渔山列岛
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岛群
渔山列岛(Yushan Islands),位于浙江省宁波市象山县
位置境域
地理环境
地质
渔山列岛由火山凝灰岩构成。
地貌
渔山列岛地势东南高,皆悬崖峭壁,西北较平缓。北渔山东南端最高点海拔83.4米,南渔山南端最高点海拔127.4米,在岛的南端,为列岛之最高峰。
气候
渔山列岛属海洋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春夏之间多大雾,一般在10时左右雾散。夏秋之间多大风,海面波高浪大。
土壤
渔山列岛南北渔山土层较厚,以黄泥土和黄沙土为主,并有部分香灰土。其余岛礁土壤贫瘠,仅有禾草和少量灌木。
植被
渔山列岛植被以人工种植的黑松片林为多,间有少量苦棟;灌木、禾草丛生。野生仙人掌颇多,蔓延悬岩石壁中。栖有兔、蛇、鼠、蛙及山鹰、海鸥、鸟类等,放养山羊一二百只。
资源状况
生物资源
渔山列岛海域有浮游植物135种,浮游动物65种,底栖生物119种。渔山列岛重点保护的生物对象是贝类和藻类,渔山列岛是宁波市大型海藻集聚分布的典型区域。渔山列岛还有“亚洲第一钓场”的称号,主要有石斑鱼、真鲷、黑鲷、黄鳍鲷、石鲷、黑毛、鲈鱼、褐菖鮋等10多种名贵鱼种。
旅游资源
渔山列岛海蚀地貌景观以及丰富的岛礁资源等旅游资源。渔山列岛的全年海钓时间长达10个月,从3月开始可一直钓到12月,同时,能进行矶钓、拖钓、船钓等各种海钓活动。
主要岛屿
北渔山岛
北渔山岛位于浙江中部沿海,象山县丹城镇东南74千米洋面上,地处北纬28°53′12″,东经122°15′24″,距大陆岸线最近点石浦镇铜瓦门山47千米,东北—西南走向,略呈“Y”形,东西宽0.38千米,南北长1.30千米,岸线长5.20千米,面积0.48平方千米。由火山凝灰岩构成。地形南高北低,最高点海拔83.4米,地势较平缓,土壤肥沃,土层较厚,以黄泥沙土为主,有少量灌木和零星黑松、苦楝,岛南部岩壁长满野生仙人掌,岛周除北部较平缓,余皆陡峭,南边悬崖峭壁,高约70至80米,多洞穴,西南边有“仙人桥”景色奇特。
北渔山岛地处渔山列岛北首,周围海域鱼资丰富,各地渔民常来此捕鱼,以南北二大岛为导航目标,群众习称北渔山。开发较早,清时已有居民,后历经海禁、被侵占等,1955年岛上居民多被国民党军劫走,1958年后石浦镇居民迁居建村,现有二个自然村,以渔业为主,1984年被命名为“文明岛”,岛上有小学和卫生院。
南渔山岛
南渔山岛悬踞浙江中部前沿海域,位于猫头洋东侧,象山半岛东南端,地处北纬28°51′36″,东经122°13′54″,西北距大陆最近点47.5千米,与北渔山岛相对,形如两昂头海狮,夹距1.35千米。由火山凝灰岩构成。略呈小鸡形,长1.55千米,均宽0.56千米,面积0.88平方千米,岛上地势较高,南北两峰耸立,海拔分别为127.2米、124.6米,两峰间山岙披势平缓,土壤深厚,表层多覆腐殖质土,有开垦地田痕迹,环岛岩岸,岬短湾浅,崖壁陡峭,岸线全长5.17千米,植被良好,野生仙人掌多且硕大。
南渔山岛处渔山列岛最南首,周围海域为渔场,渔业资源丰富,各地群众常来此捕鱼,以南北两大岛屿为停息地和导航目标,俗称南渔山。
大白礁
大白礁位于象山县丹城镇东南75.2千米,北渔山西150米处,距大陆岸线最近点45.5千米,呈狭长形。由火山凝灰岩构成。地势平缓,最高点海拔61.9米,宽290米,长0.67千米,面积0.1943平方千米,岸线长2.10千米,岛上部分岩石呈灰白色,土壤较肥沃,长有禾草,栖有兔、蛇、鼠及海鸟,放养有山羊。因岛面积较大,部分岩石呈灰白色,故名大白礁。
小白礁
小白礁位于象山县丹城镇东南75千米,大白礁岛西侧,北渔山西200米处,距大陆最近点45.7千米,呈长形。由火山凝灰岩构成。地势较平缓,最高点海拔32.1米,长470米,宽100米,面积0.047平方千米,岸线长1.3千米,泥土稀少,长有禾草,栖有兔、蛇、鼠等动物,放养山羊。因位于大白礁西首,且面积较小,故名小白礁。
观音礁
观音礁位于象山县丹城镇东南75.3千米,北渔山灯塔200米处,距大陆最近点为48.1千米。由火山凝灰岩构成。最高点海拔48.1米,长100米,宽50米,面积0.05平方千米,地势陡峭,泥土稀少,仅生长茅草,有海鸥栖息。因岛上一岩石形如站立观音塑像,故名观音礁。
坟牌礁
坟牌礁位于象山县丹城镇东南约74.6千米,大白礁北10米处,距大陆最近点46千米,略呈圆形。由火山岩构成。长140米,宽110米,面积0.0154平方千米,高度27.9米(海拔),岩壁陡峭,南面较平缓,长有少许禾草,有海鸟栖息。因岛北边一礁块陡立,形似坟牌,故名坟牌礁。
大礁
大礁,别名大鸟礁,位于象山县丹城镇东南76.7千米,南渔山东北约100米处,距大陆岸线最近点47.23千米,呈半圆形。由火山凝灰岩构成。最高点海拔33.8米,长150米,宽70米,面积约0.0105平方千米,岸线长350米,地势平缓,岩石嶙峋,泥土稀少,仅长些茅草,沿海岩石生有紫菜及贝类,栖有各种海鸟,无水源。因该岛面积较大,故名“大礁”,又形似一只大鸟,故也称“大鸟礁”。
多伦礁
多伦礁位于象山县丹城镇东南75.2千米,北渔山东侧,距大陆最近点约46.83千米。由火山凝灰岩构成。长50米,宽20米,面积约0.001平方千米,海拔19米左右,南岸岩壁陡峭,势如刀切,北部平缓,上长有少许禾草,沿海岩间有紫菜及贝藻类,栖有海鸟。“多伦”系闽南语音,含义不清。
竹桥屿
名称由来
渔山列岛由两大主岛南、北渔山得名,因周围海域鱼资丰富,各地渔民常来此下网捕鱼,并以南北两大岛为导航目标,群众习惯总称之为渔山。英国版海图有黑山列岛之称呼,属西名。
文化活动
渔山列岛开发较早,据清末朱正元《浙江沿海图说》记载,该地“号为多盗”,“查此间,有居民者凡三岛,南渔山二十余户、北渔山二十余户、白礁五户,皆闽人之捕鱼为业者……”。乾隆《象山县志》记载,顺治十六年(1659年)为平郑成功、张煌言,“兵部尚书苏纳海禁山洋采捕,十八年徙沿海居民之内地”,至乾隆、嘉庆间,逐渐开禁,闽南渔民络续来此捕鱼定居。
清道光二十年(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相继被英、美、日本侵占。
清光绪二十一年(1895年),上海海关税务总司海务科以五万关平两在北渔山建成圆形铁铸灯塔一座,高16.9米,镜机系法国“巴比尔”公司特制,时为远东第一大灯塔(今存塔身)。
1985年4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批准在该塔原址重建灯塔。
1955年,岛上居民皆被国民党部队所劫走,一度成荒岛。
1958年,石浦镇居民始在北渔山定居建村。
人类活动
渔山列岛主岛北渔山和南渔山均筑有简易盘岛公路,水源充足。北渔山之西北端建有水泥码头,南渔山西南有500吨级码头。其间的大澳底,小湾、南湾、西南湾都是良好的避风锚地。因列岛地处浙江中部沿海最外侧,东面五虎礁又是中国领海基线的起点岛礁,故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属设防岛屿。
所获荣誉
1984年10月,渔山列岛被浙江省人民政府命名为“文明岛”。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31 13:59
目录
概述
位置境域
地理环境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