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渔家傲·和程公辟赠别》是
宋代词人
张先的词作。此词上片点染饯别小宴的时地和景象,下片抒写惜别的情怀。全词充满民歌风味,语言明白流畅,词意回转如环,情致缠绵动人。旅途的艰险,友人的深情,临别时的怅惘交织在一起,又加上《渔家傲》词牌自身特殊的长短句式和声韵,令此词读起来荡气回肠,感人至深。
作品原文
渔家傲⑴·和程公辟赠别⑵
巴子城头青草暮⑶,巴山重叠相逢处⑷。燕子占巢花脱树⑸。杯且举,瞿塘水阔舟难渡⑹。
天外吴门清霅路⑺。君家正在吴门住。赠我柳枝情几许。春满缕⑻,为君将入江南去⑼。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⑴渔家傲:词牌名。始见于北宋
晏殊,因词中有“神仙一曲渔家傲”句,便取“渔家傲”三字作词牌名。双调六十二字,上下片各四个七字句,一个三字句,每句用韵,声律谐婉。
⑵程公辟:名师孟。曾提点夔州路刑狱(主管一路司法刑狱和监察的长官)。
⑶巴子:指渝州,周代为巴子国,即今之巴县。巴子与巴东(今奉节县)和巴西(今阆中县)合称三巴,境内多山,重峦叠蜂,泛称巴山。
⑷巴山:东汉末刘璋在四川置巴郡(巴县)、巴东(奉节垦)、巴西(阆中县)三郡,合称“三巴”。三巴都可以称巴山。这里的巴山指巴子一带。
⑸占巢:相传燕子在立春后清明前从南海飞回我国。燕子有飞回原栖息地住旧巢的习性。花脱树:指花开后花瓣从树枝上落下。
⑹瞿塘:瞿塘峡。《太平寰宇记》:“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奔流电激,舟人为之恐惧。”
⑺吴门:今苏州市。清霅(zhá):指霅溪,在今浙江吴兴。
⑻春满缕:指刚折下的柳枝,春意盎然。
⑼将:持,拿。江南:泛指二人的家乡。
白话译文
渝州城头长满暮春的草,在重重巴山我俩相逢。你先回到故乡好比燕归定巢,而我还留在异乡如花儿脱离树木。酒杯暂且频繁举起别停下筷子。瞿塘江水宽广很难渡过。
远在天外的苏州正连着清霅的路,你家恰好住在苏州。你折柳送我真是情深意重。满眼绿色的柳树随风舞蹈,一直送你到江南去。
创作背景
这是作者为友人程师孟(公辟)赠别之作而写的和词。北宋皇祐四年(1052),六十三岁的张先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今四川重庆),不久离任。而程师孟(公辟)当时任夔州(今四川奉节)路提点刑狱。渝州正属夔州路。两人都是江南人到那里做官。他们在异乡相逢又将天各一方,临别前以词赠答抒发依依之情。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此词发端三句指出分别的地点、时间和景色。巴子即今之巴县,渝州附近,周代为巴子国,与巴东、巴西合称三巴,三巴都可以称巴山。先说眼前巴子城头碧草萋萋,正是“斜阳暮暮长安道,是离人断魂处”(柳永《引贺行》)。再写远望重峦叠翠,那是两人相逢之处。“燕子占巢”形容当时双燕归来,接着写花开又复花落,春去夏来,时光如水;人事变迁,亦复如此,曾几何时,相爱的人相逢而又将别。
“杯且举”两句,写饯别宴上,送行者劝君更净杯酒,祝君能得平安旅。瞿塘峡,即“古西陵峡也,连崖千丈,奔流电源,舟人为之恐惧”(《太平寰宇记》)。此峡夔州(今奉节县)之东,滩石险阻,猿鸟哀鸣,是民歌《竹枝》的流行地。唐代诗人刘禹锡任夔州刺史时有《竹枝》九篇,其中写道:“瞿塘嘈嘈十二滩。此中道路古来难。”又云:“白帝城头春草生,白盐山下蜀江清,南人上来歌一曲,北人莫上动乡情。”此词亦是叙行路之难,乡关之思,写得明白如话,复叠回环,颇有民歌风味。
下片将视线从长江头移向长江尾,从巴子城头移到“天外吴门、清霅路”,正是两人家乡所。所谓“天外”,是形容其远。吴门(今苏州市,程师孟故乡)与霅溪(作者故乡湖州乌程东南)相隔不远,当时一人归而一人留,自启思乡之情。这里字面有意重复,以使词意进一步发展。结尾三句宛转其意。作者自注曰:“来词云‘折柳赠君君且住’。”折柳赠别,意挽留。作者为了感激其深情厚谊,所以要把所赠的柳枝和无限乡思带回那草长莺飞的江南。这里的“江南”,承上“君家正在吴门住”句,意指“吴门”。意为:君虽滞留而寄情的柳枝与我俱归,亦足慰怀矣。语言明白流利而词句却委婉,多低徊不尽之意。
名家点评
清代词家
陈廷焯:笔意高古。情必深,语必隽。(《词则·别调集》)
中国当代词学家
唐圭璋:疏荡有韵。(《唐宋词简释》)
作者简介
张先(990—1078),北宋词人。字子野,乌程(今浙江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历任宿州掾、吴江知县、嘉禾(今浙江嘉兴)判官。又知永兴军(今陕西西安),辟为通判。后以屯田员外郎知渝州,又知虢州。以尝知安陆,故人称张安陆。以尚书都官郎中致仕。张先“能诗及乐府,至老不衰”(《石林诗话》卷下)。其词内容大多反映士大夫的诗酒生活和男女之情,对都市社会生活也有所反映,语言工巧。有《张子野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