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河
淮河中游支流
润河,淮河中游支流。源出临泉县迎仙集苇河边,东南向流,经老集、土坡集至柴集南五公里处,左纳草河,又经小田集东、柳沟集北、大桥集,至刘集西北,左纳小润河,再经赵岗、刘岗东,至润河集西注入淮河。
干流概况
润河 源于常湾乡杨土屯,东南流经王老庄、樊洼、曹桥、老集、土陂集到大刘庄东南,东流入阜南县境,经二郎庙桥、田集,东南到颍上县润河集入淮河。全长174公里,总流域面积1293、8平方公里。境内长34公里,流域面积330平方公里。1958年从老集以下到与阜南县接界处,已经截弯取直,开挖为界南河,东南流经阜南县入谷河。老集以上尚有18公里。境内主要支流有五指沟、腰酒沟、李集沟、崔寨沟、邢港。
润河 源于临泉县的迎仙集,东流至赵集区耿坡入县境。1966年自白虎岔以上截引入界南河,以下过田集、姜陈、公兴,至朱寨区曹斗庄入颍上县境。两侧有葛庙、田集、花园、新集、耿腰庄、丁寨、邢庙、李大、北坝、郭庄、许北、姜堰、南学河、白庙、华湖、曹庄、黄沟等17条大沟注入。在县境内长79公里,流域面积670平方公里。
润河发源于临泉县新集西北两公里许,经阜南至信家坝入颍上县境。东南下,越陈家桥、吴家桥、徐家桥、马家坝、汪家坝、杨家坝、灵台庙、陶家坝,再东南流3公里,至润河集西头入淮。全长20余公里,是县内主要内河之一。润河支流繁多,左岸有马家沟、六南沟、徐家沟、淮颍大沟、貉子沟;右岸有尹黄沟、雷家冲、淌子沟、张家湖沟等。
主要支流
草河 ,源于长官店南穆庄。东流经大田庄、王庄,东南经戴桥、庄老营、陈湾过李大桥、涨子街桥入阜南县,东流徐桥头又东南经田桥头过李油坊入润河。开挖界南河后,上游水流截入界南河,下游以界南河东为起源。
界南河 ,系1958年新辟的由界首至阜南的人工河。至1966年仅开挖临泉杨桥至阜南苗寺的一段51公里,于苗寺注入谷河。
小润河, 由柴集区贾塘沿积水成河。北下阜阳县的蚂虾集,沿南、阜边界东流至冯桥再入境内转东南,至朱寨区小刘庄注入润河,长24公里。
小草河, 源于临泉赵庄至阜南县长子街入境,经张楼、王寨、至两河入润河,县境内长18公里。
陶子河, 源于阜南县城郊河头村张庄积水,东下经白果、槐井转东南至黄岗入淮河分洪道,长31公里。
小清河, 楚灵王开通商渠,五代后周刺史王祚更名为清河。后淤塞,清乾隆年间,颍州府知府王敛福,率民挑浚,南流经焦陂入淮,北抵汝河入颍水。今小清河,焦陂以北水入润河,以下经小酒坊、华陀庙过赵庄入颍上县境,至南照集入淮河。在县境内长28公里。
地理位置
其上游330平方公里已于1968年经界南河截向谷河排水。中游乔油坊至刘庄间403平方公里,河长约40公里,于1976年截经桃子河于黄岗向濛河分洪道排水。
河道全长174公里,经分段截引后,剩下的润河尾闾自刘庄闸至润河集长48公里,流域面积534平方公里,仍自润河集西注入淮河,这段河道的洪水河槽宽达2公里以上,枯水河槽则曲折迂回,原是淮河洪水倒灌滞蓄区,现河口已建陶坝子防洪闸,不再受淮洪倒灌,排涝标准达到3~5年一遇,河底宽20~35米,深4~6米,河底高程26.65~21.10米,水面比降约1/9000,两岸地面较高,一般在27.5~28.5米以上。
考古
流经安徽省阜阳市阜南县朱寨镇三河村白庄自然村台家寺遗址的润河河道内曾出土两批商代青铜器,其中1957年出土的青铜龙虎尊(现藏国家博物馆)和饕餮纹尊(现藏安徽博物院)是中国青铜时代的瑰宝和重器。
地图信息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6-29 18:40
目录
概述
干流概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