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中国湖北省十堰市境内公办高校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位于中国汽车城——湖北省十堰市,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以工学为主,管理学、经济学、文学、理学、法学、艺术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同时也是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重点建设高校,教育部“高校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首批高校,湖北省“双一流”建设和博士学位授权单位立项建设高校,是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入选高校、“湖北省2011计划”牵头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历史沿革
1972年,学校建校,始称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业余大学;
1974年,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业余大学更名为第二汽车制造厂工人大学;
1983年6月,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全日制普通本科院校,校名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由中国汽车工业总公司与湖北省双重领导,以中国汽车总公司为主;
1984年,经国家经委批准成立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二汽内部简称“管院”);
1985年,学校所有本科专业取得学士学位授予权
1986年,汽车工业管理干部学院、二汽职工大学、二汽中专、二汽职工中专四所院校并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993年,华中理工大学东风汽车公司协商决定成立华中理工大学研究生院东风汽车公司分部,分部设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
1994年,学校划归原机械工业部管理;
1998年,学校管理体制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湖北省领导为主,但人、财、物仍由东风汽车公司管理;
2001年,经国务院批准,学校办学经费由中央财政、湖北省财政和东风汽车公司分摊;
2006年12月30日,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正式签署协议,学校移交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
2008年,被教育部评定为“本科教学优秀学校”;
2011年,入选教育部第二批“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高校;
2011年,湖北省人民政府与东风汽车公司签署共建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协议;
2013年7月,被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为硕士学位授予单位
2018年3月,入选教育部首批“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
2022年8月25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区扩建项目正式动工。
2023年11月20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绿色低碳研究院正式揭牌成立。
2024年10月23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竹山产学研基地揭牌启用。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3个教学单位,开设51个本科专业。有机械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力学、统计学、光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等8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电子信息、机械、交通运输、材料与化工、工程管理、能源动力、数字经济等7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教职工1200余人,其中专职教科研人员900余人,教师中具有博士、硕士学位者占比超过90%,其中高级职称教师400余人、博士近300人;拥有双聘院士1名,聘用外籍院士1名,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全国师德标兵、湖北省“百人计划”专家、湖北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工程和“湖北名师”“湖北省十佳师德标兵”等省级以上专家、荣誉称号获得者60余人;有十堰市有突出贡献专家、十堰市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十堰市十大杰出青年”等市级荣誉称号30余人;聘请了200余名企业工程技术人员和高级管理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有10个省级教学团队、19个省级优秀基层教学组织。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20个专业入选教育部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双万计划”,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7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3个国家级特色专业、3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专业;6个国家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3门国家一流课程,43门湖北省一流课程,1个省级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汽车产业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5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3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1个“湖北省服务外包人才培养(训)基地”。学校与企业联合共建校外大学生实习实训基地255个。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有4个湖北省优势特色学科群,8个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有7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有5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德国、法国、英国、美国、芬兰等多个国家的大学建立了校际合作交流关系,有1个教育部批准的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来华留学本科及硕士研究生100余人,获批孔子学院1个;与北京理工大学、北京工业大学等中国国内高校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定期选派教师和学生访学深造;每年选派骨干教师出国(境)访学深造、教学培训、学术交流,组织学生赴德、法、英、美等国家参加双学位、交换生、本硕连读项目和国际竞赛、海外游学及国际夏令营等活动;与十堰市、随州市、武汉市经开区、中电金信、龙芯高科、东风商用车、越野车等地方政府、龙头企业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与企业联合建立了10个院士(专家)工作站、130家省市级校企共建研发中心(企校联合创新中心)、7个地方特色高端智库,与1000多家企事业单位建立了产学研创合作关系。
学术研究
科研机构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63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和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获批“湖北中程科技十堰产业技术研究院”“湖北省大学科技园”,参与“湖北隆中实验室”“湖北省新能源材料与器件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建设;获批以省科技创新群体为代表的18个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近五年主持和承担了国家级、省部级研究项目、市厅级项目及企事业委托项目等1600余项。获授权专利800余项,参与制定国家标准6项;近五年发表学术著作及教材近百部,高水平学术论文1100余篇,其中20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获各级科技奖励200余项;近五年,年均科研项目到账经费均保持在4500万元以上。
学术资源
截至2023年3月,学校图书馆馆藏纸质文献约145万册,电子图书总量约411.5万册。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汽车工业学院主办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期刊,是“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设有汽车工程、机械工程、材料工程、电气与电子信息工程、管理工程等专栏。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学报》入编《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书生数字期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CEPS中文电子期刊服务”和“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曾获“湖北优秀期刊奖”、“湖北期刊特色栏目奖”、“全国高校科技期刊优秀编辑质量奖”、“全国《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
文化传统
校训
求是创新
释义:”求是创新“充分反映了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奋发向上、勇往直前的理想信念。求是者,探求真理之意;创新者,摈弃旧事物,创造新事物之意。勇于追求真理,探求事物的客观规律,体现了学校师生严谨的治学态度。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培养创新型、应用性人才是学校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目标。
“求是创新”就是要求学校师生要培养严谨的学风、探求真理的勇气和开拓创新、勇于实践的精神。
校徽
释义: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校徽整体呈圆形,由外圆、学校中英文名称及内核三部分构成。其中,主图形由内核的三个“人”字图案与代表汽院学科特色的“汽车”图案外加学校的英文简称“HUAT”组合而成。内核的三个“人”字图案代表汽院广大师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的拼搏精神,也代表汽院一切工作“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更寓意在湖北汽车工业学院的培育下,莘莘学子将茁壮成长,最终成才。
内核的另一主要元素“汽车”图案表明学校是全国唯一一所以汽车命名的高等学府,突出地表达了学校鲜明的学科特色、办学特色。校徽图案主色调为深蓝色,旷远而深邃,代表着全校师生员工探索真知、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
汽车文化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智能车队从2005年至2014年连续9届参加由教育部高等学校自动化专业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主办、飞思卡尔半导体公司协办的全国大学生智能汽车竞赛,分别为学校获得全国一等奖9项,全国二等奖4项,全国优秀奖2项。
湖北汽车工业学院汽车工程学院于2011年组建了名为“东风安胜”的FSAE车队,该车队连续四届参加由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主办、高等院校汽车工程或汽车相关专业在校学生组队参加的汽车设计与制造比赛,并连续3年获得国内前五,2012年获得总冠军。
现任领导
校区情况
校本部
该校区位于湖北省十堰市车城西路167号,占地面积约102万平方米,校舍面积约47万平方米,截至2024年3月,有教职工1200余人,全日制在校普通本科生、研究生、留学生约2.1万余人(含科技学院)。
北校区(扩建区)
2023年9月11日,湖北汽车工业学院北区(扩建区)正式启用,于2022年8月25日奠基并启动建设。项目总占地面积约1032亩,总建筑面积约40万平方米,总投资约22亿元。该项目已完成大门及广场、综合教学楼、梅园学生公寓、梅园食堂三栋单体、新老校区连接道路、篮球场和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同年9月12日,新校区迎来首批2000余名新生报到入住。
校园环境
塑像总高2米,铜像高0.8米、肩宽0.8米,系青铜铸造,重量为42公斤。基座高1.2米,材料是黄石大理石厂生产的墨玉色大理石,厚0.02米。镶嵌铜版系0.01米厚黄铜板由十堰市标牌厂制作,“孟少农”三字由时任技术中心工会副主席的杜民同志书写,“1915—1988”由艾德昆同志书写。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18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