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阴师范学院
中国江苏省淮安市境内公办高校
淮阴师范学院(Huaiyin Normal University),坐落于风景旖旎、人文荟萃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周恩来总理故乡江苏省淮安市,是一所以教师教育为主要特色,具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江苏省属高等学府。
历史沿革
前身溯源
1958年6月,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创办,专业设置为文史、数理、生化三个双科制专修科。
1962年6月,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停办。
1976年11月,南京师范学院淮阴分院创建。
1979年2月,经国务院批准,恢复淮阴师范专科学校。
1959年9月,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创办。
1962年,学校接管淮阴师范专科学校校舍、仪器、图书等资产。
1965年5月,学校改名为淮阴教育行政干部学校。
1969年6月,学校停办并被撤销。
1979年7月,经淮阴地区行政公署批准复建“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
1983年7月,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更名为淮阴教育学院。
1902年,江北大学堂创办。
1904年,江北大学堂创办更名为江北高等学堂。
1905年,江北高等学堂改建为江北初级师范学堂。
1906年,江北初级师范学堂更名为江北师范学堂。
学校先后易名、迁址多次,于1953年5月改为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
1766年,丽正书院在淮安创办。
1904年,在丽正书院的旧址上创办淮安府中学堂,之后更名多次。
1941年,始创盐阜区联立中学,后多次易名与迁址。
1950年2月,学校正式定址淮安。
1953年5月,学校正式定名为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
合并建校
1997年6月19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淮阴教育学院、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合并组建淮阴师范学院。
2000年3月3日,经江苏省政府批准,江苏省淮阴师范学校、江苏省淮安师范学校并入淮阴师范学院。
2002年,学校通过国家教育部的本科教学工作水平合格评估。
2007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等级。
2014年作为省内三所试点评估高校之一,接受江苏省教育厅组织的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
2021年11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审议通过,淮阴师范学院获批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及教育硕士、生物与医药硕士学位授权点。
2024年获批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
办学条件
院系专业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设有20个二级学院,学科专业涵盖理学、工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等9个学科门类。
学科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省级“十四五”重点建设学科7个,学术学位授权类别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类别17个。
师资力量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专任教师1210人,其中,具有正高级职称195人,具有博士学位教师624人。教师中有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1人,全国优秀教师2人,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3人,省教学名师3人,省“333工程”“青蓝工程”“紫金文化英才”“自科优青”等省级人才100余人,博(硕)士生导师100余人。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哲社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及以上团队近20个。
教学建设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有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2个,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9个,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10个,省高校品牌专业建设工程项目30个,省高等学校重点专业(类)9个;15个专业通过教育部师范类专业二级认证;建有省重点产业学院1个,工信部专精特新产业学院1个,省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2.0专业2个,省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项目2个;国家级一流课程、精品资源共享课等1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精品课程等68门。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获国家教学成果奖2项,省级教学成果奖50项;立项省级以上教育教改课题项目73项,教育部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73项;获批“十四五”职业教育国家规划教材、省级精品教材、省级重点立项建设教材等68部。
学术研究
科研平台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建有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省级重点实验室、高校重点研究基地、工程研究中心等科研平台30个,设有院士工作站1个;有省高校优秀科技创新团队、省高校哲社优秀创新团队等省级及以上团队近20个。
研究成果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近五年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国家社会科学基金83项,省部级项目435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48项。
学术资源
据2024年10月学校图书馆官网信息,学校图书馆馆藏纸本文献74.5万余种222万余册,其中古籍文献3756种20425册/件(含拓片480余种、1800余幅,有11部古籍入选国家、省级珍贵古籍名录);有中外文数据库35个,电子图书195万余册,电子期刊7万余种,电子学位论文881万余册。自建《周恩来研究专题数据库》《馆藏图书电子版数据库》《淮安市文史资料数据库》《运河与漕运研究数据库》等多个全文特色数据库。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于1979年创刊,开设“马克思主义与当代中国”、“周恩来研究”、“科学技术哲学研究”、“现当代学人研究”、“史学理论与史学史研究”、“新文学与现代传媒”、“网络与人文研究”、“文化产业研究”等栏目;自1999年起蝉联四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2002年入选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三届华东地区优秀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被列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中国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思博网(CEPS)、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收录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来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核心期刊。
淮阴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于2002年,主要刊登自然科学领域各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技术研究方面富有创新的学术论文,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
合作交流
截至2024年10月,学校与英国、美国、法国、芬兰、意大利、台湾等15个国家(地区)的近70所大学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与美国北阿拉巴马大学、白俄罗斯国立文化艺术大学、英国诺丁汉大学分别建立了本科双学位、硕士、博士联合培养项目,与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联合开展小学教育专业中外合作办学项目成效凸显。与芬兰于韦斯屈莱应用科学大学、乌克兰国立科技大学、日本山梨英和大学、台湾东吴大学、义守大学、玄奘大学等多所高校建立了师生双向交流项目20余项。入选江苏-加拿大高校合作联盟、江苏-韩国高校合作联盟。
校园文化
形象标识
学校徽志为圆形,标徽图案由梅花、书本、周恩来纪念馆等图形构成,梅花图形周边中英文校名环绕,寓意为淮阴师范学院用周恩来精神办学育人。中文校名字体采自周恩来同志手稿集字。
学校徽章为教职员工和学生佩戴的印有周恩来同志集字校名的长方形证章。教职员工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红色,字体为白色;本科生及其他学员佩戴的徽章底色为白色,字体为红色;研究生佩戴的徽章底色为黄色,字体为红色。
学校校旗为矩形旗帜,左上角配以学校徽志。
精神文化
崇德、励志、博学、笃行
勤奋、求实、创新、奉献
坚守朴实、追求崇高
校区情况
长江路校区
长江路校区位于淮阴区王营镇长江西路111号的校园占地近1700亩,主要设施包括:校园大门、崇文楼、生化楼、图书馆、弘文楼、理工楼、体育训练馆、音乐楼、学生宿舍、食堂、浴室、田径场、篮球场。同时,为确保校园正常运转,设有开闭所、变电所和水泵房。此外,校园还配备完善的道路管网和园林绿化设施。
交通路校区
淮阴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位于江苏省淮安市清江浦区交通路71号。
现任领导
校园环境
图书馆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的历史,可追溯至创办于1958年6月的淮阴师范专科学校图书馆和创办于1959年9月的淮阴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图书馆。
淮阴师范学院图书馆由长江路校区图书馆(总馆)和交通路校区图书馆(分馆)组成,总建筑面积近4万平米,阅览座位5100余个。图书馆下设综合部、资源建设与数字化部、信息服务与技术保障部、文化建设与阅读推广部、书刊借阅部及分馆服务部等6个部门,集借阅、查询、研修、学术交流及休闲等功能于一体。
师陶园
师陶园是师范学院交通路校区美丽的后花园,园内有山有水,亭台楼阁,小桥流水,曲径通幽,是师生们休闲读书的好地方。
知名校友
所获荣誉
最新修订时间:2024-12-25 19:15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