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带雄(1883.4—1911.3),号瑞兰,本县中坝良庄人。出生于农民家庭。自幼喜读《春秋》,谈兵法。青年时,受“洪门会“首领温子良影响,认为要推翻清王朝统治就要学好军事本领,跻身军界。1905年春,温带雄考入广东虎门讲武堂。毕业后,任广州花县县学教习,1907年6月,调任新军两广水师提督李准部巡防营哨官,驻顺德。后由姚雨平介绍加入同盟会。1911年初,温带雄调驻广州。农历三月,他与策划广州起义的黄兴约定,于二十九日下午,以保卫水师行台为名,活捉李准,配合起义;并密定以螺角号响为警讯,臂佩白手巾为臂号。晚饭后螺号吹响,适逢提督李准传令该哨入城保卫行台。温带雄随即扣留传命之人,宣布擒拿李准计划,率全队整装跑步入城,因恐途中有阻,温带雄所部手臂上未缠上白巾。不料,进到双门底马路时,与革命党人方声洞部相遇,被误为敌军,而互相误杀。事后,温带雄遗体运回本县,葬于中坝良庄村。民国成立后,国民政府追认他为革命烈士,将其名载入黄花岗起义革命烈士名册。民国31年(1942年),紫金县政府在紫金山中山公园内,筑立纪念碑、纪念亭,弘彰其绩。
人物生平
温带雄,号瑞兰。一八八三年(光绪八年)生于永安县(今紫金)中镇约良庄村的一个劳苦农民家里。兄弟三人,带雄排行第二。他自幼聪慧好学,七龄能问字,十一岁能写短文。村中老人经常谈论清廷朝纲败坏、帝国主义入侵、军阀混战、世道大乱的情况;还提及明末解元钟丁先如何募兵勤王屯兵中坝凹下山,反清复明,洋头朱戴开响应太平天国揭竿起义,进攻永安城等等。他听得津津有味,忧国忧民思想在幼小心灵里渐渐萌发。带雄读了几年私塾,十七岁(一九零零年)转学就读于五华长布觉民学堂。他爱读《春秋》,喜谈兵法孜孜不倦,常仰天长叹:“吾族不武,内外交侵。非以铁血,无以自振。”可知带雄从小就有习武救国的抱负。后因家贫,他准备中途辍学,幸蒙乡邻相助,勉强读完觉民学堂的课程。
一九零二年,他赴省考入两广总督岑春煊在东莞虎门设立的广东陆军速成学堂。该校实行公费,学制仅两年,带雄于一九零四年毕业后﹐被派往花县任县学教习,后来调到顺德。一九零九年﹐清廷命广东编练新军两镇。先练一镇(清朝军制驻于省设提督称军门﹑驻于道设总兵称镇),后又改为一混成协,下辖三个标(相当于团),其第一、第二标和防营(提督直辖部队)的下级军官,多由虎门讲武堂、陆军速成学堂毕业生充任。带雄则从顺德调回广州南城天字码头﹐在两广水师提督李准部队下担任防营哨官。温带雄在广东陆军速成学校读书时,就结识了在学校秘密宣传革命的姚雨平、张酮村等进步人士,深受孙中山“倾覆清廷,创建民国”的思想影响,加之姚雨平等人的启发,更加豁然贯通,挽救民族危亡之心油然而生,决心投奔革命行列。带雄被调回广州后,正值广东革命运动由宣传转入行动。姚雨平等人受孙中山的委托,被派往新军和防营中活动,积极图谋在广州策动巡防营起义。
一九零八年,带雄由姚雨平介绍﹐加入了同盟会﹐决心致力于推翻清朝统治的活动。从此,带雄就经常参加同盟会在白云山的集会,听领导人对鸦片战争、中法战争、八国联军侵占北京、火烧明园等演讲。带雄对国家之难、民族之灾更加忧心如焚,对清廷的腐败无能疾首宪额﹑对帝国主义野蛮侵略﹑惨无人伦的罪恶行径发指眦裂﹒决心从事内应活动,献身革命。庚戌新军起义失败后﹑孙中山在槟榔屿召集黄兴、赵声、胡汉民等及各地代表开会。孙中山在会上指出过去历次失败的原因,在于专靠军队力量,此后除仍须以新军为革命骨干外。同时还需要运用民军的力量,广州一得,即以黄兴统一军出湖北﹑湖南﹒赵声统一军出江西、南京。并决定在广州作更大规模的起义;派黄兴、赵声、胡汉民等主持策划工作。设统筹部于香港为指挥机关,正副部长由黄兴,赵声分别担任。在广州另设起义指挥部,举赵声、黄兴分任正副总指挥,筹划起义计划、运送军火、指挥作战等事宜。他们做到先民军后防营再新军的行动计划,层层发动。因原“十路进攻,放火扰乱”的计划过大,且赵声因故不能到职。不料二十七日清吏似已发觉,增兵扼守要冲,消息传出,纷纷自危,同志会商主张坐以待毙不如先发制人。代总指挥黄兴最后决定辛亥(一九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兵分四路举义。第一路由黄兴亲领攻两广总督府;第二路由姚雨平负责攻小北门,占飞来庙,延新军入城;第三路由陈炯明负责攻巡警教练所;第四路由胡毅生负责守在南门。然后各司其职,听候调遣。三月二十九日下午五时,义军臂缠白巾为标记,黄兴下令鸣螺角为号,亲率所部从小东营向两广总督府进军,冲入总署,分头搜索不见一人,黄兴即举火焚烧,出至南门,遇李准调来大队清兵。激战之下,伤亡严重,黄兴亦受伤,断右手两指。其余三路因领枪受阻等原因未动,黄兴即率方声洞、朱执信、何克夫等十余人,拟与防营接应,在双门底碰上了温带雄部。身任防营哨官的温带雄与哨长陈辅臣﹐自接受命令后积极准备﹐到城内购买了白手巾三百方分给士兵﹐伪云尝赐﹐并传令晚餐提早半个小时。餐毕即闻警讯,李准派人传令该哨入城进攻党人,温带雄即下令扣留传令之人,并大呼“天授机缘,使吾党成功。”为掩护起义身份,不缠白巾臂号,前往行台生擒李准,并将计划告诉陈辅臣﹐命令全队整装入城,带雄持刀在前,辅臣随后,讵至双门底时,便碰上黄兴部。带雄部未缠臂号,黄兴部发生误会,方声洞首先发枪↓温带雄不幸中弹牺牲﹐防营部也即开枪反击,发生了误会枪战﹐预定计划没有实现。
人物纪念
一九三五年,温带雄嫡儿温宪邦、堂弟温济琴请带雄同学温家骥,面见孙中山的战友姚雨平和邹鲁,取得证明材料向南京国民党中央党部提出请求,得核准批复,确认温带雄为烈士,给予一次过抚恤金光洋八百元,并批示在黄花岗烈士墓左侧另立一碑。补书刊入温烈士带雄名字,以垂纪念。一九七七年,紫金县。民政局核准批复温带雄为烈士,发给“光荣烈属”横匾,以昭彰功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