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波引
词牌名
清波引,词牌名。此词调以姜夔《清波引·冷云迷浦》为正体,双调八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另有双调八十三字,前后段各八句,七仄韵一种变体。代表作品有姜夔《清波引·冷云迷浦》、张炎《清波引·江涛如许》等。
词牌沿革
“清波”是放舟江湖的载体。六朝乐府有歌曲曰《清波》。引:唐宋杂曲的一种体制,本于乐府琴曲。词调中的“引”,多是宋人取唐五代小令,曼衍其声,别成新腔,名之曰“引”。一说来自大曲,是截取大曲前段的某一遍而成,个别来自杂曲。调名本意即以引曲的形式歌咏放舟江湖的逸志。调见南宋姜夔《白石道人歌曲》。
格律说明
正体:双调八十四字,前后段各八句、六仄韵。以姜夔《清波引·冷云迷浦》为代表。此调始于此词,祇有张炎词一首可校,故此词可平可仄悉参张词。但《词律》论前后段第五句“印”字、“共”字必须去声,而张词则用平声,想亦不拘也。
变体:双调八十三字,前后段各八句,七仄韵。以张炎《清波引·江涛如许》为代表。此词后段第二句六字,前后段第五句俱押韵,与姜词不同。
格律对照
格律对照词:姜夔《清波引·冷云迷浦》
中平平仄。仄中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中中仄平仄。仄仄中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中仄平平,中平仄、仄平仄。
冷云迷浦。倩谁唤、玉妃起舞。岁华如许。野梅弄眉妩。屐齿印苍藓,渐为寻花来去。自随秋雁南来,望江国、渺何处。
平平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中中平仄,仄仄中平平仄。中中中仄平平,仄平中仄。
新诗漫与。好风景、长是暗度。故人知否。抱幽恨难语。何时共渔艇,莫负沧浪烟雨。况有清夜啼猿,怨人良苦。
格律对照词:张炎《清波引·江涛如许》
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仄。
江涛如许。更一夜、听风听雨。短篷容与。盘礴那堪数。弭节澄江树。不为莼鲈归去。怕教冷落芦花,谁招得、旧鸥鹭。
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仄。
寒汀古溆。尽日无人唤渡。此中清楚。寄情在谭尘。难觅真闲处。肯被水云留住。泠然棹入中流,去天尺五。
(说明:词牌格律与对照例词交错排列。格律使用宋体字排印,例词使用斜体字排印。词牌符号含义如下:平,表示填平声字。句末加粗为韵脚。)
典范作品
宋代·姜夔《清波引·冷云迷浦》
宋代·张炎《清波引·江涛如许》
清代·冯煦《清波引·秋声凄楚》
清代·朱祖谋《清波引·小澜不整》
清代·王时翔《清波引·晓寒初犯》
参考资料
《清波引》格律.诗·词·曲.
最新修订时间:2018-06-25 20:24
目录
概述
词牌沿革
格律说明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