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山楂(Crataegus hupehensis Sarg.)是蔷薇科、山楂属
乔木或灌木,高达可达5米,刺少,直立,小枝圆柱形,无毛,紫褐色,冬芽三角卵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无毛,紫褐色。
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
裂片卵形,先端短渐尖,叶柄无毛;托叶草质,披针形或镰刀形,边缘具腺齿,早落。伞房花序,直径3-4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
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萼筒钟状,
萼片三角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全缘,花瓣卵形,白色;花药紫色,果实近球形,深红色,有斑点,5-6月开花,8-9月结果。
乔木或
灌木,高达3-5米,枝条开展;刺少,直立,长约1.5厘米,也常无刺;小枝圆柱形,无毛,紫褐色,有疏生浅褐色皮孔,二年生枝条灰褐色;冬芽三角卵形至卵形,先端急尖,无毛,紫褐色。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长4-9厘米,宽4-7厘米,先端短渐尖,基部宽楔形或近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上半部具2-4对浅裂片,裂片卵形,先端短渐尖,无毛或仅下部脉腋有髯毛;叶柄长3.5-5厘米,无毛;托叶草质,披针形或镰刀形,边缘具腺齿,早落。
伞房花序,直径3-4厘米,具多花;总花梗和花梗均无毛,
花梗长4-5毫米;苞片膜质,线状披针形,边缘有齿,早落;花直径约1厘米;萼筒钟状,外面无毛;萼片三角卵形,先端尾状渐尖,全缘,长3-4毫米,稍短于萼筒,内外两面皆无毛;花瓣卵形,长约8毫米,宽约6毫米,白色;
雄蕊20,花药紫色,比花瓣稍短;花柱5,基部被白色绒毛,柱头头状。果实近球形,直径2.5厘米,深红色,有斑点,萼片宿存,反折;小核5,两侧平滑。花期5-6月,果期8-9月。
湖北山楂与云南山楂(Crataegus scabrifolia (Franch.) Rehd.)之异点在于云南山楂叶片多卵状披针形,不分裂,叶边锯齿较钝,果形稍小,色亦较淡。而湖北山楂的叶片卵形至卵状长圆形,边缘有圆钝锯齿,果实近球形,直径2.5厘米,深红色。
分布于中国
湖北、湖南、江西、江苏、浙江、四川、陕西、山西、河南。生长在海拔500-2000米的山坡灌木丛中。
播种:①种子育苗:湖北山楂种子常有隔年
发芽的特性,故在成熟期采种,第一年按一般方法进行层积砂藏,第二年春季播种。②挖坑移栽:挖大坑,每穴施有机肥适最,灌水渗透后移苗栽植。③肥水管理:花前浇促花水,果成熟前灌定果水。有条件的地方,花前、花期和花后喷三次0.3%
尿素可保丰收。④整形修剪:湖北山楂的整形以自然圆头形为宣,一般应顺应湖北山楂主枝自然排列,以2-3层为宜,每层主枝3-4即可,对主枝过密、层次太近应进行疏剪,清除层内枯枝,使树冠透光,结果多、品质好,山区要注意深耕,清除周围根蘖,在坡地应作好挖堰沟、修梯田或在树下挖鱼鳞坑等水土保持措施。
扦插:①插根育苗:种根采集贮藏:秋冬时采收种根,取粗0.3-1.5厘米,截成8-10厘米的根段,50支一捆,选取排水良好地段,放入深10厘米的土坑中,湿砂填充,每距1米远插一把草,上部封土厚约10厘米;若在春季,可随采随插。②插根:选择排水好的壤土或砂壤土,在春季扦插,每亩可插3万支根条。③去芽打顶:插根发芽后,幼苗高达5厘米左右肘,每株留下根蘖一株,苗高20厘米的摘心,以促苗干增粗。
栽培中以湖北山楂作砧木,合理密植,株行距以2米×4米,2.5米×4米,2.5米×5米为宜,计划密植可采用5米×2.5米或2米×3米,于6-7年和9-10年时进行两次间伐,留下永久树,丰产树形为疏散分层形,幼树整形修剪采用低千矮冠,分层疏散、多留辅养的方法,在生长季进行拉枝。摘心、抹芽、短截处理,加强肥水管理;一年进行4次土壤施肥,数次叶面喷肥,全年6次灌水。
湖北山楂用途很广,研究甚多。湖北山楂营养丰富,特别是含铁和钙量多,占各种
果品第一位,维生素的含量也较多。湖北山楂果内含丰富的红色素和果胶等物质,适于作加工原料,可制山楂片、山楂糍、山楂酱、糖果、蜜饯,糖葫芦等,已成为中国独特风味的食品,湖北山楂也可作果汁、果饴和果酒等,色泽美丽、香味浓郁,清晰透明,风味极佳。湖北山楂的加工食品有提神、清胃、醒脑和增进食欲的功能。湖北山楂也有较大的药用价值。湖北山楂主要成分中含有表儿茶精和檞皮素,具有明显抑制胆碱脂酶的作用。含有金丝桃甙和黄烷聚合物,有降压和增进冠脉流量作用,皮素也有降压解疼作用,含氯原酸有利胆,抗菌作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