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凹露天坑内的风流交换。分自然通风与人工通风。
自然通风 露天矿自然风流的结构、方向、状态和速度,决定着采场内有害气体的分布、大气污染的程度。
露天矿自然风流分类的理论基础,是空气动力学的平行射流;风速l0(m/s)和空气垂直温度梯度▽t(℃/m)是形成自然通风方式的主要物理量;背风帮边坡角β>15°,顺风向地表开口水平长度L与垂直采深H之比L/H等几何参数,是决定各种自然通风方式的地形条件(见图)。在无风和弱风的天气里,采场内空气的运动,以对流式和逆增式最为明显。随着地表风力的加强,由热力通风转变为风力通风,形成直流式或复环流式通风。
人工通风 分:①热力式,利用燃油使空气加热以形成对流;②机械式,利用风机,在边帮开凿专用通风井,设通风管送风或抽风;③组合式,世界各国露天矿尚未实际采用人工通风。苏联采用过航空用的涡轮螺旋桨式和
喷气式发动机作为露天矿通风的动力,但能源耗费大,产生噪声和柴油尾气等二次污染。深凹露天矿通风问题,迄今尚未解决。
露天采场内大气污染和烟尘防治措施 ①设计时,合理布设排土场和地面建筑物,使露天采掘的朝向和地表风向频率图相适应;②在穿孔机上装设除尘器,并采用湿式凿岩;③每天风速最大时进行爆破;④经常在工作面和公路上喷雾洒水;⑤对内燃机装设净化器;⑥实行白天两班作业,以避开最不利的逆增式通风;⑦安装防风、导风设施;⑧利用人工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