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抱石绘画人物早期倾向于晋代画家顾恺之的风格,喜用绵细圆劲的笔法,追求古朴清远的意趣,后来又汲取明末画家
陈洪绶和清初画僧石涛的创作经验,相互渗透,最终形成潇洒中不失老辣、飘逸中蕴含深沉的艺术面目。
酒常常能激发傅抱石作画的灵感,每每酒后笔走龙蛇,肆意挥洒,满腔激情宣泄纸上,波澜壮阔的佳作层出不穷。他所用印文有“往往醉后”字样,应是其绘画时的真实写照。由于爱酒的关系,其笔下人物多见饮中君子——晋代的陶渊明。1935年,他在日本留学期间举办的第一次个展上曾展出《渊明沽酒图》,之后又陆续画过数张,构图相近,此幅为其中之一。图上渊明神清气闲,信步而行,若有所思,身后童子背负酒壶紧随主人,毕恭毕敬。图中只绘出人物而省略了背景,达到突出主体的创作目的。人物造型近乎夸张,呈现出飘逸自然的意趣。色彩清淡率意,意境静谧散淡。尽管着墨不多,却能表现出主、仆的心态举止,正是画家的成功之处。
傅抱石(1904—1965),江西省新余县人,“新山水画”代表画家,原名长生、瑞麟,号抱石斋主人,1952年任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教授,1957年任江苏省中国画院院长。傅抱石不仅在中国画创作领域硕果累累,而且在
美术史论研究方面成果颇丰,继承了中国古代艺术史研究“知行合一”的传统、著有《中国古代绘画之研究》《
中国绘画变迁史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