于是形成了晋商的族群。晋商不晒盐,他们自己不搞生产,贩卖的盐主要由江浙闽的当地人来晒制,相当于生产外包了。
除了生产外包,晋商干脆把长途运输成品盐的活儿交给了最吃苦耐劳的“徽骆驼”徽州人、新安商人,这就成了把物流也给了外包。直到后来,晋商把经营权也外包给徽州人做。晋商只将朝廷颁发的“盐引”转手给徽州人,从中抽取大量利润。
这样晋商成了地地道道的倒卖批文的集团。而这种做法,倒是真正的把历史上曾经称为“徽骆驼”的徽州人、新安商人的“徽帮”变成了拥有举足轻重地位的徽商。再后来,徽骆驼竟然撇开山西人,直接从朝廷拿到了“盐引”。却说徽商贩盐,也是主要从吴越之地来收购,生产者没变,还是浙江人。
除了贩盐,华夏帝国还要跟南洋做生意,跟南洋做生意就得出海,这个重任就落到了地理位置优越的潮汕人肩上。徽商垄断了陆地运输,潮汕人垄断了海运。潮汕人把陶瓷、
丝绸甚至
茶叶贩运到南洋,又从那儿运回大米,于是渐渐地形成了以对外贸易为主要特征的潮商。
除了郑和下西洋,中国从明朝后期开始实行“海禁”政策,甚至清朝开始就彻底地闭关锁国。已经有一定实力的潮商还得活啊,怎么办呢,不让明着来,咱就偷着搞。而既然是偷偷摸摸,那就不会受到官方约束,更没有规范制约。于是凝造出来潮商超强的冒险精神。
从全球视角来看,明清时候的潮商,其行动力和想象力都超乎我们的想象。且看潮商出口的商品吧,丝绸和江南茶,这两样东西,主要出产自浙江。江南的丝主要出自浙江北部的湖州,于是有了湖州商人。茶主要集散到临安,于是有了泛化的临安商圈。
再后来,因为浙江也靠海。浙江人不只给山西人和安徽人晒盐,靠海就也能出海贸易。于是浙江人还从潮汕人那儿抢夺了一部分海运的生意,承担这个使命的是浙江的宁波人,形成了宁波帮。宁波帮的海运,因为地理位置便利,可将货物运输到
朝鲜和
日本,后来还将海运发展到北美西欧。
宁波帮除了海运,又发展了河运,大运河的起点在
临安,也就是现在的杭州。他们接到了国家的单子,运漕粮!这可不得了,如果说潮汕人是亦商亦盗,从这个时候开始,浙江人就是亦商亦官了。于是历史的使命终于将“浙商”这个光辉的称号赋予了浙江人。其实,以宁波帮为代表的浙商还踏足长江的河运,一干就是好几个世纪,直到日本侵华,江阴沉船事件后,以航运为主业的个别巨头迁到了香港。
晋商、徽商的起源离不开封建政府的根基,从本质上说是封建制度的产物,是起源于“官商”。而潮商、浙商无论是从各种起源和贸易途径上来看,都是一种真正的“民本经济”。如果说晋商和徽商是走的官商路子,潮商和浙商倒是真正拥有自由商业精神的“民商”。
除了前面所陈,另外还有个商帮也值得提一下,那就是在清朝后期飞速发展并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粤商。这是鸦片战争前后的事儿,清朝政府只允许广东一省可以跟外国人做生意,于是形成了主营进出口贸易的十三行,这洋货十三行聚集而成了“行商”,也就逐渐发展成为了近代粤商的雏形。所以,与晋商、徽商、浙商比起来,在历史的年轮上,粤商是较年轻的商帮。
湖商从富可敌国到全面没落,虽然有历史时局的因素在里面,但思想过于僵化保守、不思进取或许才是根本原因。
湖州地处浙江西部,是著名的水乡和鱼米之乡,“苏湖熟,天下足”,自唐宋以来,湖州就是全国的主要产粮区。可是从19世纪开始,湖州境内方圆不过十里的小镇南浔,突然形成了一个商业团体。这个团体曾经富甲天下,辉煌一时,被人们称为“湖商”。相对于其他商帮来说,湖商的生活过于舒适。晋商的发迹是因为票号,徽商靠盐,那么湖州商人抓住了什么机遇导致他们的成功呢?
一直以来,中国的
蚕丝都是欧洲市场的抢手货,在欧洲人眼里,湖州蚕丝是他们需要的最好原料。于是凭借着手中上好的蚕丝,湖州商人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将收上来的蚕丝卖到广州商人手里,稳稳地赚着不多不少的差价。但是当贸易的市场呈现在湖商面前时,安逸的湖州丝商开始在内心泛起波澜。1843年11月,上海开埠,刘记丝行的老板刘墉首先走进上海,开始直接与外国买办交易,在短暂的时间里积累了大量的财富。与此同时,湖州丝商们纷纷放开束缚,走进上海,创立自己的事业。当年敢于走出南浔、走进上海意味着湖商敢于创新的经营理念,走出的这一步成就了湖商的成功。
原先中国生丝要经过广州12个洋行出口,上海开埠后,从
湖州到上海的路程非常短,运费特别低。我统计了一下,当时的运费只占整个货物的0.2%,所以蚕丝价格大幅下跌了35%。湖州的生丝不但质地好,又有了地利的优势,使得它的销量猛往上涨。当时英国对华的贸易报告里面说,当时生丝最大的出产地就是嘉兴府、湖州府,湖州的生丝产量是最大的,从上海转运的湖州蚕丝高达55%。可是太平天国之乱也打到湖州了,湖州商人趁此机会逃到上海,做丝买办。顺应这个机会反而更发了,这是很奇怪的事。到了1876年上海做丝的公司大概有75家,其中有62家是湖州人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