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中京考古遗址公园
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境内公园
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位于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和龙市西城镇,平岗绿洲中部,包括渤海中京城遗址(西古城)和龙头山古墓群。1996年被国务院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被列为中国十大考古发现。西古城是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的古址,在渤海国二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作为渤海的五京十五府六十二州建制之中的一个重要城市,始终是渤海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城市之一。龙头山古墓群是唐代渤海国王室贵族的茔地,是渤海中前期墓葬的典型代表,也是我国东北地区一处十分珍贵的文化遗存。渤海的历史遗迹和文物散布于和龙大地,为后人留下了珍贵的历史文化遗产
景点
渤海中京显德府——西古城
该古城是唐代渤海国中京显德府遗址,始建于唐玄宗天宝初年(742年)前后,唐天宝中年(748年前后),渤海第三代王大钦茂将其国都从敦化迁至此地,曰显州。唐天宝末年(755年),大钦茂徙国都于上京龙泉府后,该城遂为渤海五京之一的中京显德府。926年,契丹灭渤海,该城亦毁弃。
西古城位于和龙市西城镇古城村,距西城镇4公里,距和龙市23公里。城址有内外双重城垣,内外城均呈南北纵向长方型,城垣为土筑。外城南北长720米,东西长630米,南、东、北垣保存较好,残高一般在1.5~2.5米左右,最高处可达4米。东垣偏南部有缺口,西垣基础保存完好。内城南北长310米,东西长190米,城垣基础尚清晰可辨,现辟为小路或田埂。内城共有5座宫殿遗址,南北纵向沿同一轴线分布有3座宫殿遗址,分别编为1、2、5号宫殿,2号宫殿东西两侧各有一座宫殿,编为3、4号宫殿。西古城是发现为数不多的、较完整的渤海国建筑遗迹之一,因而具有特殊的历史地位、考古价值和学术研究价值。
渤海国时期多次向唐朝纳贡,主要贡品为“太白之鹿、率滨之马、卢城之稻、北海之鳍”,其中“卢城之稻”就是中京显德府卢州所产稻米。
渤海国灭亡后,契丹人有计划地将渤海遗民强制迁移到辽宁一带,并将原地的城池文物付之一炬,使一千三百多年前的海东盛国文明默默无闻地湮灭于荒草黑土之中,留下了许多千古之谜。
龙头山古墓群
在西古城以东8公里处有一座著名的古墓群——龙头山古墓群,是唐朝渤海国王室贵族的墓地之一,分为龙湖、龙海、石国三个墓区,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龙湖墓区位于龙头山北部,占地2万平方米。龙海墓区位于龙头山中部,占地6万平方米。石国墓区位于龙头山南部,占地0.5万平方米。
贞孝公主墓
贞孝公主墓位于龙海墓区,是渤海国第三代王大钦茂四女夫妻合葬墓穴,墓葬里壁画是迄今为止保存完整的渤海时期壁画,对研究渤海国历史、文化以及与唐朝密切关系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甬道出土的墓志铭一直为国内外专家学者所关注。
考古遗址公园
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
2013年12月17日,经专家现场考察和评议,国家文物局局务会议研究决定:包括西古城和龙头山古墓群在内的渤海中京遗址被列入第二批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名单,并予公布。——文物保发〔2013〕19号。
项目建议
产品方案及规模
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分为4个功能区:遗址展示区、管理服务区、预留区与周边资源利用区。
建设内容
渤海中京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范围为70.5平方公里,其中山地3715.9公倾,平原3338.2公倾。共分4个功能分区:
遗址展示区:占地约20公顷,分为中京城遗址内城展示区、龙头山展示区。中京城遗址内城展示区以展示考古遗址信息为主,体现宫殿格局和建筑规模。龙头山展示区主要展示龙海墓区墓葬分布、规模和墓主身份,同时突出墓葬选址特点。
管理服务区:占地面积21.7公顷,主要是利用中京城遗址北侧的梭形地块建设博物馆、管理用房、考古工作站在内的基础设施,将中京城遗址、龙头山古墓群的历史信息进行整体展示。
预留区:占地面积为35公顷,主要由中京城外城遗址考古区,龙头山古墓群保护区构成。
周边资源利用区:占地面积为176公顷,主要分为渤海文化体验区和农耕体验区。渤海文化体验区利用中京城东侧的自然村落建设渤海文化体验村,再现和体验渤海国时期的生活场景,包括农耕、织布、铁具加工、烧瓦等活动。农耕体验区以特色稻田为主题的乡村休闲区,为遗址公园提供具有特色的旅游服务设施,提高游客的文化体验效果。
最新修订时间:2023-12-09 07:53
目录
概述
景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