淋池,拼音是lín chí,汉语词语,意思是汉代池名。遗址在今
陕西省西安市附近。
《三辅黄图》卷四: “昭帝
始元元年(公元前86年),穿琳池,广千步,池南起桂台以望远,东引太液之水。池中植分枝荷,一茎四叶,状如骈盖, 日照则叶低荫根茎, 若葵之卫足,名曰低光荷。实如玄珠,可以饰佩,花叶虽萎,芬馥之气彻十余里,食之令人口气常香,益脉治病。宫人贵之,每游燕出入,必皆含嚼,或剪以为衣,或折以障日,以为戏弄。帝时命水嬉,游燕永日……帝曰:‘桂楫松舟,其犹重朴,况乎此槽可得而乘耶。’乃命以文梓为船,木兰为柂(古同”舵“),刻飞燕翔鷁,饰于船首,随风轻漾,毕景忘归,起商台于池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