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南泥湾》是近代无产阶级革命家
朱德在1942年7月10日视察延安南泥湾后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采取纪游的手法,以时间先后为序,循序渐进,通过对南泥湾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的描述,生动地再现了作者眼中所见到的南泥湾的美好景致。全诗句式简短整齐,语言明白晓畅,格调活泼欢快。
作品原文
游南泥湾
一九四二年七月十日,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同游南泥湾1。
纪念七七了2,诸老各相邀。
战局虽紧张,休养不可少。
轻车出延安,共载有五老。
行行卅里铺3,炎热颇烦躁。
远望树森森4,清风生林表5。
白浪满青山6,绿叶栖黄鸟7。
登临万花岭,一览群山小8。
丛林蔽天日,人云多虎豹。
去年初到此,遍地皆荒草。
夜无宿营地,破窑亦难找。
今辟新市场,洞房满山腰9。
平川种嘉禾10,水田栽新稻。
屯田仅告成11,战士粗温饱。
农场牛羊肥,马兰造纸俏12。
小憩陶宝峪13,青流在怀抱。
诸老各尽欢,养生亦养脑。
熏风拂面来14,有似江南好15。
散步咏晚凉,明月挂树杪16。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白话译文
1942年7月10日,我和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四老人一同游览南泥湾。
“七七事变”的纪念日之后几天,几个上了年纪的人相邀去游览。
因为虽然当前的战局依然紧张,但人的休息调养是不可或少的。
一辆轻快的车很快离开了延安,车上共载着五位上了年纪的人。
车子很快到了南边的三十里铺,只是天气的炎热让人觉得烦躁。
但当能远远看到繁茂的树木时,便觉得好像有清风从树梢吹来。
满山白桦被风吹得如白浪起伏,绿叶下栖息的黄雀偶尔叫两声。
当一同登上万花岭的最高处时,俯瞰四周只觉群山都十分渺小。
茂密的树林遮挡了这里的太阳,人们说有很多虎豹之类的野兽。
想到去年我们刚到这里的时候,这里还是到处长满野草的荒地。
夜里找不到一个临时扎营之地,连一个破旧的窑洞也难以找到。
如今这里已经开辟出新的集市,山腰上也到处都是新挖的窑洞。
平坦的土地上种着长势好的粟,水田上也栽种上了新生的水稻。
大生产运动如今已经有所成就,战士们就勉强能够衣暖食饱了。
农场养出的牛和羊十分的肥壮,马兰造纸厂造出的纸质量也高。
在陶宝峪那里稍作休息的时候,可将青山和绿水全部揽入怀中。
因此几个人各自都觉得很尽兴,在保养身体的同时养足了精神。
不知不觉间阵阵和风迎面吹来,有着江南水乡一带的温和柔顺。
边散步边吟咏晚风的清静凉爽,流连忘返直至明月与树梢并肩。
创作背景
1941年春,为打破日军的进攻和国民党的经济封锁、军事围困,八路军在延安开展大生产运动。
王震率三五九旅在南泥湾开荒造田。经一年的努力,南泥湾的面貌大为改观。朱德曾亲赴南泥湾勘察,共同研究制订开发规划,进行具体指导。1942年7月10日,朱德与徐特立、谢觉哉、吴玉章、续范亭同游南泥湾,朱德有感而创作此诗。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此诗为五言古体诗,虽多运用古诗现成词语,但推陈出新,既有浓郁的古诗韵味,又具鲜明的时代色彩,不涩不滞,生动形象。
开篇四句紧扣诗题,直截了当地写出了此行南泥湾的时间和缘由,充分表现了作者在极其艰苦的环境条件下胸怀宽广、藐视一切困难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气质,同时也为全诗奠定了轻松、愉悦的基调。
紧接着的四句是对去南泥湾的途中的描写。其中,“轻车”一词表明了作者及“四老”精神上的轻松愉快、没有任何负担,仿佛使人们看到了他们一路上谈笑风生的情景;“炎热颇烦躁”一句客观上是对天气的真实描写,看似与全篇的格调不太合谐,但却表达了作者急于到达南泥湾,看到南泥湾的心情,寓情于景,显得生动、含蓄而充满诗意,同时也为下面描写南泥湾的景色作了铺垫。
再接着的四句仍然是写途中,但从这里作者已经开始了对南泥湾的描写。虽然还没有到达南泥湾,但远远望去,那充满生机的景象已经跃入眼帘:茂密的林木把南泥湾妆扮的满山碧绿,郁郁葱葱,一片片高大的自桦树在微风的吹拂下,翻卷着涌起层层白浪,栖息在林中的黄雀在叽叽喳喳地闹个不停。这一切构成了一幅十分美丽的画卷。看到它,一种蓬勃兴旺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置身其中,更会感到清风拂面,凉爽宜人,心旷神怡。而这一切又与南泥湾以外的世界——“炎热颇烦躁”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之后的十二句写作者到达南泥湾后的景象以及追忆,先写作者登上南泥湾万花岭后放眼远眺,南泥湾的美丽风光一览无余时的豪迈和喜悦之情,然后抚今追昔,想到了过去南泥湾一片荒凉的景象。因此,以下十句便是作者用今昔对比的方法对南泥湾的物景变化作了外部的概括描述,具体描述了南泥湾在短短的一年里所发生的巨大变化:过去的南泥湾只是一个丛林遮天蔽日,多有虎豹豺狼出没而人迹罕见的地方;经过解放区军民一年多的艰苦奋斗,南泥湾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了一片充满生机与希望、显示解放区军民伟大力量的神奇而迷人的土地。今昔对比所产生的强烈反差,突出了南泥湾所发生的巨大变化,从而使主题更加鲜明、突出。
再之后四句是作者进一步描述了南泥湾大生产运动所取得的丰硕成果,从而进一步展示了诗的主题,歌颂了解放区军民在“自力更生、丰衣足食”方针指引下,艰苦奋斗,建设边区、保卫边区的英雄业绩。
最后八句是对诸老通过一天视察之后的愉悦心情的描写。其中,“有似江南好”一句点题之句,它把作者的观感以及对南泥湾的赞美都融汇在这里,同时也给人留下了丰富的遐想余地,使人们在无限的想象之中领略南泥湾的美丽富饶的景象。全诗到此完全可以打住,但作者却用“散步咏晚凉,明月挂树杪”来作结束语,进一步表现了五老为南泥湾的美景所感动而忘却疲劳、流连忘返的情景,从而也进一步展示了五老激动、兴奋的心情,使全诗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产生了言犹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全诗虽然比较长,但句式简短整齐,语言明白晓畅,格调活泼欢快,情景交融,字里行间洋溢着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战斗豪情。
名家点评
长沙市委党校教授、长沙诗人协会副会长
龚国基:朱德中年以后,特别是在建国以后,对古风的兴趣颇浓,写作了不少古风,其中尤以五古见长。如《游南泥湾》、 《游七星岩》、《三明新市》、《喜读主席词二首》等,都颇见功力,是五古佳篇。(《毛泽东与中国现代诗人》)
作者简介
朱德(1886年-1976年),原名代珍,曾用名建德,字玉阶,四川省仪陇县人,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国人民解放军创建人之一,中国共产党36位开国军事家之一。1909年冬加入同盟会,参加了辛亥革命。1927年8月参与领导南昌起义,后率部上井冈山,与毛泽东会师。1929年初,与毛泽东率领红四军主力转战赣南和闽西,参与指挥了历次反“围剿”,并参加了长征。解放战争时期,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央人民政府副主席、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司令等职。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为十大元帅之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