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热经纬
清代王士雄创作的医学著作
《温热经纬》为温病通论类著作,五卷,清代王士雄(孟英)纂于咸丰二年(1852年)。本书“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辨为纬”,故以“经纬”名书。书中选取《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热病的论述,以及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清代诸家温病条文,分卷分条辑录,并采用后世诸家的见解,参以王氏按语逐条注释析义。后人谓《温热经纬》为温病学之集大成者,并以之为学习温病学的入门之作。
内容简介
《温热经纬》选取《内经》《伤寒论》《金匮要略》有关热病的论述,以及叶天士、陈平伯、薛生白、余师愚等清代诸家温病条文,分卷分条辑录,并采用后世诸家的见解,参以王氏按语逐条注释析义。王士雄依据自己的临证经验,补充发挥了温病学说。王氏在书中明确了温病按新感和伏邪分类;继承了叶天士的卫气营血辨证并进行发挥,提出伏气温病由血及气的传变;对前人“暑必挟湿”提出了异议;对温病治疗方面进行了补充,提出可用常用食品代替药物养阴生津,创立了甘露消毒丹、清暑益气汤等名方。
作者简介
王士雄(约1808—1868),字孟英,号梦隐,又号潜斋,别号半痴山人,浙江海宁人,居于杭州。曾祖学权、祖国祥、父升,三世业医。自幼聪颖好学,因家贫,仍以医自给,医术渐精。咸丰年间,因战乱转迁徙上海。适逢当地温病流行,王士雄的医术在实践中得以锻炼提高。同治元年,疫病再起,王士雄爱女及好友均死于此,更激起他深入研究温病诊疗的愿望。
王士雄对温病学说贡献颇多,整理发扬了温病学说,对六气属性进行了辨析,深化了对霍乱病因、病机的认识,提出霍乱非皆寒湿,亦有湿热所致,并提出了有效的治疗和预防方法,被后人称为温病四大家之一。其著作主要有《温热经纬》《霍乱论》《潜斋医话》《随息居饮食谱》《归砚录》等。
成书背景
王士雄有感于温热一证,庸手妄为治疗,夭札甚多,故作此书,俾学者得所遵循。
流传版本
《温热经纬》成书后屡被翻刻,至今有30余种版本(含刻本、石印本、铅印本、影印本),所存最早版本为同治二年(1863年)刻本。
书评、序言
杨序
余读孟英之《霍乱论》也,在道光纪元之二十有八年。阅三载,孟英游江右,时余握篆宜黄,始纳交于孟英,因得读其《回春录》、《仁术志》诸治案,为之编纂排比,付诸剞劂,以惠世人。孟英知余耽情竹素,积嗜成癖,所获奇方秘籍,恒邮寄相示,拓我见闻。而余每有所疑,驰书相问难,孟英为之条分缕析,援古证今,如冰斯开,如结斯解,披函庄诵,未尝不抚案称快。数载以来,尺书往复,鱼雁为劳。夫疾疢人之所时有也,不有药石,患害曷瘳?然而医籍流传途径多歧,聚讼纷纭,各鸣一得,使后学仿徨眩惑,罔决适从,识者病之。余恒欲广搜百氏,兼综群言,吸摄精华,倾吐糟粕,勒为一书,以质好学深思之士。而才识浅陋,不敢自信,欲候资力稍充,邀孟英共事扬榷,成斯盛举。浮沉数载,而所志迄莫能偿。既而军事兴,粤西贼起,攻长沙,屠武昌,陷安庆,遂踞金陵。江西左皖右楚,以大江为门户,大宪议保甲议团练以固疆圉。时余自宜黄改任临川,虽地居腹里,而民气素浮,讹言繁兴,张皇既虞生事,优柔又恐养奸,昕夕鹿鹿簿书间,而此事遂不暇计及。未几,先君子在籍弃养,奔丧归里,千戈载途,道路梗涩。乃取道长沙,泛洞庭,涉江汉,当武昌之南,溯流而西。至樊城,弃舟登车,揽许昌之遗迹,登大梁之故墟,慨然览怀古之思。及渡河,则桑梓在望,故里非遥,将涉滹沱,猝与贼遇,邃折而东,旅寓于丰宁之间。盖纡回六千里,驰驱五阅月,而迄未得归也。甲寅秋,烽烟稍靖,始得展祖宗之邱墓,安先君子于窀穸。十年游子,重返敝庐,闾里故人,半归零落,追念畴昔,喟然兴叹。居数月,复以公事牵率,买舟南下,日得谒孟英于武林,握手言欢,历叙契阔。而孟英业益精,学益邃,涵养深醇,粹然见于面目。余以行迫,未得深谈,惘惘而别。已而孟英来答拜,舆夫负巨簏置舟中,则孟英所赠书也。舟行正苦岑寂,得此奇编,如亲良友,遂次第读之。中得一编,题曰《潜斋丛书》,急阅之,盖孟英数年所搜辑言医之书也。或表著前徽,或独摅心得,或采摭奇方如《肘后》,或区别品汇如《图经》。匡坐篷窗间,回环雒诵,奇情妙绪,层见叠出,满纸灵光,与严陵山色竞秀争奇。噫!技至此乎。夫士君子能成不朽之盛业,而为斯民所托命者,其精神必强固,其志虑必专一,其学问必博洽,其蕴蓄必深厚,而天又必假以宽闲之岁月,以成其志。孟英怀才抱奇,隐居不仕,而肆力于医,故所造如此,岂偶然哉?余行抵玉山,遇贼不能前,仍返武林,就孟英居焉。晨夕过从,相得甚欢,因并读其《温热经纬》。经纬者,盖以轩岐、仲景为经,叶、薛诸家为纬,体例一仍《霍乱论》之旧,而理益粹,论益详,其言则前人之言也,而其意则非前人所及也。余于此事怀之数年,莫能措手,孟英已奋笔而成此书,洋洋洒洒数十万言,无一支字蔓语羼杂其间,是何才之奇而识之精耶。异日由此例而推之各杂证,力辟榛芜,独开异境,为斯道集大成,询千秋快事哉。余于孟英之学,无能望其项背,而孟英谬引为知己,殆所谓形骸之外别有神契者耶?因备述颠末于简端,以志交谊之雅云。
成丰五年岁次乙卯端阳前三日定州杨照藜叙
赵序
自来生民之疾,莫重于伤寒,存亡判乎呼吸,得失决于一朝,变化万端,不容或紊。而伤寒中,温热暑湿之病,证因非一,尤易混淆,前贤所以各有专书,互相阐发,而斤斤于此也。顾明于此者昧于彼,聚讼纷纭,各鸣己得,徒使好学之士无所适从,而或过信一家之言,未免偏之为害矣。王君孟英,该博淹贯,引经斥异,众美兼收。谓前人之说既已中肯,何必再申己意,因而弃瑕录瑜,汇成《温热经纬》一编。盖本述而不作之意,而其中间以按语,亦谓旁考他书,参以阅历,则亦犹之述耳,而初非有私心臆断于其间也。仆懵不知医,过从之余,窃闻绪论,喜长沙之学既得诸家表彰于前,复得王氏厘订于后,由是千秋绝业不致淆乱于群言,而四时五气之感亦不致难辨而失之歧误,其有裨生民之命,岂浅鲜哉!属为序言,爰不揣浅陋而书之。
咸丰二年壬子初夏仁和赵梦龄
汪曰祯赞
温热一证,庸手妄为治疗,夭札多矣。梦隐怜之而作此书,律学者得所遵循。生平著述等身,当以此书称首,真宝书也。其友乌程汪曰祯读而善之,因为之赞曰:活人妙术,司命良箴,不偏不易,宜古宜今。千狐之裘,百衲之琴,轩岐可作,其鉴此心。
同治二年癸亥二月朔书于上海旅次
自序
《内经》云:天有四时五行,以生长收藏,以生寒暑燥湿风。夫此五气,原以化生万物,而人或感之为病者,非天气有偶偏,即人气有未和也。《难经》云:伤寒有五,有中风,有伤寒,有湿温,有热病,有温病。此五气感人,古人皆谓之伤寒,故仲圣著论亦以伤寒统之,而条分中风、伤寒、温病、湿、暍五者之证治,与《内经》、《难经》渊源一辙,法虽未尽,名已备焉。《阴符经》云:天有五贼,见之者昌。后贤不见,遂至议论愈多,至理愈晦。或以伤寒为温热,或以温热为伤寒;或并疫于风温,或并风温于疫;或不知有伏气为病,或不知有外感之温。甚至并“暑”、“暍”二字而不识,良可慨已!我曾王父《随笔》中首为剖论,兹雄不揣愚昧,以轩岐、仲景之文为经,叶、薛诸家之辩为纬,纂为《温热经纬》五卷。其中注释择昔贤之善者而从之,间附管窥,必加“雄案”二字以别之,俾读者先将温、暑、湿、热诸病名了然于胸中,然后博览群书,庶不为其所眩惑,而知所取舍矣。非敢妄逞意见,欲盖前贤,用质通方,毋嗤荒陋。
咸丰二年壬子春二月海宁王士雄书于潜斋
章节目录
卷一内经伏气温热篇
卷二 仲景伏气温病篇
仲景伏气热病篇
仲景外感热病篇
仲景湿温篇
仲景疫病篇
卷三 叶香岩外感温热篇
叶香岩三时伏气外感篇
卷四 陈平伯外感温病篇
薛生白湿热病篇
余师愚疫病篇
疫证条辨
卷五 方论
影响评价
该书承前启后,对温病学做了较系统的整理和提高,基本反映了清末以前温病学说的发展水平,是后人了解温病学演变概况及深入探讨温热病理法方药的重要著作,被称为温病学之集大成者,并以之为研习温病学的入门之作,亦是温病诊治的重要参考书,流传颇广。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1 04:08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