渣胎碗,顾名思义是贫困平民使用的一种粗瓷,故景德镇俗称为“灰可器”。这种碗虽说是胎质粗糙,彩色青灰,但那缀画满壁的青花纹样却有着浓郁的生活气息和
民间文化信息,还有不少专家为解读其中之谜而争论不休呢。
早在宋代,安徽省繁昌县柯家寨就是一个烧造瓷器的地方,史称“繁昌窑”。明朝万历年间,有一次他们偶然烧出一件色如玳瑁,形如寿翁的瓷器。地方官吏便忙不迭地进献给神宗皇帝。皇帝大喜,下旨要“繁昌窑”再烧造一百件同样的瓷器送进宫来。瓷工们知道大难临头了,纷纷携家外逃,有些就跑到了邻省的景德镇,仍操旧业谋生。
因为初到景德镇,人地两生,又缺资财,只好利用坯坊中清出的下脚废料,也就是镇民所说的“脚板屎”做些粗瓷碗,再画上青花去烧,藉此卖钱糊口。他们虽流落
景德镇,但念念不忘家乡,因而在瓷碗坯胎上挥画时,就以“柯”字为师,以作贞示。字越写越草,图也画越脱形,以至于有人说是“刀”字纹,有人说是“茶花”纹;有人说是“秋苇”纹,有人说是“蔷薇”纹。这种由青花的粗细线条勾画点撇的抽象纹式,谁也看不懂,所以在江浙一带称之为“鬼画符”。然而繁昌人却解读了其中之谜,就是传达了“唯有山茶偏耐久”,“两地蒹葭昨溯伊”,“东风且伴蔷薇住”,“青白无言告家翁”的游子情愫。无怪乎,明代大画家徐渭也评论说,这是“直抒胸臆,信手写出,如写家书,虽或疏卤,然毫无烟火酸馁之气,实乃为书画一体之绝妙文章”。“迨草书盛行,乃迨始有写意画”。因此,有专家认定,渣胎碗之谜,诠释即在其中,“灰可器”也应正名为“徽柯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