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尾镇,隶属于福建省
漳州市龙海区,地处龙海区东南部,东濒临台湾海峡,东南与隆教乡相连,西与浮宫镇接壤,西南与漳浦县交界,北距龙海区26千米。距厦门国际机场77.3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15.89平方千米。截至2019年末,港尾镇户籍人口为49793人。
历史沿革
秦代,属闽中郡。
隋开皇十二年(592年),绥安县并入龙溪县,港尾地属建安郡龙溪县。
唐垂拱二年(686年),置漳浦县,港尾地属漳浦县管辖。
宋乾德四年(966年),属漳州漳浦安仁乡。
明代初期,属漳州漳浦县廿三都。
清雍正十二年(1734年),划归海澄县管辖。
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属海澄县第五区公所。
1950年,属海澄县第三区。
1955年8月,属海澄县港尾区。
1958年9月,成立火箭公社。
1959年2月,改为港尾公社。
1984年10月,改为港尾乡。
1988年12月,改为港尾镇。
2002年6月,划石坑、大径、店地、白沙4个村委会归招商局漳州经济开发区管辖。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港尾镇辖东坑、汤头、上午、梅市、省山、石埠、古城、卓岐、深澳、岛美、浯屿、格林、城外、沙坛、考后15个村民委员会,梅市1个居民委员会;下设5个居民小组、212个村民小组。
截至2021年10月,港尾镇辖1个社区、15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梅市村太武路1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港尾镇地处龙海区东南部,东濒临台湾海峡,东南与隆教乡相连,西与浮宫镇接壤,西南与漳浦县交界,北距龙海区26千米。距厦门国际机场77.3千米。行政区域总面积115.8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港尾镇境内陆地属地山及丘陵地带,在沿海地区分布有滩涂1平方千米,此外海岸迎风地段形成大小不一,形状不同的低沙丘、沙垄、沙纹地,属风机地形。最高点南太武山海拔562米。
气候
港尾镇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21.5℃,1月平均气温13.5℃,最低气温为-0.2℃(1963年1月27日);7月平均气温28.9℃,最高气温.40.9℃(2003年7月26日)。无霜期年平均322天。年平均降水量1100~1300毫米,极端年最大降雨量1919毫米(2006年),极端年最小降雨量900毫米(2009年)。
水文
港尾镇境内溪流属九龙江支流汤溪发源于东坑之水磨内坑及漳浦县之鼓仔坑,汇流于东坑内溪,注入于卓岐垦区,溪流全长6千米。此外,境内还有数十条小溪涧流。沿海区潮汐为正规半日潮。
自然灾害
1999年,港尾镇受14号台风影响,损失最为严重达5亿多元。其中网箱5783口,损失达6940多万元;紫菜3平方千米,损失771万元;牡蛎吊蚵2.433平方千米,损失1095万元;鱼虾池1.5平方千米,损失1800多万元;荔枝、龙眼、杂果近6.667平方千米,损失达6600多万元;其他水果损失850多万元;各类船舶300多条,损失达1281万元;香蕉1.133平方千米,损失8500多万元;水稻、荔枝、枝豆、蔬菜、芦笋等农作物8.253平方千米,损失1471.5万元;水利设施受损760多万元;房屋受损8894座,其中倒塌549间,房屋受损及受淹达2亿多元,停产工矿企业156家,公路中断3条,毁坏路基12千米,工业交通运输业损失4700多元。
自然资源
港尾镇境内矿产资源主要为优质花岗岩、玄武岩石和铁矿、铜矿、耐火黏土、砖瓦黏土和温泉。
汤溪温泉位于港尾镇汤头村,面积约为4.78平方千米,温泉泉群呈北西向出露于河床中,共有温泉泉群出露点2处。
2011年,港尾镇有耕地面积18354.8亩,人均0.38亩,大部分为水田。
人口
2011年末,港尾镇辖区总人口47974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5327人,城镇化率11.1%。另有流动人口2803人。总人口中,男性24003人,占50.0%;女性23971人,占50%;18岁以下9232人,占19.2%;19~35岁14473人,占30.2%;36~59岁18494人,占38.6%;60岁以上5775人,占12.0%。总人口中全部为汉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2.5‰,人口死亡率5.7‰,人口自然增长率6.8‰。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425人。
2017年末,港尾镇常住人口52231人。
截至2019年末,港尾镇户籍人口为49793人。
经济
综述
2011年,港尾镇财政总收入1.5亿元,比上年增长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9533万元。从各主要税种看,完成营业税2125万元,增值税3000万元,企业所得税3107万元。人均财政收入3126.69元。
2017年,港尾镇规模以上工业产值116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4.4亿元,财政收入4.43亿元。
2019年,港尾镇有工业企业65个,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有35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6个。
农业
港尾镇农业以种植水稻、蔬菜为主。2011年,农业总产值17.2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
港尾镇粮食作物以水稻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9042吨,人均188.5千克。
港尾镇经济作物以蔬菜为主。2011年,蔬菜种植面积8.933平方千米,产量2万吨,主要品种有花椰菜、西红柿、包菜、芥菜等;水果种植以杨梅、荔枝、龙眼为主,共有果林地15.667平方千米,2011年,水果产量5613吨。
港尾镇畜牧业以饲养生猪、家禽为主。2011年,生猪饲养量3.8万头,年末存栏1.04弯头;家禽年饲养量18.4万羽。
港尾镇渔业主要以海洋捕捞业为主,共有大小渔船880艘,渔业总产值14.67亿元。
工业
港尾镇以橡胶产业、粮油食品、机械制造、物流仓储、工艺品生产、船舶修造六大支柱产业为主。
2011年,港尾镇工业总产值42亿元,比上年增长33.3%。工业企业340家、职工1.6万人,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09亿元。拥有省著名商标2个,省级名牌产品3个。
商业
2011年末,港尾镇商业网点1165个,职工2383人。
2011年,港尾镇社会商品零售总额达4.8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乡集贸市场1个,年成交额1.1亿元。出口总额94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3.1%,主要产品是水产品冷冻、加工。
金融
2011年末,港尾镇境内有4家金融机构开设了分行或设立了办事处,有各类存款余额6.25亿元,比上年增长11%;各项贷款余额3.45亿元,比上年增长15%。
邮电业
2011年,港尾镇邮政业务总量12万元;报纸、期刊累计期发行总值45万元。
2011年,港尾镇电信业务收入1000万元。
交通运输
2011年,港尾镇境内有201省道,省道208贯穿港尾。距厦门机场77.3千米。
2011年,港尾镇成立港尾客运站,日发客运汽车84班次,日均客运量1428余人次。
社会事业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港尾镇有文化站1处,村文化活动中心16处,各类文化专业户250户,各类图书室7个,藏书3.5余万册。
2011年,港尾镇有音乐、美术、书法、摄影及文学业余创作队伍达50人,有省、市级文物保护单位4处。6个科普示范村,150个科普示范户,科普志愿队伍200多人。
2011年末,港尾镇有有线电视用户8000户,入户率65.6%,有数字电视用户6600户,入户率54%。落地电视频道120个。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港尾镇有幼儿园10所,在园幼儿2263人,专任教师131人;小学12所,在校生3601人,专任教师187人;初中2所,在校生1041人,专任教师108人。3~5岁学前三年入园率为93%,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为零,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为96.3%;6~14岁三类残疾人口义务教育入学率96.2%。2011年,预算内教育经费52.6万元,比上年增长23%。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港尾镇有卫生院1所,其他个体门诊46所;病床35张,每千人拥有病床0.7张;固定资产总值250万元。专业卫生人员45名,其中执业医师8人,执业助理医师7人,注册护士12人。2011年,医疗机构(门诊部以上)完成诊疗3.5万人次。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100%。
体育事业
2011年末,港尾镇有学校体育场12个,75%的村安装了健身器材,经常参加体育活动的人员占常住人口的10%。
社会保障
2011年,港尾镇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73户、共计177人,支出36.8万元,月人均173元;医疗救助65人次。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户数589户、共计1254人,支出284.66万元,月人均190元。五保户供养105人,支出32.63万元。国家抚恤、补助各类优抚对象94人,抚恤事业费支出80万元。社区服务设施1个,社区服务站1个。慈善分会1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30万元,使46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参加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44891人,参保率93.6%。
邮政电信
2011年末,港尾镇有邮政所2处。
2011年末,港尾镇有电信服务网点32个,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6万门,固定电话用户9000户,电话普及率75%;移动电话用户3.4万户,宽带接入用户5000户。
基础设施
港尾镇由龙海区滨港自来水有限公司供水,日供水3万吨,涉及用户近1万户,人数4万人。
港尾镇境内有110千伏变电站1座,浯屿35千伏变电站1座。
2011年末,港尾镇镇驻地有花坛12个,绿化面积5660平方米。
历史文化
港尾镇因镇政府驻地位于厦门港南伸港叉鸿江之尾,故名港尾。
港尾镇“梅市天后宫王醮巡安习俗”被列人龙海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荣誉称号
2018年10月,港尾镇入选全国“千强镇”。
2021年9月,港尾镇入选“2021年全国千强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