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胆毒素
毒素名称
海胆毒素,是由海胆的两种器官叉棘和棘产生的,少数海胆的卵巢也有毒。海胆毒素可溶于水。在生殖季节误食后会出现中毒,不同的动物会产生不同的中毒反应。
简介
海胆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海胆纲(Echinoidea)动物。据记载,我国有刻肋海胆科(Temnopleuridae),球海胆科(Strongylocentrotidae)、长海胆科(Echinometridae)、毒棘海胆科(Toxopneustidae)和蛛网海胆科(Arachnoididae)等。海胆有多种药用价值,据《本草原始》谓:“治心疼”,《中药志》主载有“软坚散结,化痰消肿、消痕病痰核、积痰不化、胸胁胀痛等证”的功用。临床上用海胆治病主要用它的壳和棘刺。
毒理
在海胆中有两种产生毒素的器官:叉棘和棘,在生殖季节摄食海胆的生殖腺和卵巢或被棘或叉棘鳌刺会引起中毒。已报道过的白棘三列海胆、球海胆、毒海胆、石笔海胆等数十种海胆都是有毒的。海胆毒素的作用各不相同,有的对动物可引起呼吸困难、肌肉麻痹、抽搐以至死亡;有的对动物红细胞有溶解作用,并能引起心脏的激活和使肌肉对非直接性刺激不起反应,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此外,白棘三列海胆的毒腺提取物对离体平滑肌具有收缩作用,此作用与毒素的剂量成正比;灌注肠细胞的鼠心脏的冠状循环,产生心搏幅度与速率的改变,引起不同程度的心脏阻滞。白棘三列海胆还存在着有毒不耐热蛋白,其主要作用是释放组胺和产生激肽,表明这种物质具有潜在的药物学价值。海胆毒素可溶于水。白棘三列海胆的球状叉棘中存在高毒物质,这类毒素不可透析,在pH4.3-10.6范围内是稳定的,但在45.0~47.5℃时就被灭活。海胆球状叉棘的盐水提取物含有毒性物质可透析,不耐热,在0.25mol/LNaOH溶液中保温1-2 h就被破坏,有类似乙酞胆碱样作用。
防治
有毒海胆有28种,海胆呈球形,外覆硬壳包裹着内脏,壳上长着许多刺(棘),大部分刺具有倒钩,可增加机械性损伤,刺内的毒素可使人中毒。在刺之间的硬壳上长着蒂状物,具有毒腺;在繁殖季节大多数海胆生殖腺可产生毒素,从而还可引起食入性中毒。刺伤后,先除去叉棘,然后用清水冲洗伤口去除毒液。伤口可用5%高锰酸钾溶液湿敷,并用普鲁卡因局部封闭,肌肉痉挛时可静脉10%葡萄糖酸钙10 ml。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12-09 16:39
目录
概述
简介
毒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