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扬洁秋图
清代石涛创作纸本设色画
《淮扬洁秋图》是清代画家石涛创作的纸本设色画,现藏于南京博物院
画作内容
内容布局
《淮扬洁秋图》描绘了秋水茫茫、天阔萧冷的淮扬秋景,河岸蜿蜒曲折,与天相接,近处有房舍横七竖八地坐落在坡坳之中,坡坳外树木尚且葱茏,沿着河道逶迤而去、柳树低垂间,枯叶缀于树上,蒲草凄凄随风摇荡,点明了“秋”的时节。
近处画城垣一角,在临河坡岸处,座落着屋宇、房舍、楼阁,错落有致,在高远处的一座房舍内,坐着一位长者正在眺望这里的景色,屋宇楼阁四周为丛树所围,有的屋宇掩映在丛树荫下,或隐或现。中部为河滩彼岸,河滩上长满了芦荻和丛草,在风吹动下向右倾斜,有的芦苇来回摇曳。远处为茫茫的河水,迷雾蒙蒙,似天水相接,独有一小扁舟在河水中游弋。山峦延绵,有的冈丘仅露出山头,长满丛树和杂草,草木已浅黄。
题跋印鉴
淮扬清秋之图。天爱生民民不戴,人倚世欲天不载。天人至此岂无干,写入空山看百代。百代悠悠甚渺茫,空山对客较短长。山川陆海结中央,南奔北走辟淮扬。黄海之水广汪洋,黄海之山西蜀岗。九河不断分六合,水阔山横无处说。遥思文帝早知儿,丧家之子亡隋脉。隋家炀帝画图空,人道荒唐我述中。当年不废迷楼意,歌管楼台处处风。隋才自捷大难比,隋心自敏通经史。隋仁隋义孰倾心,胶结杨素传遗旨。遗旨元符一望开,隋豕处处起瀛台。西池诏起十六院,南州又凿五湖米。五湖八曲风味多,随心称意昧天秋。红粉不到隋家死,彩女如何陆地过。隋荒自绝不思量,米珠薪桂天遑遑。征辽日日甲兵起,可怜社稷无人理。宫中李实共杨梅,不重杨梅重玉李。伤情目断平原颠,兴亡不在征辽边。一年三百六十日,只对烟花夜夜眠。扬州刺史新承宠,香车自走复懵懂。曲槛层楼迷不迷,能使神仙入情冢。河南杨柳谢,河北李花荣,杨花飞去落何处,李花结果自然成。遂楼宫人抗声咽,隋心犹恋云中阙。隋家歌管谁家阅,咫尺风流看饮血。荡心一丧天地轻,怎知天下无月兵。纵教千年万载死,不如一顾一倾城。倾城不见迷楼无,西院十六隋毒屠。河开千里幸江都,至今目电焉可诬。我行隋地试难明,我图黄海笔难停。精靡亦有荒凉日,桑亦变沧海形。今年居九夏,黄海千甲崩腾下,隋河亦已竭,雨水平陵谁得悦。谁思禹注淮南北,民间争颂亦无勒。功深只令四海息,息时又树稼与穑。山川陆海没风波,一日绚起鱼盐色。久知隋地空彷徨,又询禹甸高翱翔。北顾南瞻尽天长,分淮沿水画歧扬。老大白笑非屑屑,老夫自爱非忙忙。长歌短行非吾则,纵有丹青神不结。今移结神出涤楼,门前水退屋里舟。破砚拂开当目,突笔写入洁时秋。禹功隋荒县之两不论,而吾之冲口划月有不尽。为山老道先生正。大涤子极。
铃朱文长方印“痴绝”、朱文方印“零丁老人”、白文方印“若极”等。
创作背景
清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夏末,江苏北部区域惨遭严重的洪灾,即使是繁华的扬州也为洪水淹没。由于天灾往往被视为上天的吉凶预兆,有些人便将洪水与康熙南巡事件相联系。当洪水于同年秋天消退时,石涛便作《淮扬洁秋图》以记其事,并在画上题诗中对王朝命运作了一番思考。
艺术鉴赏
技法
由于作者善于体察自然景物;在这幅画中,作者用洗练的笔墨,生动地勾画了扬州城郊一隅的秋色景致,使人恍若身临其境。在远景的处理上,作者运用淡墨虚化的手法,给人以一种朦胧的美感;在笔墨运用方面,以湿笔水墨为主,运以花青淡赭色,画家巧妙地运用浓淡不同的墨色点染远近不同的景物外,还运用较深的赭色间点树叶,以加强秋天的景色。从通篇布局看,画家把作为全幅的重心近景处理在画幅的下方,而大胆地虚其竹景来扩大卒间,从而形成虚实、疏密的对比,相反恰又相成,耐人寻味。
这幅画运用了石涛特有的“拖泥带水皴”,连皴带擦,浓淡、干湿并用,描绘出湿润沃疏的质感。此图满幅洒落的浓墨苔点,吸收采用了董源一派的皴法点土石,配合着尖笔剔出草丛,使整个画面萧森郁茂,苍莽幽邃。
构图
此图以平远法构图,布局新颖,河岸呈月牙形状,几占画面的一半,对岸没有连绵的远山,而只以大片的留白化作天空,给人空间无限之感。房屋的位置安排也较为奇特。
名家点评
北京故宫博物院副研究员杨臣彬:此幅采用平远章法,开合自然,结构简洁而虚实相生。整幅画面洒脱豪放,内含朴拙,淋漓酣畅,中蕴苍茫天真之意,为石涛晚年山水画中佳作。
重要展览
2017年4月1日,天津博物馆举办“清代前期绘画特展”,天津博物馆向南京博物院借展的《淮扬洁秋图》在其中展出。
作者简介
石涛(1636或1640—1710年或1718年),清朝画家。本姓朱,名若极,释号原济,一作元济,又号石涛、清湘老人、大涤子、苦瓜和尚,广西桂林人。出家为僧,性喜漫游,曾屡次游黄山、南京等。与弘仁、髡残、八大山人并称“清初四画僧”。曾拜松江名僧旅庵、本月为师习佛学,擅画花果兰竹,亦工人物,笔意纵横,淋漓洒脱。尤善山水,并擅诗文,每画必题。卒于扬州。著有《画语录》。传世画作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淮扬洁秋图》《山水清音图》《梅竹图》《墨荷图》《竹菊石图》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24 15:54
目录
概述
画作内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