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人文社会学院是隶属
台湾清华大学的学院,成立于1984年8月1日。
学院概述
1980年,台湾清华大学成立第一个人文系所「中国语文学系」,教学研究方向以语言学、文学为主,在台湾各大学中文系中,独具特色。
人文社会学院成立于1984年8月1日 ,为本校第四个学院,也是清华恢复传统综合大学努力中的重要步骤,并聘请
李亦园院士担任首任院长。
1989年成立文学、语言学研究所,作为中外语系大学部的延伸。文学研究所分为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两组,中文组于1994年成立博士班。
1995年因所系架构调整,裁撤文学所,「中国语文学系」更名为「中国文学系」,原文学所中文组并入「中国文学系」,仍保留「语文学研究所」,中国文学系设大学部、硕士班及博士班,此一架构延续。
人文社会学院是台湾首次使用此名称的学院,其成立之意义并不仅是在形式上容纳人文学与社会科学两方面的科系而已,而是企图藉此沟通人文学与社会科学的特殊发展,并进而建立科技整合的学术传统,促使清华人文学风的重塑与深耕。
人文社会学院有九个系所、一在职专班及三研究室,系所包括:中国文学系、外国语文学系、人文社会学院学士班、历史研究所、语言学研究所、社会学研究所、人类学研究所、哲学研究所、台湾文学研究所以及台湾研究教师在职进修硕士学位班并与中研院合办「近世中国与多元文化」、「中国研究」、「南岛语言学」三个研究生学程。研究室是以推动跨科系的研究为目的,有三个研究室为:性别与社会研究室、台湾研究室及亚太/文化研究室。本院教师和研究生所获的各项学术奖励,多在台湾各相关领域独占鰲头。
人文社会学院除了专注於学术研究及本科教学外,其另一任务是支援本校开设通识课程,以陶冶和加强全校学生在全人教育中的人文素养。校方所成立的「通识教育中心」,虽已独立於本院之外,但是许多人文与社会之通识课程仍由本院同仁担任。
人社院院馆内并设有图书分馆,这是台北地区以外台湾最完善之人文社会专业图书馆,所收藏的大陆期刊与图书已经在各大学中位居前矛。本院亦与校内的「艺术中心」合作,在各个开放空间及图书分馆不定期举行各种艺术展览,期盼能发展成为新竹地区最大且最重要的艺文展览空间之一。本院师生也正在院馆之外营造一生态步道和台湾原生植物园区,希望能开创一深具人文气息的学习和研究环境。
为促进清华大学的健全发展,以及人文与社会科学的前瞻性规划,争取建立清华博物馆与人文社会学院二馆(或社会科学院)。在人社一馆与人文社会图书馆、人社二馆与清华博物馆共构的这个架构下,朝向
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基础学科,以均衡发展人文与社会科学领域为目标,长期则与艺术、法律领域建立积极合作关系。
院长
蔡英俊:
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教授(2001/08/01--),英国华威克大学(UniversityofWarwick)比较文学理论博士(1988-1997)、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硕士(1977-1980)。研究领域:当代文学理论、中国古典诗论、古典诗词、文学批评、左传与叙述理论。
教学单位
理念宗旨
在普世全球化发展的今日,中文或华文作为一种国际语言,不论是语文或文学、文化的学习,都日益重要。本系课程一方面承继博雅教育传统,引导学生涵泳诗词文赋的古典文学文化世界,一方面重视当代专业训练,开拓中文或华文、汉学古今学术议题的各项研究领域。本系以培养中文专业优秀人才为目标,宗旨为:(1)、追求学术卓越。(2)、拓展中文视野。(3)、持续创新精神。中文系在清华大学整体发展的进程中,一直以学术卓越、研究与教学具有前瞻性、创新性及国际化为目标。
我们不断在变动的教育及相关整体环境中调整步伐,一方面坚持清华中文系向来开创性、前瞻性、教学暨研究成果领先的目标与特色,一方面也不断具体化多元开展的愿景,符合清华大学的发展愿景:「学术卓越、提供高品质教学、有优质研究教学环境、学术领域完整且均衡发展、具特色校园文化、经营绩效卓越、与社区及科学园区共荣、与社会及产业紧密互动之具国际水准之国际化一流大学。」我们以全新的视野看「中文」:这是一种国际语文,不止局限於台湾的中文系,而欲放眼全球,与世界其他各地的中文研究形成互动网络。中文研究教学在台湾,除了拓展国际化面向,在汉学或文化研究领域积极面向国际,开拓视野;同样重要的,也是在台湾或清华这个环境里,奠定语文与文化教育的基础。
清华中文系过去一直在台湾中文学界以开创性著称,从七十年代创系初期「中语系」结合现代语言科学的全新规划,到八十年代中开创卓越的近现代文学课程,以及结合西方理论或方法论的古典文学/理论研究,到九0年代在东亚儒学、文化研究等领域的蓬勃开展,清华中文系向来以新思维、新视野,开拓并改变中文系学术传统。专任教师研究、教学的成果,以及毕业学生在各领域的发展,向来获得各界肯定,声誉卓著。
系所特色
本系专任教师的研究领域分布於古典文学、学术思想、语文学、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等,研究成果丰硕,教学富有特色,并且经常举办、参与岛内外各项学术活动,教研表现在中文学界属顶尖水准。本系课程特色之一在於多元发展,领域涵盖古典文学、学术思想、近现代文学、文化研究、文学理论、语文学以及专业写作训练等。一方面提供基础训练,培育中国文学专业研究人才;一方面也开发各项专业分组选修学程,提供学生从事研究及就业的指引。另外亦规画一些延伸的实用课程,培养职场竞争力。
本系国际化的程度在台湾首屈一指,每年均有十数名同学获得奖助,参与国际交换学生计划,出国研习两个月至一年。另每年亦有十数名来自
北京大学、复旦大学、新加坡南洋理工等校的同学来系研读,国际交流十分密切。本系与图书馆人社分馆同位於人社院院馆内,馆藏丰富多元的人文社会学科书籍与国内外期刊,拥有台北地区之外最丰富的人文社会藏书,本系师生可就近使用,极为方便。
课程规画
大学部专业课程架构分为「基础必修」、「核心必修」及「专业选修分组学程」三部份:
全系学生在「基础必修」以及「核心必修」的根基下,须按照其兴趣及将来发展方向,选择其中两种专业选修分组学程。学生亦可选修全校跨领域学程,如中等教育学程、资讯传媒学程、社会研究学程、性别研究学程、文化研究学程等学分学程,或修辅系、双学位、双主修,以因应未来就业需求,增加求职技能。
硕士班毕业学分为24学分,博士班毕业学分为18学分。除学位论文外,硕、博士班的课程均为选修,每门课均为一学期3学分。博士生於三年内需通过三门学科考试,科目由指导教授根据考生研究题目、论文纲要而决定。硕、博士班课程设计区分为四种专业:古典文学、学术思想、语文学、近现代文学与文化研究,引领研究生深入性向相近的领域。修课可跨类别选读,俾培育广博根柢、多元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