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桲,中药名。为蔷薇科榅桲属植物榅桲Cydonia oblonga Mill.的果实。植物榅桲,我国新疆、陕西、江西、福建等地均有栽培。具有温中下气,消食,止泻,解酒。主治食积不消,脘腹痞胀,呕吐酸水,水泻,酒后纳呆。
入药部位
果实。
性味
味酸、甘,性微温。
归经
入脾、胃经。
功效
温中下气,消食,止泻,解酒。
主治
食积不消,脘腹痞胀,呕吐酸水,水泻,酒后纳呆。
相关配伍
1、治伤暑,消化不良,关节疼痛,腓肠肌痉挛,榅桲4.5~9g。水煎服。(《全国中草药汇编》)
2、治呕吐酸水,榅桲9g,水煎服。(《中草药大典》)
用法用量
内服:生食1-2枚;或熟食。
药理作用
1、其果胶在0.03-0.046g/kg时,降低凝血时间。
2、增强呼吸作用。
3、其果胶(4%,溶于生理盐水中)有毒性。
4、抗菌作用。
5、抗真菌作用。
6、收敛作用。
7、降血压作用。
8、止痛作用。
9、缓泻作用。
使用注意
1、不宜多食。
2、须净去浮毛,不尔损人肺,啖多痞塞胃脘。
3、不宜与车螯同食,发疝气。
现代应用
1、治疗痢疾,儿童使用安全。
2、治疗口腔溃疡,牙龈炎和咽喉炎。
3、促进消化作用。
4、治疗支气管炎,轻泻作用。
炮制
采集加工:果实成熟时采摘,纵剖为两瓣,晒干。
鉴别
药材性状:果实椭圆形,直径约7cm,多纵切成两瓣,外皮暗红色或黄棕色,光滑不皱缩,果肉厚而粗糙,显颗粒状,中心部分凹陷,淡棕黄色,可见种子脱落的凹痕。质坚硬。气微香,味微酸而涩。
形态特征
灌木或小乔木,有时高达8m;小枝细弱,无刺,圆柱形,嫩枝密被绒毛,以后脱落,紫红色,二年生枝条无毛,紫褐色,有稀疏皮孔;冬芽卵形,先端急尖,被绒毛,紫褐色。叶片卵形至长圆形,长5-10cm,宽3-5cm,先端急尖、凸尖或微凹,基部圆形或近心形,上面无毛或幼嫩时有疏生柔毛,深绿色,下面密被长柔毛,浅绿色,叶脉显著;叶柄长8-15mm,被绒毛;托叶膜质,卵形,先端急尖,边缘有腺齿,近于无毛,早落。花单生;花梗长约5mm或近于无柄,密被绒毛;苞片膜质,卵形,早落;花直径4-5cm;萼筒钟状,外面密被绒毛;萼片卵形至宽披针形,长5-6mm,先端急尖,边缘有腺齿,反折,比萼筒长,内外两面均被绒毛;花瓣倒卵形,长约1.8cm,白色;雄蕊20,长不及花瓣之半;花柱5,离生,约与雄蕊等长,基部密被长绒毛。果实梨形,直径3-5cm,密被短绒毛,黄色,有香味;萼片宿存反折;果梗短粗,长约5mm,被绒毛。花期4-5月,果期10月。
生长环境
生于土壤潮湿、肥沃的篱笆边和灌木林中。
相关论述
1、《海药本草》:“主水泻,肠虚烦热,散酒气,并宜生食。”(引自《纲目》)
2、《日华子》:“除烦渴,治气。”
3、《开宝本草》:“主温中下气,消食,除心间醋水,去臭。”
附注
榅桲果实常做成果酱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