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苏区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
海陆丰苏区,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苏区之一,位于广东省海丰陆丰地区,全市红色革命遗址达517处,居广东省前列,是党领导下较早创建的农村革命根据地,创造了“多个第一”,具有开创性意义,为党独立领导武装斗争进行了成功尝试,为建立人民当家作主的红色政权作出了典型示范。1927年9月7日,中共海陆丰地委领导工农讨逆军和农民群众,继5月1日武装起义后,举行第二次武装起义,占领广东海丰、陆丰两县城,成立两县工农临时政府。9月下旬,国民党军进行反扑,工农讨逆军撤到附近山区。10月30日,海陆丰地委领导中国工农革命军第2师和工农讨逆军举行第三次武装起义,占领了海丰、陆丰两县全境。11月13日和18日,两县分别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苏维埃政府。
彭湃在广东领导海陆丰起义和广州起义,分别召开陆丰县和海丰县第一次工农兵代表大会,揭开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序幕。
早在大革命时期,广东省海丰、陆丰地区就在彭湃等人的领导下,建立了中国共产党县、区、乡组织,以及农会和农民自卫军,并于1927年5月举行武装起义,不久失败。同年9月,中共海陆丰地委(后改称中共海陆丰县委)领导农民赤卫军和农民群众3000余人,再次举行武装起义,占领海丰、陆丰两县城,成立了两县临时人民政府。随后,在国民党军反扑下,起义武装转入农村坚持斗争。10月上旬,南昌起义军第24师1300余人进入海陆丰地区。11日,整编为工农革命军第2师,董朗任师长,颜昌颐任党代表。30日,中共海陆丰县委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关于利用粤、桂军阀即将公开冲突之机开展暴动的指示,领导工农革命军第2师和农民赤卫军共5000余人,又一次举行武装起义,占领海丰、陆丰两县大部地区。11月13日和18日,陆丰、海丰两县分别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两县苏维埃政府;同时根据中共广东省委指示,撤销中共海陆丰县委,分别成立中共海丰县委和中共陆丰县委。此后,两县苏维埃政府领导人民群众镇压豪绅地主,分配土地,烧毁田契,扩充武装力量,巩固苏维埃政权。11月底,中共东江特委在海丰县城成立,彭湃任书记。1928年1月5日,由广州起义军改编的工农革命军第4师1000余人,在师长叶镛、党代表袁裕(袁国平)率领下进入海陆丰苏区。中旬,中共东江特委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制定的东江暴动计划,率领工农革命军第2、第4师挺进惠来、普宁和紫金等地区,将海陆丰苏区扩展到五华、普宁、惠来、紫金、惠阳等县境,面积约3000平方千米,人口约150万。2月19日,国民党军7000余人,对海陆丰苏区进行“清剿”,工农革命军在保卫海丰、陆丰两县城和白木洋等地的作战中遭受严重损失。6月,第4师师长叶镛被俘牺牲,副师长徐向前继任师长。7月上旬,工农革命军余部转移到海丰、陆丰、惠阳、紫金四县交界的山区,海陆丰苏区随即丧失。剩下的少数工农革命军骨干与当地农民赤卫队合编为苏维埃赤卫军,由中共海陆惠紫特委领导,继续坚持斗争。
1927年11月13至16日,陆丰县召开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了陆丰县苏维埃政府。随后,深入开展土地革命,镇压反革命分子,巩固苏维埃政权,扩大农民自卫军,支援工农革命军作战。海陆丰革命根据地扩展到普宁、惠来、潮阳、丰顺、五华、紫金、惠阳等县境。1929年冬,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府在根据地恢复活动。1930年春,海丰、陆丰两县苏维埃政权之下的人数达三十余万。
汕尾(海陆丰)是一片红色的沃土。这里既是著名的海陆丰农民运动的发源地、全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的诞生地、同时也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的故乡。在这片红色的土地上,革命传统资源丰富,红色文化底蕴厚重。全市被广东省审定的革命遗址达617处,居全省首位。据不完全统计,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海陆丰地区有80多个革命村庄被焚毁,3万多名海陆丰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4883人。
发布者:中国军事百科全书编审室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5 14:51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