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闲报是中国最早的文艺副刊。1897年11月24日创刊,每日随《字林沪报》附送。主笔高太痴,吴趼人、周聘三等均曾协助编辑。该刊宣称,其创办目的系为读者“遣闷排愁之助”。每期首列骈体散文一篇,其后新闻若干则,大都是以梨园、青楼信息为主的社会新闻,标题采用对偶。1900年《字林沪报》易主,该刊随之易名《同文消闲报》。
《消闲报》的问世不是偶然。《字林沪报》于1882年创刊之初,为了与《申报》争夺读者,每日在新闻后面刊载“诗词杂作”以吸引读者的兴趣,由于销量大增,而后又干脆在“正张”之外出了“附张”,用专门的版面来集中刊登诗词、小品、乐府、传奇之类的消闲文字,从此开创了早期副刊的雏形。
《消闲报》始刊时,已经着眼于副刊的最基本功能,即“遣愁、排闷、醒睡、除烦”(《沪报附送消闲报启》),为有闲阶层提供一种调节业余生活的读物,同时也不忘带有一定“启其聪明”、“开其智窍”的知识性,将读者面扩大到男女老幼、布衣名士等方方面面。
这个副刊的目的从“消闲”之名上能看出来。“既歇息,则闲矣,则当有消闲之法矣。一篇入目,笑慨出,虽非调摄精力之方,要亦可为遣闷排愁之助也。”(《消闲报》第2号:《释消闲报命名之义》)《消闲报》的内容则为“上至国政、下及民情,以至白社清谈,青楼丽迹、艳治娱情”,无一步备,也就是文人的灵感、浪士的嫖娼、政客的打趣,“味味都能入药”。而且都要“稀奇开笑”,这样,就可以排遣愁闷、烦恼,令人清醒振奋。从它的内容我们不难看出从一开始它的基调便以定性。
然而,早期副刊无一而不备的消闲性质终究没能抵挡住劣等滑稽与腐朽趣味的滋生。且不说频繁刊载一些空洞无物、毫无新意的文章,甚至还以一些谈相说命、扶乩算卦的低级趣味来取悦读者。但早期副刊标榜消闲的功能,远非字面上表现得那么简单。托言消闲,还往往包藏着我国旧知识分子的愤世嫉俗、不满现实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