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
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下属班级
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隶属于清华大学医学院基础医学系,以“培养真正的医师科学家”为办学目标,采用国内开创先河的“3+2+3”的培养方案,学制8年,学生完成学业后将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Medical Doctor, M.D.)。
改革创新
清华大学医学院提出并推行“医学实验班”的教学改革之前,“医师科学家(Physician Scientist)”的教育理念从未在中国临床医学教育的学生培养方案中出现过。
著名结构生物学家施一公,在担任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和医学院常务副院长期间曾说“我们心里有个梦想,希望能够在新世纪之初创造一个先进的医学教育模式,像当年的协和一样,为未来100年的中国医学打下新的人才基础。”为了实现这一梦想,医学院的创始者们踏上了赴美医学教育考察的旅程。他们发现,临床医学正在越来越多地被现代生命科学和医学基础研究所推动,国际一流医学院都开始了新一轮教学改革,以努力适应这一趋势。而国内的医学教育还是以传统的医学知识体系为核心,对此都未有足够重视。他们意识到新医学的挑战已经到来,靠老协和的传统已经很难适应现代医学的发展,一定要有新的力量和新的观念。
针对今天中国医学教育遇到的问题,可以借鉴美国教育理论家弗莱克斯纳曾提出的极具针对性的改革建议:首先是医学院校和综合性大学相结合,学生入学前要学习两年基础自然科学;其次是提高师资质量,教师要有科学研究的能力;最后是教学设备要优良等。这个指导思想不仅奠定了现代美国医学教育的基石,还影响了此后一个世纪美国医学的发展。
在实现新的改革思路过程中,可以发现中国虽然自七八年前引进了一批具有国际声誉的高水平生物学家,但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研究环境和体系还不成熟,不足以给学生提供成熟的转化医学的实验室科研环境。因此,将临床医学与现代生物学相连接的设想只能暂由国外来弥补。最终,作为清华医学教育改革的发起人,施一公院士提出了“3+2+3”的医师科学家培养计划,促进开设了“医学实验班”。即前三年利用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和基础医学的强大优势,打下一个深厚的基础;然后出国前往与清华大学合作的海外医学院,进行为期两年的医学科研训练;最后回到国内开展三年临床学习与实践,取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M.D.)。
学位授予
临床医学八年制专业的优秀毕业生将被授予医学博士专业学位(M.D.)。
教育理念
培养目标非常明确,即为中国培养真正的医师科学家---“懂得科研的医生”,致力于培养兼具创造力、预见力和全局思维的医界领袖、转化桥梁。实验班所学专业是临床医学,2009年招收首届学生(原“医学药学实验班”),2013年更名为“医学实验班”,学制8年,学生完成学业后将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学生毕业后大部分将成为医生,掌握现代生物科学技术、具备强大的科学研究能力的医师科学家,并将成为未来的医学领军人物。因此,在培养过程中更注重各基础医学课程的教育,更强化科学研究的能力,做到临床与科研并重。
师资力量
清华大学医学院85%的教师具有海外长期学习和研究经历。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2人,工程院院士1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6人。这些教师都直接参与了医学实验班学生的授课。学院还聘请北京大学、协和医学院、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积水潭医院等的教授学者担任双聘教授和兼职教授。此外,还有跨国、跨院系、跨学科的外聘知名教授任课,为实验班的授课质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
教学安排
修业年限
总修业年限为八年,实行八年一贯制的教学安排,采取“3+2+3”的三阶段培养方案。
培养方案
第一阶段--基础:1~3年级,就读于清华大学,由医学院、生命科学院、化学系等共同教学,完成公共基础课程(通识教育课程)和基础医学课程(专业基础课),并安排“临床医学见习”等实践教学。如果在完成前三年的学习后学生不想继续深造或者不符合出国留学要求将有机会转入其他院系并完成第四年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本科学士学位。
第二阶段:4~5年级,实验班中每一个符合要求的学生都将公派至海外一流大学,进入国际前沿实验室进行严格的科研训练。学生在会接受医学伦理学、论文攥写、文献检索、临床前模拟训练课等临床与科研相关的课程学习。期间将实行为每位学生配有国外和清华个一位导师的“双导师制”。
第三阶段:6~8年级。3年时间在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进行临床医学课程的学习和临床实习。北京协和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北京清华长庚医院(新建)将成为我们的教学医院;课程包括诊断学、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神经病学、精神病学、眼科学、耳鼻喉科学、口腔科学等40门临床医学课程。
学生完成学业获得医学博士学位(M.D.)。
主干学科
基础医学、临床医学。
项目优势
基础课程优势
医学实验班的基础课程设置充分发挥清华多学科的综合优势,整合了生物、医学、人文、理学等优势资源。实行双语教学,达到与国际接轨。课程完成后学生具备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双坚实知识基础。
科研优势
丰富的海外两年留学实习经验,将成为学生积极的智慧源泉,为日后成为高素质、高层次的医师科学家奠定扎实的理论与实践基础。学生们的专业科研素质和认真的学习态度得到了国内外导师们的一致认可和高度评价。不少同学发表了综述,参与了文章写作,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口头报告或是poster的形式展示自己的学术进展。
前三界医学实验班学生发表文章和参加会议统计(人数:82)
临床优势
2005年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挂牌成为清华大学临床教学医院,同时该院22位医学专家受聘为清华大学兼职教授。
2006年教育部、卫生部共建北京协和医学院大会举行,积极推进清华大学与北京协和医学院合作办学,实现共同发展。
2014年北京清华长庚医院开始营业,她是清华大学的新建附属医院,融医疗、教学、科研、预防、康复于一体。医院将通过创新机制,延揽海内外高层次医学人才,依托清华大学人才培养、学科交叉的优势,建设医学和理工、人文紧密结合的高水平医学研究平台,打造临床教学医院。
双导师制
第二阶段学习的前两个月,学生将根据兴趣在四个不同实验室进行科研轮转,最终选择一个实验室进行为期两年的科研训练。每一位学生将会被指定一位匹兹堡大学的导师和一位在清华大学的导师。“双导师制”既有利于学生迅速地从本科学习阶段过渡到国外科研训练,也有利于学生在美国期间的科学研究以及回国后科学研究的继续和深入。
实验班的学生在国外大学进行的科学研究包含了医学的各个热门研究领域,基因组学、免疫学、干细胞研究、细胞分子工程、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传染性疾病的疫苗开发等。
分流和淘汰制
实行八年一贯连续培养,同时,实行质量监控,确保各阶段的培养质量。对由于各种原因不能适应学习者,实行分流和淘汰制,但不设具体淘汰率。对不能达到学校规定的相应要求或本人不愿进入下一阶段学习的学生,将实行分流或淘汰。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予以转专业、本科毕业或结业。
前景未来
1. 临床医生:大部分毕业生将成为各大医院的医生。
与其他医学院校不同的是他们不仅具备很强的临床实践能力,而且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能够通过科学研究攻克在临床工作中遇到的医学难题,因此更易脱颖而出成为各自专业的领军人才。
2. 科研型医生:部分毕业生会进入国内外著名医院或研究所从事医学研究。
与传统的科学家不同的是他们不仅具备很强的科研能力,同时又有临床经历,这使他们的科学研究成果更易转化为临床应用,引导各自领域向纵深发展。
3. 其他:少数毕业生会进入政府职能部门、国际卫生组织、大型制药企业、医疗投资行业等。
由于实验班学生既懂临床、又通科研;既知晓本国国情,又拥有国际视野;因而会有少数学生进入政府职能部门、国际卫生组织、大型制药企业、医疗投资行业等。
参考资料
清华大学医学实验班简述.清华大学医学院.
最新修订时间:2024-07-06 17:37
目录
概述
改革创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