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议
汉语词语
清议,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为qīng yì,释义是指公正的议论,出自于《南史·宋武帝纪》。
释义
1、指公正的议论。
2、指对时政的议论;社会舆论。
出处
《南史·宋武帝纪》:“其犯乡论清议、赃污淫盗,一皆荡涤。”
1、《艺文类聚》卷二二引 三国 魏曹羲《至公论》:“厉清议以督俗,明是非以宣教者,吾未见其功也。”
2、《晋书·傅玄传》:“其后纲维不摄,而虚无放诞之论盈於朝野,使天下无复清议。”
3、宋 苏轼 《缴词头奏状六首》之五:“ 张诚一 无故多年不葬亲母,既非身在远官,又非事力不及,冒宠忘亲,清议所弃。”
4、宋 文同正肃吴公挽诗二首》:清议谁违者,高风自凛然佳城空万古,一圹掩寒烟
5、清顾炎武《日知录·清议》:“天下风俗最坏之地清议尚存,犹足以维持一二,至于清议亡,而干戈至矣。”
6、清 薛福成 《选举论中》:“其后上无明君,朝无是非,诸名士乃争相倡和,树朋党,然上下知畏清议, 汉 之赖以维持者数十年。”
7、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五章第一节:“ 东汉 后期,封建统治阶级越来越腐败,农民起义的浪潮此伏彼起,官僚和知识分子中间,也对当权的统治者不断地发出抗议,形成一种社会舆论,叫做‘清议’。”
参考资料
清议.百度.
资料.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3 10:07
目录
概述
释义
出处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