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清澄(1940.1—),男,广东省梅州市
梅县区松口镇人。1962年毕业于
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设计专业,原空军第一研究所高级工程师兼总参谋部陆航部装备发展办公室总工程师,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及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兼职教授,总装备部科学技术委员会兼职委员。
人物经历
1940年,温清澄出生在广东省梅县松口镇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父母都是小学教师,四世同堂的大家庭仅靠父母那点微薄的收入度日。
1949年以前,温清澄家十多口人的大家庭生活非常艰难,温清澄从小是吃红薯稀饭长大的。一家老小生活全靠父母当小学教师的微薄收入来维持,日子非常艰难。
1957年7月,17岁的温清澄从家乡
梅县松口中学高中毕业,随即参加了当年
全国高等学校入学考试。
1957年8月27日,温清澄收到了西安航空学院飞机系的入学录取通知书。开学时学校任命温清澄为直升机班的学习委员,原因是温清澄当年高考成绩总分375分(其中数学85分,物理92分,化学79分,那时每科的满分是100分),全班最高。此后温清澄在班上一直担任班干部,当过团支书等,高年级时学校任命温清澄为班长,协助学校抓学习。
1957年10月,西安航院与西北工学院合并,改名为
西北工业大学。温清澄一直被评为“三好学生”,出席过西工大1960年三好积极分子大会,为期半年的毕业设计,被答辩委员会评为“优等”并写下了很好的学生评语,为他五年学习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1962年10月,经母校推荐,空军机关来人审查,温清澄被分配入伍至原空军第一研究所,从事我国、我军直升机装备的发展和研究工作。
20世纪70年代,温清澄带领课题组,经改进和大量计算、试验及试飞,让当时并不先进但却是我国唯一的国产直五直升机首次飞上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为解决高原边防紧急运输架设了直升机天路;
20世纪80年代中期,温清澄参与组建我国的陆军航空兵,兼职担任原总参陆航部装备发展办公室总工程师达17年,为陆航的主要装备直升机的发展做了大量的工作。作为军方具体技术负责人之一,温清澄先后参与了多种新型直升机的研制。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温清澄作为技术负责人和对外主谈,参与引进高原直升机“黑鹰”、高级直升机专机“超美洲豹”、轻型武装直升机“小羚羊”和通用运输直升机米-17,这些带有科研性质的成功引进,解决了紧急需求,又借鉴了国外技术;
2004年,经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批准晋升为军级文职干部(技术将军)。
2014年8月22日,我国直升机行业资深专家、原总参陆航部装备发展办公室总工程师温清澄到
中航工业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作了题为《中国直升机事业方兴未艾,奋发图强正当时》的专题报告。
主要贡献
温清澄曾先后解决了直升机高原使用问题,主持了5种新型直升机的立项论证,并参与了研制全过程。还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参与了4种种国外直升机的引进,为我国、我军直升机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温清澄自1962 年从西北工业大学直升机专业毕业入伍后,长期从事我国、我军直升机事业。他为直升机在世界屋脊的我国高原地区使用进行了开拓性研究,解决了高原使用直升机的急需。他作为军方使用部门技术负责人,从技术上主持了直 9 武装型、直 9 国产化型、直 8 陆军型、直 11 等型号立项论证、战术技术指标和使用要求制订,是这些型号论证报告及研制总要求的主要撰稿人,总体上策划了这型新型直升机的技术蓝图。
二十多年来他参与了上述型号研制方案制定、工程技术攻关和设计定型的全过程。为这些型号的立足国内研制,改变依靠从国外引进直升机的局面,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作为课题负责人,为现役直升机改进使用性能及保障飞行安全,开展了多项卓有成效的研究。他作为中方技术负责人和主谈,参与了从国外引进“黑鹰”高原直升机、“超美洲豹”高级专机、“小羚羊”武装直升机和米 -17 通用运输直升机的全过程,这些直升机的成功引进,解决了使用急需,发挥了重大作用。
所获荣誉
曾获全国科学大会奖、国家科技进步奖和军队科技进步奖等共25项,其中荣获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3次;集体一、二、三等功各一次;全国科学大会奖 1 项;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二等奖 3 项、 3 等奖 11 项; 4 等奖 4 项;航空工业部一等奖 1 项,共计 22 项。2003 年获空军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作为有突出贡献的专家,首批获得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
个人著作
著有《直升机高原使用及维护》、《
现代直升机应用及发展》等论文、专著数十篇。
“直升机进藏”课题获得了全国科学大会奖,由温清澄撰写的《直升机在高原的使用与维护》论文,在一次国际直升机技术基础理论研讨会上博得与会直升机专家的高度评价。美国直升机学会主席迪克·刘易斯就赞叹道:“温先生的研究成果第一次向全世界开辟了直升机使用的新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