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
海淀区的组织机构
海淀园区共拥有1万6千余家各领域科技创新型企业,全国七大战兴产业领域中70%以上龙头企业位于海淀区,园区战略新兴产业总收入到2015年预计达到1.6万亿元。
成立背景
8月6日,为了落实海淀区《进一步加快核心区科技创新发展实施方案(2013-2015)》和《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技术路线图及三年行动计划》,中关村海淀园管委会成立了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以统一协调第三方产业机构,加强行业智力资源整合及园区产业工作对接,全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
随着产业规模急剧增长,新兴业态不断涌现,产业向细分市场呈现专业化发展趋势,产业链的复杂性和产业需求的多样性对于政府及时、准确掌握产业发展情况,制定和落实各项产业政策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联席会成立后,将通过开展组织协调、产业促进、内部机制建设等工作,将做好园区管委会与产业联盟的密切沟通,成为海淀区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抓手和支撑力量。
主要任务
1.及时反馈企业需求,支撑产业政策研究;以定期考察和座谈等形式,通过各联盟对园区各领域企业、科研机构等单位开展调研,及时汇总各方政策需求和建议并形成政策需求报告。
2.建立项目储备机制,拓宽项目来源渠道;联席会将发挥成员联盟、协会在产业组织和协调方面的作用,跟踪各领域最新技术进展,定期向成员单位征集具备创新型、前沿性的企业及项目,并针对性的开展项目实地调研。按照产业领域、产业类别,汇总和储备在海淀区落地的优秀项目或具有潜在引进价值的项目,为各项产业支持政策做好铺垫。
3.整合区内产业服务资源,引导需求要素对接;充分挖掘海淀区已有的各类公共服务平台、成果转化平台、基金、孵化器、特色基地等产业资源,建立统一、完整、互动的产业资源库,进行定期跟踪、调研和梳理。定期举办项目推介、投融资交流、平台服务推广等线上线下需求对接活动,提升海淀区产业资源配置和服务能力。
4.开展多层次对外合作,助力产业优化升级;以课题合作、研讨会、产业政策培训等多种形式,加强园区产业各方与国家发改委、科技部、工信部等部委研究院所沟通。通过配套国家政策,推动国家重大专项、产业试点等上级资源在园区落地,实现国家政策及顶层设计在园区发展中的驱动作用。积极与地方政府、企业开展产业对接,实现优势互补,引进区外龙头企业,推动产业低附加值环节外迁以降低企业成本,协助开展园区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5.协助制定评估机制,鼓励联盟提高工作成效;协助产业园区主管机构,制定产业联盟、协会工作量化评估机制,以重大项目推荐、园区产业研究、产业政策需求、信息简报、行业活动等作为主要评估标准,优选劣汰,对着重支持海淀区产业促进工作的成员单位,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调动各方积极性,同时积极吸纳新兴联盟加入联席会。
6.新技术新产品的推广及试点等工作;结合海淀区产业发展规划及产业促进工作,落实各项其他交办的政府工作。
负责人情况
联席会理事长 孙育宁 (闪联信息技术工程中心有限公司总裁)
联席会秘书长 赵江河 (原中关村云计算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常务副秘书长 冯 刚 (下一代互联网产业联盟副秘书长)
成员单位
海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联席会首批成员单位囊括了海淀区移动互联网和下一代互联网,云计算,导航和位置服务,集成电路设计,生物工程与新医药,新材料、新能源和节能环保,文化和科技融合七大领域内的29家重点产业联盟或产业协会,后期将计划纳入科研院所、产业资本、孵化器、专业园区、行业媒体等。
首批发起单位:
大事记
2013年8月6日 联席会成立大会暨授牌仪式在中关村示范区展示中心举行,海淀区政府、北京市经信委员、北京市科委、中关村管委会、海淀相关委办局领导及产业联盟代表、企业代表百余人出席成立大会。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27 09:32
目录
概述
成立背景
参考资料