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民族大学
中国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公办高校
湖北民族大学(Hubei Minzu University),简称湖北民大(HBMZU)。位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恩施市学院路39号,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是一所经教育部批准,以本科教育为主的省属普通本科院校,是湖北省重点建设高校,也是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高校,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是四川大学华中师范大学对口支援高校,CDIO工程教育联盟成员单位。
历史沿革
前身渊源
1938年,武昌乡村师范学校、黄冈乡村师范学校、襄阳乡村师范学校、宜昌乡村师范学校、郧阳乡村师范学校、恩施初中(乡村师范班)合并组建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1941年8月,湖北省立联中乡村师范分校更名为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遵照省教育厅1945年9月5日召开的第七战区境内行政首长及不迁移各校校长联席会议之决议,湖北省立第七师范学校于1946年4—5月间将校址从利川迁移到恩施舞阳坝原实验中学、民享社招待所、文化会堂一带。1947年2月,学校更名为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1949年11月底,恩施专署接管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
1950年10月,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更名为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1953年4月,湖北省教育厅召开全省第一次师范工作会议,确定恩施师范为全省7所重点师范之一。1958年,恩施师范专科学校创建,与湖北省恩施师范学校合署。1961年,恩施师范专科学校撤销。1970年9月,湖北省立恩施师范学校、建始师范学校、咸丰师范学校合并组建恩施地区师范学校。1977年11月,恩施地区师范学校改建为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
1978年,华中师范学院(恩施分院)改建为恩施师范专科学校。
1984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在恩施师专基础上筹建鄂西大学。
1989年6月,经原国家教委验收,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成为普通本科院校。
1958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创办,设在地区卫生学校内,一校两部。
1962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停办。
1965年,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在原址恢复。
1977年,开办医学本科教育。
合并发展
湖北民族学院
1998年4月,经教育部批准,湖北民族学院和恩施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成新的湖北民族学院。1999、2004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和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06年,学校获得硕士学位授予权,2007年开始招收硕士研究生。2007年10月,教育部批准由四川大学对口支援湖北民族学院。2008年3月13日上午,湖北省人民政府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共建湖北民族学院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
2014年9月,入选第一批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项目。2015年4月,入选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高校。2016年7月,被省知识产权局授予为湖北省知识产权培训(恩施)基地。2017年,学校通过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合格评价、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本科教学审核评估。
湖北民族大学
2018年6月19日,教育部办公厅批准湖北民族学院与英国德比大学合作举办旅游管理专业本科教育项目终止办学。同年12月,湖北民族学院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
2023年6月30日,湖北民族大学恩施中医临床学院揭牌成立。
2024年5月,湖北民族大学成立坝漆产业技术研究院;11月24日,湖北民族大学数字非遗与文化产业学院揭牌。
校园环境
学校地处神奇美丽的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东连荆楚,南接潇湘,西邻渝黔,北靠陕渝,校园依山傍水,与龙洞河美景交相辉映。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3月,学校设有19个学院(部)、一所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一所非直属附属三级甲等中医院,开设本科招生专业50个,学科专业涵盖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十大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设有民族学、数学、化学工程与技术、林学、中医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中国语言文学、马克思主义理论8个一级学科硕士点,有应用统计、法律、体育、翻译、新闻与传播、能源动力、电子信息、临床医学、中医、会计、设计11个专业学位硕士点。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现有湖北省“十四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3个,湖北省“十三五”省级优势特色学科群2个,“十二五”湖北省重点(特色)学科3个,湖北省重点(培育)学科4个,国家民委重点学科4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1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专任教师1209人,具有博士学位的441人,其中教授131人。有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50余人。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有国家级各类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工程项目(点)22项(个),其中,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8个,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特色专业点3个,国家级专业综合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卓越医生(中医)教育培养计划改革试点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有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个,国家级校外实践教育基地1个,省级(重点)实验实训教学示范中心、大学生创新活动及创业示范基地等实践教学平台20个。省级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1个,省级研究生工作站9个。
合作交流
教学交流
截至2022年10月,学校积极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日本、韩国、俄罗斯、芬兰和加拿大等国的高水平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积极开展中外合作办学,并招收外国留学生和汉语进修生,同时学校每年参加由教育厅组织的湖北高校优秀大学生海外游学计划。
学术交流
截至2024年3月,学校与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韩国、德国、法国和俄罗斯等国的多所高校或机构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在2023年12月,学校加强高等教育国际交流合作,分别同伏尔加国立电信与信息大学与津巴布韦哈拉雷理工学院签订了合作办学备忘录,并有意向同俄方高校在师生互派互访、国际合作办学、实验科研平台建设等方面开展合作。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3月,学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价值3.85亿元,设有省部级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重点基地、产业技术创新基地、技术推广中心和民族理论政策研究基地20个,湖北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1个,湖北省社会科学普及教育基地1个。
科研成果
截至2024年3月,近五年来学校承担省部级及以上科研项目263项,其中国家级重大项目1项、重点项目2项,获省部级及以上各类科研奖励39项,出版学术专著130部,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1800余篇,获授权发明专利178项。《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入选CSSCI来源期刊、北大中文核心期刊和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AMI综合评价核心期刊。
学术资源
截至2024年3月,学校图书馆总建筑面积共有2万余平方米,现有纸质馆藏书248.4万余册(件)。学校还建有完备的现代电子图书系统,拥有电子图书330万余册、电子期刊170万余册、博硕学位论文913万余篇、音视频2.6万余小时、中外文数据库32个、自建特色设计库6个,依托土家文献中心集中收集土家族、苗族及武陵地区特色文献3万余册。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民族大学主办,湖北民族大学学报编辑部出版的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其前身是1982年创刊的《恩施师专学报》,1986年更名为《鄂西大学学报》,1989年更名为《湖北民族学院学报》。从1993年起《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国内外公开发行(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ISSN1004—914X,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CN42—1328/C ),为季刊,从2002起改为双月刊。2019年6月25日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国新出审[2019]1825号)更名为《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新编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为CN42-1907/C,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为ISSN 2096-7586,从2020年第1期起正式启用新刊名和新刊号,仍为双月刊。该刊被《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年版)》(2015-2017)、中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扩)(2014-2015、2016-2017、2018-2019)、中国人文社会科学综合评价AMI扩展期刊(2018年版)、RCCSE核心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等收录;曾被评为中国人文社科优秀学报、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湖北省优秀期刊,2019年被全国高等学校文科学报研究会评为高校社科精品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共出刊(截止2020年1月)37卷,104期,现为季刊,120页。2000年加入清华大学光盘期刊网,2002年加入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同时加入了重庆的维普资讯和2004年加入华艺中文电子期刊网,相继进入超星期刊网。2003年为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全文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统计源期刊。先后获《CAJ—CD规范》执行优秀期刊奖、首届“中国高校特色科技期刊奖”、首届全国民族地区“十佳学报”、第八届湖北省优秀期刊、第九届湖北省优秀期刊、第十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全国民族地区优秀学报,且分别入选第二届、第三届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A)。2002年进入了美国《化学文摘》(CA)固定摘录期刊、德国《数学文摘》固定摘录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固定摘录期刊、英国《国际农业与生物科学研究中心(CABI)》,成为了《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农业文摘》等收录期刊。
湖北民族大学学报(医学版)》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湖北民族大学主办、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性期刊,主要报道中国医学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刊登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生物医学、药学及与医学有关的边缘学科学术论文。主要栏目有专家论坛/述评、论著、综述、技术方法、病例报告、临床经验交流、医学教育、论著摘要等。该刊已进入《中国医学文摘》系列分册的刊源,成为中国统计源期刊的扩展版,其影响因子逐年上升。目前已被《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全文收录,进入《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万方数据库》《重庆维普数据库》和华艺中文电子期刊网,2002 年荣获“首届中国学术期刊执行《CAJ-CD规范》优秀奖”。
文化传统
形象标识
大红色长方形 旗帜,长宽比为3:2,居中自左而右分别为校徽、校名、英文校名(其中校名、英文校名上下排列)。校旗上的校标和校名均为标准白色。
学校校标以学校首写拼音字母“H”、“M”为主要设计切入点。由代表民族性的西兰卡普单八勾、代表地域性的火凤凰形象与代表行业性的书的形象组成。字母“M”变形为打开的书和火凤凰的外形,其负空间则形成了字母“H”。标志以圆形为外部构型,颜色为蓝色。
学校徽章为教职工和学生佩戴的题有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工徽章为白底红字,学生徽章为红底白字。
精神文化
博学:
“博学”,指广博地获取知识,也指学问渊博。“博学”,意在倡导全体师生员工严谨治学、勤奋进取、博览群书、博采众长。作为一所民族高校,各个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得到交融并蓄,“博学”也代表着学校将谨遵多元一体、厚德博学的传统。
博爱:
在中国春秋时代儒家就有“仁者爱人”的论述,唐代的韩愈有“博爱之谓仁”的说法。根据中国语言大师吕淑湘编著的《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博爱”是对全人类的广泛的爱。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湖北民族大学是一所地方民族院校,“博爱”不仅表达着学校对中华大家庭各少数民族的热爱和情谊,也代表着在学校学习的各民族学生的团结友爱,相扶相持,代表着学校培养的各民族校友生活在祖国的大家庭里,团结奋斗,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
立人达人:
“立”的含义是指努力去建立、实现奋斗目标,“达”的含义是指通过努力获得的一定的成功,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立人”、“达人”,语法上采用使动式,即“使人立”、“使人达”。“立人达人”是学校办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包含着人才培养规格要求。对学校而言,“立人达人”代表学校将不断致力于内涵发展,努力把学校建成特色鲜明,全国知名的综合性民族大学。同时,学校还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努力为湖北民族地区和西部地区人才培养、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博学博爱、立人达人”的校训,凝结了学校的整体价值取向, “博学博爱”是行为规范, “立人达人”是终极目的。这一校训也传承了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文化中关于正确处理德与业、己与人、人与天等关系的精髓,又切合当今以人为本、建设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和谐的学习型社会的理想要求,是学校生存与发展、改革与创新的永恒的精神指针。
艰苦奋斗、甘于奉献、自强不息、追求卓越。
《湖北民族大学校歌》。
校区情况
截至2024年3月,学校现设有四个校区:
桂花园校区:湖北省恩施市学院路39号,也是学校法定注册地址;
舞阳坝校区:恩施市舞阳大道四巷61号;
土桥坝校区:恩施市土桥大道五峰山路2号;
黄家峁校区:恩施市学院路23号。
行政管理
现任领导
管理组织
校友情况
所获荣誉
参考资料
学校校歌.湖北民族大学官网.2019-12-27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0:13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