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蚀阶地
露于水上或淹没于水下的阶状平台
海蚀阶地(abraison terrace)又叫“浪蚀阶地”。是由于海水面升降变化而出露于水上或淹没于水下的阶状平台。出露于水上的阶地,称水上阶地;淹没于水下的阶地,称水下阶地。它们都是在不同时期的海水作用下侵蚀形成的。
形成条件
海蚀阶地形成的条件,主要是气候变化和新构造运动,通常把前者称水动型变化,而把后者称地动型变化。第四纪以来,由于冰期和间冰期气候交替出现,新构造升降运动频繁进行,导致世界沿海普遍出现不同级数和不同高度的海成阶地。
作用产生
主要由波浪作用产生。由于波浪对岩岸岸坡进行机械性的撞击和冲刷,岩缝中的空气被海浪压缩而对岩石产生巨大的压力,波浪挟带的碎屑物质对岩岸进行研磨,以及海水对岩石的溶蚀作用等,统称海蚀作用。海蚀多发生在基岩海岸。海蚀的程度与当地波浪的强度、海岸原始地形有关,组成海岸的岩性及地质构造特征,亦有重要影响。所形成的海蚀地貌有海蚀崖、海蚀台、海蚀穴、海蚀拱桥、海蚀柱等。
形成过程
在海蚀崖前形成的一片平坦而微微向海倾斜的平台,称为海蚀台。海蚀台的形成是通过波浪冲掏岸壁,形成海蚀穴,悬空的崖壁在重力作用下发生崩塌,新的冲掏和崩塌又重新发生,这种过程不断进行,直到海蚀台在其宽度增大到波浪的冲蚀作用不能达到时,就停止发展。假如海岸上升(或海面下降),海蚀台上升,就形成海蚀阶地。
典型代表
海坛岛,亦称平潭岛,为我国第五大岛,福建第一大岛,为平潭县主岛。以形似坛、兀峙海中得名。又名海蚀阶地平潭,俗称海山,别名东岚,简称“岚”。南北长29公里,东西宽19公里,面积278.61平方公里。由白垩系石帽山群流纹岩、熔结凝灰岩、凝灰砂砾岩、粉砂岩、燕山期花岗
闪长岩等构成,并有第四系海积平原和风积砂堆积。受新构造运动
舟山群岛是浙东天台山脉向海延伸的余脉。在1万至8千年前,由于海平面上升将山体淹没才形成今天的岛群。群岛的最高峰在桃花岛的对峙山,海拔544.4米。整个群岛属于低山丘陵地貌类型。海平面的升降,长期的海浪冲蚀,使舟山群岛发育着海蚀阶地、洞穴。舟山岛上10米高的海蚀阶地到处可见,30米高的阶地更为清晰。普陀山岛的梵音、潮音洞都属海蚀洞穴。潮流像一个大搬运工一样把大量泥沙搬运到群岛的隐蔽地带沉积,把几个岛屿连接起来,形成岛上的堆积平原。舟山岛、朱家尖、岱山岛都是由于海积平原的扩展形成的大岛。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8-25 15:43
目录
概述
形成条件
作用产生
形成过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