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凉山位于
会宁县郭城驿镇境内,海报1670m,占地2100多亩。山脉属华家岭余脉,呈南北走向。主要景点有清凉山寺、烽火台遗址、窨子遗址等。
位置境域
地理位置
位于
甘肃省会宁县郭城驿镇境内,郭城驿村以西。北纬36°13′,东经104°52′。东有
祖历河,西有
关川河。双河在山脚下交汇后流入黄河。山下海拔1552米,绝对高程118米。
地质地貌
该区域土壤类型为山地灰钙土。
气候特征
该区域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年降水量320—400毫米,年平均气温7.5--8.5℃。烽火台所在清凉山,是关川河和祖厉河的分水岭,关川河在西,祖厉河在东。
生物资源
山上植物品类较多,并有丰富的中药材分布。动物有狐、兔、野鸡、锦鸡、野鸭、鸳鸯、蛇、鼠等。
历史沿革
西汉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汉武帝西巡至祖厉,曾登上清凉山一览三川形势,在风岭山上留下了汉武台的遗迹。
汉唐以来,丝绸之路横穿于清凉山脚下,商旅往来,驼队络驿不绝,是连接欧亚大陆的一条孔道。
唐僖宗中和二年(884年),清凉山开山修建寺庙,建有佛教寺庙,道教宫观,儒教殿阁,是一个三教合一的宗教场所。
明代于清凉山山顶设置烽火台,现留有清凉山烽火台遗址。
主要山脉
山脉属华家岭余脉,呈南北走向。呈苍龙回首,凤展单翅山形。
主要山峰
由凤岭、香炉峰、玉皇岭、笔架山、馒头山、天爷岭、龙背山、寺儿嘴等山头组成。占地2100多亩。
主要景点
清凉山寺
位于清凉山后山,是一座佛教寺院,历史上主要建筑有大雄宝殿、菩萨殿、金龙护法殿、韦陀殿、藏经楼、钟楼、鼓楼等。寺院前山分布有诸多道家建筑。根据史料记载,前山道教建筑群为四门、五楼、十八宫等。寺院建筑大多毁于同治兵燹,只残留钟楼和山后的菩萨殿。2008年建成五楹两层式大雄宝殿,殿内塑有庄严的全堂圣像。现已恢复重建的还有大殿旁边的三楹歇山顶式金龙护法殿,菩萨殿、讲经堂、钟鼓楼、僧房、山门等还在筹建,截至2013年。寺院旁已建成二层十间的办公楼。清凉山寺宗教活动主会为每年的农历四月初八日佛祖释迦摩尼圣诞日。
清凉山老君洞
清凉山老君洞位于清凉山东坡半山腰。洞高4.1米,口阔2.5米,进深5米,洞口向内约2米处,塑太上老君像。洞口前为一七开间三进重檐歇山顶建筑,明间2.8米,次间2.45米,次次间2.2米,边间2.2米;一进2.1米,二进2.3米,三进2.2米。据寺内保存的石碑载,该洞在嘉庆和道光时就曾使用和维修,说明在该洞在清晚期就已存在。
烽火台遗址
该遗址位于清凉山顶。台呈圆锥状,底周长89米,高5—7米,占地面积630㎡。烽火台所在山咀为一独立小山包,仅西北侧有余脉延伸,其余三面皆临陡崖,在西北侧挖有壕沟,残宽3—5米,残深1—2米。该烽火台为明代所筑,西北接亮羊滩烽火台,东南向接小羊营烽火台。1991年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10月24日被会宁县人民政府批准为第五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窨子遗址
分布于清凉山西面的半山崖。据当地老人讲述,年代在晚清至民国时期,是当地人躲避兵乱所凿。
人文历史
清凉山峰峦毓秀,风景幽雅,历代不乏名人登临,
汉武帝登山览胜而留汉武台,郭虾蟆守城尽节命名郭城驿。
刘一明结庵讲道,王言伦筑台读书,
范振绪登山叹彩画绝纶,
徐向前挥师经此北上抗日。由于帝王名流的登临驻足,更使清凉山名垂史志,光耀千秋。
清凉八景
汗烽秋声(馒头山汉代烽火台)、古驿流烟(明代郭城驿城)、青山叠嶂(清凉山主峰)、双河霓霞(为祖历河、关川河交汇处)、暖泉春涨(在大羊营关川河中有泉,冬天不结冰,春季水旺)、半城夕照(金会州遗址,今俗称郭虾蟆城)、卧牛望月(在红堡子村,与清凉山遥相呼应)、响河滴翠(位于红堡子村,为祖历河瀑布)。
清凉内八景
凤翅层峦(北山东南山余脉,状如凤翅)、月坪晴雪(胤嗣宫所在之月坪)、断砚虹桥(笔架山与馒头山之间斩断砚)、寺嘴烟岚(大羊营罗圈河湾寺儿嘴)、北岭晨钟(凤岭之钟楼)、南山暮雨(即玉皇岭)、龟蛇出山(山门口龟蛇象形山体)、笔架春晓(前山笔架)。
清凉山传说
传说很久以前,郭城川一马平川,土地肥沃,民勤粮丰。有
渭河妖龙闲游到此,甚是喜欢此处,便兴妖作怪,将祖厉河水聚堵起来,欲使两岸良田变为沼泽。眼看良田被毁、城池被淹,老百姓苦无良策,只得纷纷奔逃。时秦良听闻后气愤不已,这秦良原是朝廷武官,后告老还乡以授课子孙为业,为人正直,乐于助人,深得乡亲们的敬重。时良已古稀之年,老当益壮,背起青锋宝剑誓要斩妖除害,乡亲们含泪送别秦良踏上除妖的征途。秦良来到河边,见妖龙熟睡中,他想这正是除害的好机会。拔出宝剑,鼓足了劲,朝龙脖子砍去。妖龙疼急,猛地回过头来,一龙角将秦良柢倒,压在龙爪下,秦良卒。妖龙因受伤过重,庞大的身躯一下子栽倒,化成一座大山,将郭城川隔成两半,河水也分成两股。后人将山东面的河称为
祖厉河,山西面的河称为
关川河,两河交汇于此。后秦良托梦于乡亲:“妖龙虽重伤成山,但龙脉未断,一旦伤好势必会疯狂报复。只需众人用999片冰草叶子,在它的伤口处即山腰正中贴上7天7夜,妖龙便永不能翻身,家乡方可保全。”于是百姓奔走相告照做,男女老少一齐贴了7天7夜,终于切断了龙脉,化险为夷。从此,妖龙永远变成了一条大山横亘在那里。当地百姓为纪念斩妖除害的秦良,把妖龙变成的山头叫秦良山,后来讹传为清凉山。斩断龙头的地方叫斩断岘。在秦良死节的龙爪上(寺儿嘴)修建了一座忠烈祠,每年清明焚香祭奠。后虽山头上的寺庙早已塌毁无存,但后人一直传颂着秦良为民除害的事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