渡鸦
雀形目鸦科鸦属鸟类
渡鸦(拉丁学名:Corvus corax)是雀形目鸦科鸦属鸟类,别名渡鸟、老鸹。渡鸦是体形最大的雀形目鸟类,体长63~71厘米,翼展116~118厘米,体重890~1600克。渡鸦成鸟全身羽毛黑色,闪烁金属光泽;尾楔形;喙黑色,很大并略微弯曲,鼻须长而发达,几乎盖住上嘴的一半;喉、颈与前胸羽毛细而长呈披针状;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跗跖、趾、爪均为黑色。野生渡鸦的寿命为10~15年。
物种学史
进化史
渡鸦起源于旧大陆,但其横跨白令陆桥前往美洲新大陆已有上百万年的历史。研究者通过对来自世界各地的72只渡鸦进行采样,发现了两个不同的遗传群体,他们将其命名为加利福尼亚分支和全北极分支。全北极分支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及北美地区,加利福尼亚分支主要分布于北美西部。
研究发现,与来自加利福尼亚的渡鸦相比,来自美国明尼苏达州、缅因州和阿拉斯加的渡鸦与来自亚洲和欧洲的渡鸦亲缘关系更近。此外,还发现分布于美国西南部和墨西哥的白颈渡鸦(Corvus cryptoleucus)与加利福尼亚分支的关系比它们与全北极分支的关系更密切。
对这种发现的解释为,200万年前由于冰川作用,加利福尼亚的渡鸦与欧洲和亚洲的渡鸦分离。100万年前,加利福尼亚分支的一部分渡鸦进化成一个新物种,即白颈渡鸦(Corvus cryptoleucus)。此外,有研究发现,加利福尼亚分支的渡鸦通过与全北极分支的渡鸦杂交,使这两个分支重新合并为渡鸦。
分类史
渡鸦在《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的分类系统中属于雀形目鸦科鸦属。渡鸦有多个亚种,不同分类系统中记录的亚种数量亦有所不同,如在HBW和BirdLife分类清单v8(2023年12月)中记录有12个亚种,在Clements2023年版本中记录有8个亚种等。根据《中国生物物种名录(2024版)》,渡鸦有2个亚种。
发现与命名
渡鸦的拉丁学名Corvus corax由Linnaeus于1758年在其著作《自然系统》第10卷第1期中所命。属名corvus在拉丁语中即为“乌鸦”的意思;种名corax是古希腊语κόραξ的拉丁化形式,意为“乌鸦”。
形态特征
渡鸦是体形最大的雀形目鸟类,体长63~71厘米,翼展116~118厘米,体重890~1600克,青藏亚种最大体重记录甚至达2.65千克。渡鸦成鸟全身羽毛黑色,头顶、肩、背、尾上覆羽、次级飞羽和三级飞羽的外翈具紫色金属光泽,次级飞羽外翈显示绿色金属光泽;尾楔形;喙黑色,很大并略微弯曲,鼻须长而发达,几乎盖住上嘴的一半;喉、颈与前胸羽毛细而长呈披针状,具紫色光泽,下胸和腹部略有蓝紫色光泽,所有的金属光泽均随不同的光线而产生蓝、绿、紫和紫蓝色等变化;虹膜褐色或暗褐色;嘴、跗跖、趾、爪均为黑色。
幼鸟羽毛与成鸟相似但较深,自颏至上胸、颈侧、下腹羽为黑褐,羽片松散,虹膜蓝灰色。渡鸦雌雄成鸟羽色相似,雌性可能较小。
栖息环境
渡鸦见于各种生境,如植被稀疏的荒漠、沙漠、寒冷的高原、绿洲、大草原、森林及雪线附近等。只要有人类活动,甚至是不毛之地,也能够见到其踪影。渡鸦喜欢开阔的景观,例如无树的苔原、海岸、开阔的河岸、岩石悬崖、山林、平原、沙漠和灌木丛生的林地,通常栖息在悬崖峭壁或大树上,但也会在电线、城市地区和广告牌上筑巢。
在中纬度地区,渡鸦通常存在于针叶林和阔叶林中,那里的树筑巢通常比悬崖筑巢更常见。渡鸦在北美北太平洋沿岸的温带(针叶)雨林中很常见。渡鸦通常避开大城市,但在阿拉斯加的安克雷奇和加利福尼亚的大都市地区数量很多。
分布范围
渡鸦是鸦属中分布最广的物种,遍布整个全北区,包括欧亚大陆、北美等,无论是低海拔如吐鲁番盆地还是海拔5000米以上的高原都有其分布,在高达6350米的珠穆朗玛峰大本营附近也有其踪影。在中国,渡鸦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内蒙古、河北、甘肃新疆、青海、西藏、四川等地。
生活习性
觅食
渡鸦从地上觅食,为杂食性,主要取食啮齿类、鸟类的卵和幼鸟、爬行类昆虫和其他动物,尤其喜欢大型动物的腐尸,也取食植物的果实和谷物。渡鸦被认为是机会主义者和“清道夫”,总是最先发现尸体招呼其他动物帮助其“开肠破肚”,也偷食别人的食物,甚至捡食人类垃圾堆里的剩余食物。在恶劣的环境条件下,渡鸦会储存多余的食物,特别是那些含有脂肪的尸体。
交流
渡鸦具有“语言”交流能力,其“词汇”很复杂,甚至不同地方的种群有不同的“方言”。渡鸦叫声嘈杂且多样,能发出15到33种声音,包括喉部发出的呱呱声、格格声、尖锐刺耳的金属声、高的敲打声、低沉的嘎嘎声及接近音乐的响声等。渡鸦也可以模仿环境的声音,包括人类的说话。渡鸦这些不同的叫声传递着不同的信息。渡鸦发声时喉咙鼓起,发出浑厚的呜声,如“喔一一喔一一喔”或“嘎哦一一嘎哦一一嘎哦”,简单而粗厉。
渡鸦还可以通过身体以威胁或安抚来表现下属和上级之间交流。渡鸦有领地意识,会将入侵者追逐到几千米外,并可能进行空战。此外,还可以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刺激等来感知环境。
智慧
渡鸦智商较高,在许多认知领域与非人灵长类动物相当,甚至可能在某些认知领域超过它们。
渡鸦遇到新问题能够进行解决。有一个实验曾设计来评估渡鸦的洞察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个实验是将一块肉用绳子挂在高台上,如果渡鸦为了要吃那块肉,就必须要站在高台上,一次将绳子拉高一点,并踩在绳圈上逐渐缩短绳子。五只渡鸦中有四只最终成功,且在不成功(忽略食物或只是拉扯绳子)与可靠行径(拉起肉)之间,并没有任何明显的试错学习。
渡鸦有能力为未来作规划,它们会保存有价值的物品,并在之后将其用作工具或交易物品。渡鸦将大部分时间用于储存食物,它们会对储存的食物进行伪装,或者将食物藏匿在远离竞争对手或看不见的地方,并且会观察其他渡鸦收藏食物,并进行掠夺。渡鸦被观察到与狼(Canis lupus)关系密切,它们会和狼协助共同觅食。
其他习性
渡鸦多单独、成对或成小群活动,有时亦见数十只甚至近百只的大群。渡鸦也常与其他的鸦科鸟类混集为群。渡鸦飞行力强,两翅扇动缓慢有力,也能随热气流在高空翱翔,多呈直线飞行,四处游荡,但一般不远飞,休息时多停歇在悬崖边缘和树上。渡鸦既能在地上慢步行走,也能快速在地上奔跑,但很少跳跃,喜欢守候在人类野外营地附近或山野村庄旁边树上和电杆上,有时停歇在一些残垣破壁和牲畜棚圈处。在一些垃圾堆和动物尸体周围,也常聚集着渡鸦。渡鸦为留鸟,一般不迁徙,但处于其分布范围边缘的种群可能会进行较短的季节性迁徙,以避免极端天气。
渡鸦的喙和爪子都很锋利,其性情凶猛,常主动攻击猛禽。渡鸦很少被捕食,即使是在巢中的卵或幼崽。雏鸟的捕食者可能包括鹰、其他乌鸦、猫头鹰和貂等。成年渡鸦一般能成功地保护它们的幼崽,并会大力赶走捕食者。成年渡鸦很谨慎,新发现的腐肉后,会在其他鸟类先靠近表明没有危险后,才会去接近。
生长繁殖
生长特性
渡鸦幼鸟一般需要5~6周的时间才能长出羽毛,大约在3岁时达到性成熟。渡鸦的视力敏锐,嗅觉能力较弱。
野生渡鸦的寿命为10~15年,圈养的渡鸦寿命较长,为40~50年,圈养的渡鸦有寿命纪录是80岁。
繁殖方式
求偶
渡鸦的繁殖期因地区不同而有所差别,一般发生在2月中旬到5月之间,每年繁殖一次,交配制度为一夫一妻制。
渡鸦在筑巢前会建立自己的疆域,并会主动保卫其疆界及食物资源。疆域的大小似乎由食物资源的密度来决定。雄鸟通过求偶飞行、提供食物等方式吸引异性,其求偶飞行包括高飞翱翔和各种复杂的空中特技动作,如在空中翻滚。雌性通过微蹲或张开、伸展或下垂翅膀以及摇晃或抖动略微抬起的尾巴来邀请交配。
筑巢
一旦结合后,雌雄亲鸟就会开始共同筑巢。巢一般建在大树顶上或悬崖上,有时也建在旧建筑物或柱子上。巢位较为固定,如无干扰,历年常在同一位置营巢,且喜欢利用旧巢经修整后继续使用。巢深碗状,外观粗糙,体积大。巢由枯枝、枯草混杂一些泥土构成,内垫以细枝、细草茎、草根、羊毛、兽毛和羽毛等材料。
产卵和哺育
渡鸦在巢筑好后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3~7枚。卵淡蓝绿色或淡绿色,被有褐色和淡灰色斑点,有时还被有粗著的黑褐色斑,最后一枚卵产出后即开始孵卵。孵卵由雌鸟承担,雄鸟觅食喂养孵卵的雌鸟,孵化期18~19天。幼鸟孵化后,由雌雄亲鸟共同哺育,经过35~43天的喂养,幼鸟离巢并与双亲一起生活长达6个月。
亚种分化
数量与种类
根据ITIS网站资料显示,截至2024年4月24日,渡鸦有11个亚种。
形态与分化
在中国,渡鸦有两个亚种,分别为青藏亚种和东北亚种。
青藏亚种
青藏亚种(Corvus corax tibetanus)形态与渡鸦相似。在中国国内分布于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阿拉善右旗、阿拉善左旗;新疆西部喀什、阿克苏、天山;青海东北部、东部、东南部和南部;甘肃兰州;四川若尔盖、石渠、德格、甘孜、康定、雅江、乾宁、色达、白玉、理塘、巴塘;西藏扎达、改则、仲达、拉萨、朗县、定日、亚东、羌塘、昌都和珠穆朗玛峰等地。在中国国外分布于克什米尔、尼泊尔、印度的锡金、不丹等喜马拉雅山地区以及巴基斯坦和中亚。
东北亚种
东北亚种(Corvus corax kamtschaticus)体型较小,腹面呈绿蓝色金属光泽,且辉亮不显著。在中国国内主要分布于内蒙古东北呼伦贝尔市的根河、牙克石,兴安盟的阿尔山,赤峰市的林西县、红山区,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弱水;黑龙江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黑河。在中国国外分布于俄罗斯西伯利亚勒拿河以东、外贝加尔湖、科雷马河,一直到堪察加半岛、萨哈林岛、库页岛以及俄罗斯远东滨海边疆区和日本北部。
近种区别
渡鸦的近种有白颈渡鸦(Corvus cryptoleucus)和褐颈渡鸦(Corvus ruficollis)。
保护现状
保护级别
渡鸦于2016年在《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被评为无危(LC)物种。
渡鸦在中国被列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2023年6月26日发布的《有重要生态、科学、社会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种群现状
根据iucnredlist网站资料显示,渡鸦种群数量为增加趋势。2004年,全球渡鸦数量估计超过1600万。根据2007年北美繁殖鸟类调查项目数据显示,该物种在过去40年中在北美经历了大幅的增长,在40年内增长了166%。根据2015年国际鸟盟资料显示,该物种在欧洲的种群估计为611000~160000对,相当于1220000~2320000个成熟个体。
主要威胁
从17世纪中期到20世纪中期或更晚,由于恐惧和迷信,渡鸦受到广泛迫害,导致欧洲种群减少,尤其是北欧和中欧地区。在冰岛和格陵兰岛,对渡鸦的迫害仍在继续,但在整个欧洲其他地区,迫害已经大大减少,使该物种能够在以前灭绝的地区重新定居。
此外,集约化耕作、林地砍伐和人为干扰也可能影响该物种;因涉嫌捕食羊羔和庄稼而受到人类的迫害,渡鸦经常被枪杀、毒杀或被陷阱俘虏;为了保护其他濒危物种计划,乌鸦因与捕食这些动物有关而在当地被杀死,例如保护沙漠龟和沙丘鹤的计划。
保护措施
渡鸦受到美国、加拿大、墨西哥、日本和俄罗斯之间的《候鸟条约》的保护。此外渡鸦在德国、荷兰、美国东南部和捷克共和国的部分地区被重新引入,并且得到了一定的补贴。
主要价值
渡鸦吃腐肉,这有助于清除可能携带疾病的动物尸体,有一定的益处。但它们有时会吃谷物、坚果和水果等农作物,并杀死或致残小型牲畜等,对经济有一定的负面影响。
此外,渡鸦的肉可入药,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相关文化
传说故事
渡鸦是死亡、瘟疫和疾病的象征,但同时渡鸦的聪明和勇气也为它们赢得了一定的赞赏,它们出现在很多民族的神话故事中。在挪威神话中,欧丁神有两只渡鸦相伴:一只叫“海吉”(Huginn),代表“思想”;另一只叫“牧宁”(Muninn),代表“记忆”,它们环绕世界飞行,把人间的消息带回给神明。在犹太教传统中,亚伯被该隐杀死后,渡鸦教亚当和夏娃埋葬亚伯的方法。渡鸦也是诺亚从方舟中派遣出来的第一只鸟,其任务是寻找尚未被洪水淹没的陆地。在英国,经过驯服的渡鸦居住在伦敦塔里,按照传说,只要渡鸦还在,整个英国便可以高枕无忧。
此外,在西北海岸文化中,渡鸦频繁地出现在其艺术品中一一例如面具、摇铃和独木舟的船首上,还被用作图腾柱上的某些元素。渡鸦还是不丹王国的国鸟,在王冠上有渡鸦的装饰。
文学形象
渡鸦出现在许多文学作品中,在圣经《新约》中,基督劝诚人们要相信上帝:“想想渡鸦吧。它们从不种,所以也不收;它们既没有库房,也没有谷仓,上帝尚且供养着它们,你们可要比这些鸟高贵多了啊!”
在《渡鸦文森特》(1941年)中,葡萄牙作家米盖尔·托尔加(Miguel Torga)讲述了一只与诺亚为伴的渡鸦的故事。在中世纪威尔士传说《马比诺吉昂》(The Mabinogion)里,巨人布兰身边通常会有渡鸦相伴,当他带领一支不列颠部队抵抗爱尔兰军队而身负重伤后,便命令部下将自己斩首,并把他的头颅埋在伦敦塔下以做魔法保佑英国。这也是只要伦敦塔有渡鸦,英国就不会遭受侵犯之说的由来。这种异教传说最终导致中世纪末期渡鸦和乌鸦妖魔化形象的产生,那时它们常被当成巫师的密友或其在夜间的替身。
在奥维德的《岁时记》中,福玻斯为朱庇特准备隆重的盛宴,他让渡鸦从溪流中取些水来,结果渡鸦衔金碗而去却被一棵无花果树吸引。它发现无花果还未成熟,便在树下等待。最后,渡鸦带回一条水蛇,声称是水蛇阻挡了水流,但其谎言被识破,并因迟到和撒谎而受到了惩罚。
参考资料
物种详细信息.物种2000中国节点 中国生物物种名录.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13 15:26
目录
概述
物种学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