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是2013年东方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乐崇熙。
内容简介
《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编辑推荐:1、历经数代、载誉三百余年的同仁堂是一个历史的传奇,其发展演变史以及创始者的历代往事深深吸引着广大读者。
2、《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系同仁堂第十三代传人乐崇熙先生近20年的心血之作,为我们打开了尘封的往事,深入到大宅门的生活中,感知同仁堂的创建者乐氏家族的兴衰起伏,了解乐氏老宅里面的轶闻趣谈。
《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以乐家传人乐崇熙的亲历和回忆为线索,以总分的叙述结构,客观生动地记叙了同仁堂三百余年的发展史。全书以乐家轶事为经、以同仁堂发展史为纬,为我们打开了一段尘封的往事,让我们跟随作者所描述的一个个侧面,深入到大宅门的生活中,看到创建同仁堂这个民族品牌的乐氏家族的兴衰起伏,了解到乐家老宅生活的人和事及逸闻趣事。作者以丰富的史料、深层的思考、生动的事例、鲜活的人物展现了同仁堂的历史面貌和当代风采。
图书目录
序 一
序 二
序 三
楔子:乐家老铺的谱系与轶事
乐家老铺谱系的形成
达仁创业泣血沪江
颐龄堂与其派生出的三堂
永仁堂与一贴膏
怀仁堂鲜药圃
“琴师”开药店
乐仁堂与宏仁堂
无钱也能开药店
乐舜记与继仁堂
南京同仁堂
一、同仁堂中兴人物——乐平泉和许叶芬
印川公出身贫寒
印川公经营同仁堂
乐印川及许叶芬采取的有力措施
印川公的续弦夫人许叶芬
后世春秋
二、乐平泉二去太原
三、进一步兴旺的起点——记曾祖母许叶芬
四、详谈一张珍贵的老照片
印川公到底长成什么样?
五、印川公的两个女儿
六、一副对联
七、一本药目
光绪版《药目》与乾隆版《药目》
光绪版《药目》概况
几种名贵品牌
几种名称奇特的药物
与假冒堂号者进行不懈较量
八、四个小故事
配制催生兔脑丸
配制全鹿丸
一棵枇杷树
肥猪拱门,大吉大利
九、乐姓四代管理同仁堂
十、家族内部商战
十一、祁州药市与地道药材
祁州药市“同仁堂不到不开盘”
同仁堂专用地道药材,按炮制规程一丝不苟
十二、同仁堂的继承与发扬者——乐达义和乐松生父子
乐达义
乐达义接管同仁堂
遵从祖训,任人唯贤
四房的人真团结
乐达义的日常生活
我所见到的乐达义丧仪
堂兄乐松生
乐松生有较高的文化水平
乐松生对中药业的贡献
推举乐松生为北京同仁堂经理
向毛主席报喜
松生的日常生活
十二世人员及其子侄和所开的药店
十四、大排行和小排行
十五、乐家风格
十六、大房轶事
乐达亨二三事及其子孙
我的六伯父乐达庄
六大妈
南厅大嫂
六哥与新办公室
二姐夫西医朱广相
汪四表姐
十七、二房轶事
十一老爷及其子孙
关于乐咏西的生平掠影
乐咏西的子孙
四姑一家和我的姑姑们
牌房内外
善良爱国的十七老爷乐东屏
我的祖母张义芳
父亲与我二三事
父母恩情重
外婆一家
我的岳母们
十八、三房轶事
四老爷乐达聪和九老爷乐达璋
十嫂和大生
疯子八爷
八嫂的佛堂和杨大爷
十九、四房轶事
乐家老铺头名企业家——乐达仁
乐达德和他的子女们
大哥与三哥
四哥乐锜
二十、几号乐家老铺及其员工们
怀仁堂与居仁堂——与中南海二堂同名的药店及其他
怀仁堂制药厂的员工们
程绍武父子
周家麟及其父亲
忆常师傅
二十一、儿时记趣
叔侄结拜
上房放风筝
跟王八爷赛跑
二十二、老宅忆旧
老宅前门与同仁堂制药厂
乐家大门
花厅、南厅与井沿儿
北楼与西楼
北大房
南大房
东客厅
西客厅与刘老师
沛仁堂药厂的账房
老宅后门
老宅后门与周边环境
老宅的周边邻居们
二十三、老宅生活掠影
乐家人的衣着打扮
乐家过年、过节的习俗
请帖与知单
重男轻女与“粪箕子外头的孩子”的故事
乐家成员的“惧内”故事
老宅内主仆们的不良习气
关于零食的记忆
家养宠物
……
附 录
后 记
作者简介
乐崇熙,1932年出生,男,汉族,北京市人,同仁堂创立者乐氏家族第十三世后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北京医学院药学系毕业,1987年聘为硕士生导师,1992年获国务院颁发的
政府特殊津贴,现兼任北京同仁堂顾问。曾四次出席国际会议并用中英文作报告,出访美、英、法、日、尼泊尔、缅甸、及加蓬等国。
后记
一
曾祖父乐平泉,号印川,原为乐嵩年的遗腹子,于道光十一年(1831年)过继给乐百龄为嗣,时年21岁。他精明强干,仅用12年就恢复了祖业。他接收同仁堂时,仅有同仁堂1%的股份。经过几番努力,终于排挤出外股,全部收回了同仁堂,所以他是名副其实的中兴人物。曾祖母许叶芬协助他共同整顿管理同仁堂的业务,锐意经营,二人积累了许多宝贵经验。印川公1880年去世后,曾祖母又掌管同仁堂长达27年,这时,同仁堂的业务更加兴旺发达。
大房、四房几位伯父比较先进开明,六伯父达庄本身是前清秀才,四房的七伯父乐达仁独创达仁堂,成为除同仁堂以外乐家老铺的魁首:十伯父乐达义大公无私,成为重新整顿同仁堂的中坚力量。二房、三房相对保守、落后。在20世纪40年代,二房的十四哥元可和十四嫂李铮夫妻从同情革命到参与革命,为地下党保存经费。大房的乐佑申大哥管理同仁堂时间最长,积累了一套管理经验。五哥乐笃周当年就提倡过大同仁堂主义,与今天的中国北京同仁堂(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做法颇为相似。1954年,四房的十三哥乐松生带头申请公私合营,起到模范作用。1955年他当选为北京市副市长。尤其是1956年1月15日在天安门城楼上,他代表北京工商业者向毛主席等国家领导人递上全国工商业胜利改造的喜报,受到毛主席和党中央各位领导的亲切接见,这是乐氏家族的荣幸,也是同仁堂全体员工的荣誉。
从印川公1843年收回祖业同仁堂到1954年同仁堂成为公私合营企业为止,纵观这一百多年中乐氏子弟的作为,主流依然是好的。他们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地按照祖训和印川公及许叶芬老夫人制定的规矩认真制药、售药,亲自把关,并代代有所发展。乐氏家族始终以五世祖梧岗公提出的“遵肘后,辨地产,炮制虽繁必不敢省人工,品味虽贵必不敢减物力”为制药宗旨,从而保障了药品的质量。几代人都是乐善好施,宽容豁达,忠厚仁义,至今印川公和曾祖母的家规遗训仍然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时至今日,国内外的十三世、十四世、十五世子孙们仍有不少人从事医药事业,正是“忠厚传家久,医药济世长”。
经考证,乐达文应该是十五老爷乐咏西。
纠正与疑问:根据父亲乐东屏的笔记记录,四世祖尊育公有五子,一子早夭,所以五世祖中的乐凤翔不是长子而是次子。三子凤鸣,号梧岗;四子凤仪,我辈均是凤仪公之后。五子为凤岐。1993年版的《同仁堂史》等书均误以凤仪为兄,凤鸣为弟,这是不对的。由曾祖母许叶芬署检的《同仁堂药目》的药目序中说:“……五世伯祖梧岗公……”可知凤鸣公为兄,凤仪公为弟。
十二世的二伯父、三伯父、五伯父、八伯父、十二伯父、十四伯父和二姑均幼年早天。除十一姑告诉笔者,八伯父和十二伯父是二房的子嗣外,其余伯姑分别是哪一房的,无从得知。
十二世的父辈,在前面文章中称为“先生”,后面改为真实称谓“老爷”或伯父。
本书力求真实,有九成以上的可信度。所述全凭记忆,不准确及谬误之处,在所难免,敬请读者予以指正。尤其是对乐姓家人前辈,提到“许多不该说的话”,尚望在世之人多加谅解,笔者在此向各位长辈、族人深致歉意。
二
在完成了《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的写作之后,笔者想到了很多。乐氏家族作为民族工商业中的一个特殊支脉,生活跨度三个多世纪,在社会生活层面反映出民族文化和中医药文化的特点,特别是在最近一百多年里,乐氏家族成员们,随着历史的发展,也有不少变迁。但不论好坏,不论善恶,留下的都是时代的足印,难免有些是是非非,一时难以看清,难以因此论成败。在说到乐氏家族的人们在生活、社会中的表现时,笔者并没有加以掩饰,也做了些批评和暴露,这使笔者心有惴惴。因此,仗着自己现在是乐氏家族里辈分最高的人之一,斗胆写了这本书,在结束这本书的写作时,给自己的后辈写下了这封信:
乐拯与乐氏十四世及十五世的族人们,及乐家的近亲挚友们:
你们好,春节好!
谢谢乐拯的回信,解答了三房有关人员的问题,那是一份重要资料,我二人仅在兴隆街同仁堂集团公司院内匆匆见过一面。你既是同仁堂的一名员工,又是三房的直系子孙;你既有德国留学的经历,又是一名当代青年。以你的高学历,一定是事理通达,可以理解我写此书的初衷和理由。2007年,同仁堂宣传部金永年部长要我写些乐家旧事,当时我只零碎写过一些;到2009年早春老伴弃我而去,个人深感孤寂无聊,这时我才认真写起了《清平乐:北京同仁堂创始人乐家轶事》。为祖上歌功颂德,众皆欢欣;若提到前辈不是之处,尤其是说到某人的不是之处,他的直系子孙会有不舒服之感,我希望各位能以豁达的心胸,宽容大度地对待此事。正像个人不能选择自己的出身一样,我们又怎么样能影响到祖上的行为呢?我的宗旨是给后人留下一个当年真实的乐家形象。有人鼓励我说:“您这是在写乐家的历史啊!”我深知“当为长者隐”的道理,在我提到各位长辈之短时,本人愿领大不敬之过。
大房和四房比较先进是有原因的,他们十二世几位老爷到过东洋、西洋,很早就开阔了眼界。再往远了说,当年老夫人许叶芬就看中了两个孙子,大房的六老爷和四房的七老爷,认为他们二人可以发扬光大同仁堂。六老爷乐达庄亲口对我说:“因为我喜欢西学,故有‘鬼子六’的外号,为了这个别号,我奶奶都不疼我了!”此后老人家更加培养七老爷了。七老爷乐达仁没有辜负老人的期望,出国游学,又到同仁堂当学徒,为中药业做出了一番成就。
十老爷乐达义大公无私,扭转了各房在同仁堂寄卖药品的混乱局面,使同仁堂走上康庄大道。
总之,本书还有许多不足之处,欢迎各位及时纠正错误,多批评指正。
此致
春安
乐崇熙谨启
2011年新春
这封信发出后,得到了正面的回应。乐氏家族历代都有很出色的人物,这本身就是同仁堂得以创立、中兴以及走向辉煌的保证;而这些出色人物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在历史的大是大非面前高风亮节,品味周正,他们是乐氏家族的代表,维护了家族的体面和荣誉。笔者对他们的一些生活片段的批评,并不能抹杀他们的优秀作风和根本品质,毕竟是瑕不掩瑜啊。
序言
同仁堂是具有三百四十余年历史的中华老字号,全国著名的四大药店之一。
同仁堂中医药文化亦是
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项目,同仁堂产品的质量上乘,驰名中外,经济效益逐年增长。同仁堂起源于乐家老铺,乐家是一个大家族,解放前,同族各房轮流掌管。本书从公元1831年(清道光十一年)乐平泉(号印川)成为唯一继承人写起。他幼时生活相当贫困,后过继到同仁堂,经不懈努力而成为同仁堂的中兴人物。另一位中兴人物是他的夫人许叶芬。他们一共有四子:孟繁、仲繁、叔繁和季繁,即是后世常说的四大房,在他们的共同努力下,进一步发扬了同仁堂,可谓中兴后期巩固阶段的中流砥柱。许叶芬老夫人看中了两个孙子,即大房的乐达庄和四房的乐达仁,认为他们是继承中药事业的好苗子。这两位后人也确实没有辜负老祖母的期望,早期即出洋游学,继而创造出一番不平常的事业,至今大房后代旅法的居多,四房后代旅美的居多。二、三房的乐氏后裔,以二房人数众多。如乐元可和李铮及其子女积极参加革命,乐松生解放后当选北京市副市长。都是乐氏家族的荣誉。本书不但记述乐家轶事,也记载了同仁堂及乐家老铺员工们的辛勤劳动史。作者追记了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所亲历亲闻的事与人,勾画出当时富户人家的生活景象,重现了当年一幕幕的往事情境。
作者追述了老宅——乐家大门的概貌,一个大门内有几座阁楼、一二十个院落、两百余间厢房,这在北京实属罕见,书中描述出的景象,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外,还提到了不少民俗趣事,如除夕午夜肥猪拱门,大吉大利;又如清末作者祖母与大爷乐佑申的一番对话,反映出民国初年二人见面的一套寒暄;以及春节时及婚丧喜事的诸多礼仪,恐今世之中,青年鲜有人知。
书中还附有非常珍贵的照片,有1893年的老照片,作者将此照片的来历以及每个人都标示清楚,另有一张是1937年老二房因七七事变逃到包头时的全体合影,此外还有1995年乐士骧(乐松生之子)与众人以及2006年乐崇辉回大陆探亲与家人的合影,这些照片都是弥足珍贵的。
我与作者初中及大学两度同窗,真正的发小,是默契挚友,毕业后我们均在卫生系统从事中药工作,往还不断,过从甚密。几十年过去了,我们虽已步入耄耋之年,但作者记忆不凡,所述往事栩栩如生,令人钦佩,我有幸出版前先睹为快,故愿为之序。
姚达慕
2011年元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