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宁河,黄河支流
无定河的支流,《水经注》中称为走马水,宋代筑怀宁寨于河之阴,始易河名怀宁河,后讹书为“淮宁河”。上游叫涧峪岔河,春秋时晋国公子重耳避难沿河而上,故此川又名“重耳川”。发源于陕西省
子长市,流经
子洲县、绥德县,汇入无定河。主要支流有清水沟河。淮宁河流域地处黄土高原,属水资源贫乏地区,农业只在少数川中台地分布。
干流概况
淮宁河干流全长85.2公里,总流域面积1222平方公里。大致自西向东流经子长、子洲、绥德三县十乡镇,近百个村庄,最后汇入无定河。
在子长市境内,为淮宁河上游,称涧峪岔河,发源于涧峪岔镇(一说李家岔镇高柏山麓的枣树畔村),流经
涧峪岔镇、
南沟岔镇,入
子洲县境。境内流长36公里,流域面积394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16.50%。河流呈东西走向,曲流幅度不大。河床高程180米,平均比降5%,其中上、中、下游比降分别为6%、5%和4%。河床基岩为砂岩,其上覆盖红胶土,
涧峪岔镇境内15公里基岩为红胶土覆盖,以下河段均有砂岩裸露,河床较为稳定。
在
子洲县境内,淮宁河从县境
何家集镇何家坪村西葛家崖底入境,流经老君殿、裴家湾,由淮宁湾乡张家砭村东出境,境内长35公里,有长5公里以上支沟9条,流域面积587平方公里镇。
在绥德县境内,淮宁河流经县境西南,从子洲县前淮宁湾向东北流入县境田庄乡富坪村,经田庄乡入
辛店乡南部,于
辛店乡邓家楼向东注入无定河。县内流长20.1公里。境内总流域面积112平方公里。
水文特征
在子长市境内,淮宁河上游涧峪岔河多年平均流量0.56立米/秒,径流总量1792.70万立米,实测常年最大流量0.567立米/秒。年输沙量417.60万吨。最大洪流量1300立米/秒(1990年9月21日)。涧峪岔河的封冻、结冰、流冰情况与秀延河相似。
在子洲县境内,淮宁河河床宽约50米,流速0.6米/秒,多年平均流量为1.68立方米/秒,实测最大流量2020立方米/秒,地表水资源为5796万立方米(包括客水2911万立方米)。河道比降3.70‰。境内河上1985年有干渠4条(可灌溉3300多亩),桥涵5座。
在绥德县境内,淮宁河1982年10月份实测径流量1.08立方米/秒。境内有27条支毛沟的河水注入淮宁河,径流总量36.9公升/秒,占淮宁河流量的3.42%。
主要支流
淮宁河上游涧峪岔河水系有流水沟道74条,呈辐射状分布。较大的支流有南河沟。其东源南河沟,西源应则沟,两源到徐家岔汇合,向东北注入涧峪岔河。
淮宁河的主要支流,有清水沟河,古称黑水河,清雍正13年(1735)《陕西通志》记载:“黑水河在(清涧)县北百里流入怀宁河”,“自安定界进士沟流来,南入怀宁河。”也叫杜家湾沟河或进士沟河。它发源于杜家湾乡湫沟村芦草峁,从西北流向东南至淮宁湾乡园子滩东入淮宁河,全长18.2公里,有长4公里以上支沟两条(沙河沟、张家寨沟),流域面积128平方公里。沟道比降7.53‰,河床宽约3~5米,多年平均流量为0.22立方米/秒,年平均径流总量为694万立方米。
治理开发
1958年,子洲县在淮宁河中游修建了长16公里的民营渠道——淮宁渠,此渠从老君殿镇加家塌村的高石碣筑坝引水,流经裴家湾等14个村,设计流量0.23~0.3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0.1万亩。
据记载,1958~1959年,子长市涧峪岔人民公社兴修水利2546亩,修水平梯田22461亩,治山84架,治理支毛沟176条,打淤地坝76座,筑埝窝3572个,修谷坊701个;造林43557亩,种植牧草10907亩,改良天然牧场15812亩。1960年,中共延安地委作出《关于学习、推广涧峪岔人民公社治山治水经验的决定》,在全区推广。
流域概况
地理地貌
子长市境内河道位于涧峪岔川地处淮宁河上游,古称走马川,亦称淮宁川,为全县第二大川道。川道内自西向东依次有涧峪岔乡的桑台、杨家河、南家峁、吴家湾、刘家坪、边家湾村和南沟岔乡的宋家坪、路坪、冯家渠、薛家渠、郑家湾等村庄。境内长36公里,河床宽10~30米,两岸平坦,阶地发育,川宽400~1000米。有川台地5000亩,薛家渠以下可自流引水灌溉,其余均需提灌。是主要产粮区之一。
子洲县境内河道位于淮宁河川道,本区横穿南部山区,它涉及淮宁河沿岸4个乡镇,33个村民委员会,面积119平方公里。它阶地较发育,川面较窄,宽约200~700米,水浇地较少,河谷海拔为881~1027米。
文化遗址
黑水堡遗址,为宋代著名军事要塞。遗址在子长市涧峪岔乡边家湾村淮宁河南城台子山上。今尚存约200米夯土城墙。此处多次出土铁战刀、铁蒺藜、金属货币、青瓷片、白瓷片等宋代遗物。金属货币多为庆历、崇宁、大观和圣宋钱。1981年在此地征集宋代铁钟1口,上铸“黑水城”3字。据文献记载:金人张守忠为苏格营驻兵黑水堡。金以李显忠为苏尾九族部巡检使驻兵黑水堡。宋周美、范仲淹、楚建中等战于黑水堡。1984年县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威羌寨遗址,北宋元符元年(1098)筑,南至安定70里,位置在子长市涧峪岔乡西部。经考察,涧峪岔乡寨儿山柏树峁有古寨遗址。疑为威羌寨,存记待考。
李家塌遗址,位于子长市涧峪岔乡东12公里处淮宁河岸,郭家河山、康家坪村常山梁和斜梁、南家峁村庙梁山、李家塌村山神峁一带绵延12公里的范围内。曾出土商、周、秦、汉、唐、宋等朝代的大量遗物。40年代,曾出土殷墟三期青铜器窖藏30余件。县文物管理委员会收藏此地出土的觚、爵、斝、鼎、簋、戈、刀等数件。1981年文物普查时,又在此地征集商周陶鬲、陶罐,秦代茧形壶,汉代石猊狻、陶缸、蒜头壶,唐代铜灯台、铜镜,宋元瓷器、铁货币、铁钟等48件文物。
历史文化
子洲县淮宁河流域,千百年来,当地百姓一直叫重耳川,并且有寒食节做“子推馍”(面花)的习俗。传说,
晋献公当政时期,由于宠爱妃子
骊姬,使已经43岁的次子
重耳不得不外出逃命。进入狄国不久,重耳不久便到了无定河支流的走马水上游。重耳刚在这里广结朋友,同随行人员一起研究和探讨晋国的现状与未来。尤其是重耳的随行大臣
介子推,他时刻关注国内外大事,在与重耳同甘共苦的同时,知民疾苦、与民同乐,积极向当地百姓推广和传授先进的生产技术,深得民众的喜爱。晋献公死后,奚齐当了国君。由于为君不正,不久与卓子先后被杀。在国内大臣的劝说下,夷吾首先回国立为晋惠公。由于害怕其兄重耳抢了他的君位,便派人到狄国去刺杀重耳。公元前644年,在走马川上游生活了11年的重耳,不得不离开此地前往齐国,开始他周游列国的流亡生涯。公元前639年,晋惠公死了,他的儿子成为晋怀公。秦穆公看到夷吾父子无情无义,于是决定把重耳立为晋国国君。公元前636年,流亡在外19年的重耳,在秦国军队的护送下回到晋国当了国君,称为晋文公。走马川也改叫为重耳川,以纪念公子重耳在这里生活的经历。
后来发生了介子推推官不做并困死绵山的事件。重耳川百姓为了纪念介子推,便用面粉捏成坟头形状的大馒头,然后再捏一些形态各异极富创意的飞禽走兽爬在上面,蒸出后成为花样繁多的面花,并且起名叫“子推馍”,表示对介子推坟墓的守护,以纪念曾经在这里生活并深受百姓喜爱,帮助过黎民百姓的介子推。随着时间的推移,“子推馍”(面花)已不仅仅作为祭祀的祭品了,它作为一种手工艺品,已经融入到了淮宁河流域群众的生产生活、岁时节令、婚丧嫁娶之中。男女青年初定秦晋之好时,男方要送给女方一对面捏的“莲花鱼儿”,女方要送给男方一对“大面老虎”。逢年过节,百姓都要用自己灵巧的双手,捏成诸如花鸟鱼虫、十二生肖、燕子蝙蝠等造型夸张、栩栩如生、美观诱人且独具地方特色的面花,表达自己美好的心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