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市街道
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下辖街道
渔市街道,隶属于辽宁省营口市西市区,地处西市区西北部,东、东南与清华街道接壤,南与得胜街道为邻,西濒渤海东岸,北至大辽河,辖区总面积9.1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伪满洲国时期,西部有3个区:太康、通惠、河北,本境属太康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国民党沿用伪满时期的区建制。
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2月25日,营口解放,废除旧建制,全市设5区,本境属繁荣人民政府。
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8月,本境属西潮沟、繁荣、厚生3个公安派出所。
1950年初,本境属营口市第三人民政府。
1956年7月,成立渔市街道。
1968年,改为卫东公社。
1979年,改卫东街道。
1981年4月,恢复渔市街道。
2019年,河北街道、原渔市街道合并为渔市街道。
行政区划
2011年末,渔市街道下辖4个社区:渡口、西环、西市场、西大庙,下设55个居民小组。
截至2020年6月,渔市街道下辖5个社区:渡口社区、西大庙社区、西环社区、西市场社区、河北社区,
地理环境
渔市街道地处西市区西北部,东、东南与清华街道接壤,南与得胜街道为邻,西濒渤海东岸,北至大辽河。
人口
2010年末,渔市街道常住人口为26343人。
2011年末,渔市街道总人口3401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4013人,城镇化率100%。另有流动人口4159人。总人口中,男性18741人,占55.1%;女性15272人,占44.9%;14岁以下3109人,占9.14%;15—64岁22942人,占67.45%;65岁以上7962人,占23.41%。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3129人,占97.4%;有回、满、朝鲜等12个少数民族,共884人,占2.6%。超过300人的少数民族有回、满2个民族,其中回族480人,占少数民族人口的54.3%;满族305人,占34.5%。2011年,人口出生率6.68‰,人口死亡率9.33‰,人口自然增长率-2.65‰。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3705人。
经济
2011年,渔市街道工业总产值达到2.83亿元,比上年增长33%;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8%。201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3家,职工50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7亿元,比上年增长20%。其中大中型工业企业4家,职工240人,实现工业增加值3亿元,比上年增长10%。销售收入达到亿元以上的企业3家。
2011年末,渔市街道有商业网点35个,职工105人。2011年,社会商品销售总额达6亿元,比上年增长5%;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000万元,比上年增长5%。2011年,进出口总额6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其中进口3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主要产品有纺织液压机床、大型管件、脂肪醇、针纺品、塑料软包装等10项产品;出口300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按贸易方式划分,一般贸易出口3000万美元,加工贸易出口3000万美元。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渔市街道有幼儿园2所,在园幼儿230人,专任教师17人;小学1所,在校生384人,专任教师47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均达100%。
文化事业
2011年末,渔市街道有群众艺术表演团体6个,演职人员165人;剧场2座,座位160个;文化站1个,建筑面积40平方米。主要文化艺术团体有西城艺术团、津式秧歌队、大秧歌队、腰鼓队、京剧茶社、二人转剧场。
医疗卫生
2011年末,渔市街道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5个;病床36张,其中公立卫生机构床位6张。专业卫生人员102人,其中执业医师59人,执业助理医师9人,注册护士34人,平均每千人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人、执业(助理)医师2人、注册护士1人。2011年,医疗机构完成(门诊部以上)诊疗31306人次。
社会保障
2011年,渔市街道有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2623户,人数5442人,支出1362.9万元,比上年增长38.3%,月人均208.7元,比上年增长38.5%。社会服务单位4个,床位229张,社区服务床位10张。社区服务设施22个,其中社区服务中心1个,社区服务站4个,社区日间照料床位数10张。经常性社会救助工作站点和慈善超市5个。全年接受社会捐款3万元,捐赠物资折款8万元,接收捐赠衣被2900件,使3200人(次)困难群众受益。有1428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37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1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零就业动态为零。
交通
渔市街道境内交通由辽河老街、滨河大街、平安路等公路组成。
历史文化
渔市街道因地处辽河边沿,本埠和外埠的海上捕鱼船在此停靠卸船交易,形成了海鲜交易市场而得名。
参考资料
渔市街道2020年区划.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04 15:29
目录
概述
建置沿革
行政区划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