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鹰号航空母舰
日本航空母舰
海鹰号航空母舰是日本海军的航空母舰。
发展沿革
建造缘由
1939年,大阪商船公司(今三井商船)完成了2艘用于南美航线的12755吨豪华客轮阿根廷丸与巴西丸,建造过程中得到海军的船舶助成金资助。设计者和辻春树博士为新船选用了2台8250马力的11缸MS柴油机,航速高达21.4节,投入运营后神户-桑托斯线的46天航行时间缩短了整整10天。1941 年9月,由于南美航线已经中断,巴西丸被海军征用作为特设运输船。中途岛海战后,两船被加入“航母增势计划”,但由于巴西丸8月5日即被潜艇击沉,实际只有阿根廷丸自当年12月开始改造工程。
日本在中途岛损失4艘主力舰队航空母舰,使日本在太平洋战区只剩下两艘翔鹤级重型航空母舰。日本决定建造5艘重防御的改进的大凤型(又称5021型)航空母舰和增加15艘云龙级航空母舰。并且征用民间6,000吨以上商船来改装航空母舰。于是在1942年,征用大阪商船公司所属的客货轮8,000吨级“阿根廷丸”号,正式改造成13,600吨的全通型轻型航空母舰,主机由柴油机改为阳炎级驱逐舰上的蒸汽轮机。航速由原来的21.5节增加到23节。
建造列表
本级舰一艘,即海鹰号。
时间表
海鹰
1938年2月5日作为游轮阿根廷丸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开工,1938年12月9日下水,1939年5月31日竣工。
1942年12月20日开始改造为航母,1943年11月23日竣工。
1945年7月24日在别府湾触雷搁浅,战后浮起解体。
技术特点
此舰飞行甲板长166米,就性能而言无法出任一线,只能从事飞机运输任务。
主机由柴油机改为阳炎级驱逐舰上的蒸汽轮机。航速由原来的21.5节增加到23节。
此舰相对于大部分涂成灰色的日本舰艇,拥有耀眼的绿色色彩,其目的可能是配合射击训练。
性能数据
服役事件
1938年2月5日作为游轮阿根廷丸在三菱重工长崎造船厂开工,1938年12月9日下水,1939年5月31日竣工。1942年12月20日开始改造为航母,1943年11月23日竣工。
1943年12月到1944年12月,多数充当飞机运输舰和训练舰。莱特湾海战后由于缺少航空母舰,日本将“海鹰”号编入第1航空战队序列。
1945年1月,海鹰从新加坡满载汽油和其他物质返回吴港,完成了日本最后的护卫作战,随后装备4座120毫米30联装火箭炮准备本土决战。
1945年3月19日在吴军港中,遭到盟军空袭命中一弹,4月20日加入联合舰队,事后被拖到别府湾作为自杀飞机用的靶舰,同年7月24日停泊于别府海域的海鹰再次遭到盟军攻击,向室津回避,误触磁性水雷被逼搁浅于别府日出町城下海岸。直到战后结束都没修复好。战后1946年9月被美军下令解体。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8-02 09:56
目录
概述
发展沿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