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吐秀(?—1941),广东梅县人。
毛泽东夫人
贺子珍和
毛泽覃夫人贺怡的母亲。
人物生平
温吐秀,广东梅县人,其夫贺焕文,清末秀才,常为民间不平事书写诉状,被乡亲们称为“讼师”。贺焕文因写诉状得罪了官府,被捕下狱。温吐秀变卖家产,救夫出狱,后在永新县城南门开了一家“海天春”茶馆维持生计。又开办私塾,让子女和邻里童稚学习文化。
在艰险的革命斗争中,温吐秀夫妇和子女一起参加革命,不畏白色恐怖,不计个人得失,坚持地下斗争,为革命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可谓一门忠烈,堪为时代楷模。
1936年春,贺焕文与温吐秀夫妇转移到赣州城郊岗边村,住在三宝经堂,以吃斋念佛掩护贺怡的地下工作。贺焕文被当地人称为“斋公”。面对敌人的搜捕,历尽千辛万苦。
1937年,又与贺怡开展新四军的联络工作。
1938年2月,贺焕文因病去世,享年68岁。新四军项英等领导同志派人帮助贺敏学、贺怡简单料理了贺焕文的后事。贺怡调中共广东省委妇女部工作。考虑到安全问题,党组织派人护送温吐秀北上,到延安寻找毛泽东、贺子珍。途中,温吐秀化名胡氏,经过艰难辗转,来到延安,方知贺子珍已去苏联治病。由毛泽东妥善安排照料温吐秀的生活。
1941年秋天,温吐秀因病去世,毛泽东个人承担费用,委托中办的同志与当地老乡将她安葬在延安北关(现军分区所在地)后山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人民政府追认温吐秀和丈夫贺焕文为革命烈士。
1958年,温吐秀坟迁入延安四八烈士陵园。
亲属成员
温吐秀与
贺焕文共生育了5个子女:
贺敏学、
贺子珍(乳名桂圆)、
贺怡(乳名银圆)、
贺仙圆、
贺敏仁。子女们因有了文化,接受了进步思想,相继走上革命道路。其中子女贺敏学、贺子珍、贺怡在当时称为永新红军贺氏三兄妹,威震敌胆。
长子
贺敏学生于1904年,1927年3月在永新禾川中学上学时加入共产党,参与组织永新农民暴动,被反动派逮捕。小妹贺仙圆给狱中传递情报,被敌人抓住剜去双眼杀害。贺敏学7月被营救出狱后,任中共永新县委书记、县革委会主席,与袁文才、王佐创建井冈山根据地。
1927年9月,毛泽东秋收起义后转战来到江西永新,通过贺敏学介绍,与袁文才、王佐在井冈山会合。红军北上长征,贺敏学留在赣南坚持游击战争,深受左倾路线迫害,后到新四军工作。南征北战,七次负伤,战功卓著。
大女儿
贺子珍,生于1909年,1926年毕业于永新女子学校,参加永新暴动后,随兄上井冈山,勇敢善战。
1928年6月与毛泽东结婚,在毛泽东身边担任机要工作,后跟随红军长征到达陕北。
二女儿
贺怡,生于1911年,1931年在吉安东固根据地与毛泽东的小弟毛泽覃结婚。
1934年10月红军长征北上,贺怡因身怀有孕,不能随军,留在江西苏区转入地下工作。时任红军独立师师长的毛泽覃在闽赣边区坚持斗争,1935年4月在瑞金红林山战斗中遭包围牺牲。1936年春,贺怡担任中共赣州县委书记,继续坚持斗争。
1937年与新四军取得联系,任新四军江西联络处主任。
1938年2月由党组织派往广东省妇委工作。
1949年随解放大军南下,任中共吉安地委组织部副部长,11月21日公务途中因车祸遇难。
小儿子
贺敏仁,生于1918年,1934年随红军长征北上,在红一军团11师某团任司号员。
人物纪念
温吐秀烈士墓坐落在延安“四八”烈士陵园自上而下第三排左起第一位。墓碑为橫式,上方雕刻红色五角星,正中为楷书“温吐秀烈士墓”(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已追认贺焕文、温吐秀夫妇为革命烈士)。下方立碑人署名:贺敏学、贺自珍、贺懿。贺子珍的名字将“子”字刻为“自”;贺怡的名字将“怡”字刻为“懿”。文化大革命结束后,“四八”烈士陵园正式命名,并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